施展“十八般武藝” 隨州網訊 記者唐天才、特約記者余運來、通訊員張海英報道:“在本地企業定制底盤,不僅質量有保證,而且省時、省力、省錢。”4月5日,湖北新中綠專汽公司大客戶經理陳琪坦言,本地企業為他們定制個性化汽車底盤,節省了一大筆費用。 “專用汽車一般都是在通用型底盤上進行改裝,有的改大梁,有的改橫梁,有的改線路,還有的改油箱位置。自己改裝,費時費力,還要投入人力成本。流水線上直接改裝,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都消化解決了,小型車一臺節省1000塊錢,大型車一臺節省3000塊錢。”陳琪道出緣由。 曾都作為中國專用汽車之都重要生產基地,像新中綠這樣規模以上的專用汽車生產企業有74家。如何推進供給側改革?中國恒天新楚風、中國重汽華威、玉柴東特等中字頭企業紛紛施展“十八般武藝”,率先在降本增效上做文章。 中國恒天新楚風公司投資2500萬元,新上隨州首條新能源汽車和輕型卡車混裝生產線。該生產線空中裝配新能源汽車,地面裝配輕型卡車,兩條生產線既有相互交織的部分,又有各自的流水線,對于相同工序,在同一崗位完成,對于不同工序,分開操作,互不影響。這不僅有效利用了空間,節省土地成本,又能根據訂單,靈活調節產能,節約了人工成本,還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該公司已接新能源電動汽車訂單2500多臺。 中國重汽華威公司原來有6個檢驗員專門從事質量檢測,久而久之,工人對產品質量產生一種依賴心理。如今,公司取消6個檢驗員崗位,讓工人自檢和互驗相結合,每名工人對自己制造的產品負責檢驗,合格后流轉到下一工序,下一工位工人發現上一道工序產品不合格,拒絕接收。此舉提升了產品質量,帶來了連鎖反應,降低了售后服務費用,單臺售后服務費用同比降低10%。 玉柴東特公司一方面利用邊角廢料,另一方面推行一人多崗、一崗多能。通過考試,倒逼工人鉆研技術,提高崗位技能,建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制度,減少了人力成本支出。 降成本帶來質效提升。一季度,該區生產專用車15031臺,同比增長15.1%,產值達33.49億元,同比增長24.9%。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s443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