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網訊 本報記者 羅毅 特約記者 江開軍 米糠是稻谷加工大米后的谷殼,被稻米加工廠稱之為“下腳料”。但是,在湖北天星糧油科技有限公司米糠卻是寶貝,公司用米糠加工出營養豐富的食用稻米油和十多種珍貴的“副產品”。 2016年,憑借稻米油這一創新產品,該企業第四次榮獲北京國際食用油產業博覽會金獎,入圍“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被中國糧油學會授予“中國食用油加工企業50強”稱號,并作為唯一中國民營企業赴日本參加“第二屆世界稻米油大會”。 隨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常年種植水稻約125萬畝,年產量近100萬噸。天星糧油公司看到了這一優勢,于2010年立足隨縣成立科技型企業,隨縣縣委縣政府把稻米油加工生產列為該縣戰略性新興產業予以支持發展。 7月上旬,記者走進天星糧油公司。煉油車間內,龐大的先進設備占滿廠房,這一頭“吃”進成堆的米糠,另一頭“吐”出糠粕和米糠毛油。接著,富含植物蛋白的糠粕被轉入烘焙車間制作飼料,毛油則被輸送到精煉車間制成高檔精品食用油。公司總經理姚莎莎介紹,在這里,每天有300余噸米糠變廢為寶,公司與100多家大米加工企業簽訂合同,每年收購米糠約10萬噸,生產稻米油近萬噸。 把“毛油”煉成“精油”,全部在大型油罐和管道中封閉進行。“這里要完成水化脫膠、物理脫酸等十道工序。”公司技術負責人沈中成告訴記者,他們采用分子蒸餾的物理工藝進行提煉,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谷物營養,和一般食用油相比,稻米油富含谷維素、植物甾醇等有益成分,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在80%以上。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第113次會議推薦稻米油、芝麻油、玉米油為最佳食用油。目前,市場上每公斤稻米油20元以上,遠高于一般食用油。 在產品展示廳,記者還看到油酸、糠蠟、黑酸、硬脂酸等產品。“這都是從油渣中提煉出來的寶貝。”沈中成說,油酸可以做高能化工燃料和洗滌品,糠蠟可以生產高端化妝品,黑酸可加工成防水涂料和油漆,目前這些產品供不應求。在天星糧油公司,米糠毛油可以提煉出30%的化學品,產值卻占到近50%。 由稻米的“下腳料”米糠變成稻米油,稻米油后的又一“下腳料”油渣變成油酸等副產品,這一過程中含有15項技術專利。“只有在技術上領先,才能在產業上領跑。”這是天星糧油公司創始人姚行權恪守的信條。 2011年,公司剛起步時需要引進設備,一般設備價格低廉,但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先進設備卻價格昂貴。“要做就做最好的。”姚行權狠心砸下5000余萬元,引進國內一流的生產設備和工藝,建成稻米油精深加工流水線。公司并沒有因為擁有了先進設備而止步,而是在各個環節不斷依靠從個人的創造力、技能和天分中獲取發展動力。 公司自成立的那天起,招才、聚才,一直是公司的頭號工程。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與武漢輕工大學、湖北大學、江南大學開展產學研合作。在這里,待遇最高的是科研人員,環境最好的地方是研發部門。20多人組成的研發團隊中,75%具備高級、副高級職稱,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執行會長、武漢輕工大學教授何東平名列其中。 技術研發高歌猛進,天星糧油闊步前行。該公司兩次獲得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擁有實用新型專利15項。“為把營養成分從米糠中分離出來,我們研發的設備提高效率20%。糠粕烘焙工藝改進以后,每噸糠粕飼料多賣500元;多肽加工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沈中成深有感觸地說。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科學技術的創新帶來的效益來實現集約的增長方式,用技術變革提高生產要素的產出率。 “這只是一個開端,全國八成米糠資源待開發,中國稻米油產業空間廣闊。”姚莎莎坦言道。據中國糧油學會的資料顯示,我國年產米糠1460多萬噸,制油利用率不到20%,與日本、印度等國家有很大差距。另據海關統計,2016年我國進口油料8953萬噸、植物油688萬噸。 稻米油產業就是一個巨大的“富礦”。中國糧油學會提出,到2020年,全國米糠制油率力爭達到50%。“如果目標實現,每年可增加稻米油產量110萬噸以上,提高國家食用油自給率3個百分點。”何東平表示,“稻米油產業變廢為寶,不僅牽連消費升級,更關乎國家糧食安全,等于不種田的‘種田’。” 為推動隨縣稻米油產業長足發展,天星糧油公司彰顯“領軍風范”,全程參與隨縣“稻米油之鄉”申報工作。經過多輪考察評比與激烈角逐,最終“稻米油之鄉”這塊全國唯一招牌,于今年6月8日花落隨縣。 依靠創新驅動,打開夢想空間。隨縣縣委書記畢道麗說,天星糧油公司將米糠變廢為寶,專心做好稻米油及其副產品的加工生產,隨縣將做大稻米油產業,為國家食用油供給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s443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