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2月19日電題:“魔鬼風區”里的“父子兵” 新華社記者路一凡、張曉龍、胡虎虎 在現年29歲的李長青的童年記憶中,一到冬天,父親就很少回家,即使是在春節期間。 他的父親是一名救援人員,長期駐扎在“魔鬼風區”——位于中國西北的新疆塔城地區額敏縣的瑪依塔斯。 直到2011年,李長青加入塔城公路管理局額敏分局瑪依塔斯防風雪搶險基地之后,他才真正開始理解父親。 瑪依塔斯四周都是山,氣流穿過山體之間喇叭口般的埡口后,會在“狹管效應”作用下形成10級以上大風。風卷起瑪依塔斯的地表積雪,引發風吹雪天氣。這里是我國乃至世界罕見的暴風雪災害區,每年八級以上大風天氣多達180天。 瑪依塔斯風區內的道路是當地人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當風吹雪天氣襲來時,能見度就會降至幾百米至幾米。幾十年來,李長青父親這樣的救援人員全天候在風區道路上巡邏,與大風和積雪搏斗,營救被雪困住的乘客及車輛。 李長青的父親李建成20世紀90年代在瑪依塔斯老道班工作時,他所在的班組只有一排磚瓦房、一座塵土飛揚的煤爐和一臺老式推土機。 “那時滯留的乘客沒有手機,只能依靠路人捎口信讓我們過去營救。”56歲的李建成回憶道,當時搶險車輛上沒有安裝全球定位系統(GPS),尋找被雪困住的人很艱難。 “我坐在推土機副駕駛座位上,必須時不時從車窗探出頭看路,一邊確認車輛依舊行駛在路基上,一邊尋找被雪困住的乘客。因為車上沒有暖氣,在零下20攝氏度至零下30攝氏度的溫度下,擋風玻璃會結冰。”李建成說,兩位駕駛員需要輪流開車,不然冷得受不了。一旦有人報救急,再難他們也要把人救回來。 有一次,李建成從被風吹雪天氣困住的幾十輛汽車里救出了40多人!拔也坏貌话盐⑿涂蛙囬_得很慢,以免滑下路基。”李建成說,盡快救出被困住的乘客是我們的職責,這確實很難,但很值得。 2002年,包括李建成在內的瑪依塔斯老道班工作人員一同遷往瑪依塔斯防風雪搶險基地。隨后,他將大部分時間奉獻給防風雪工作和救援工作。 李建成的兒子李長青對瑪依塔斯的印象始于2008年元旦。那時額敏分局工會派班車接送基地工作人員家屬,邀請他們一起來基地團聚。 “那是我第一次來這里,當時風挺大的,我坐在車上看外面有種‘云里霧里’的感覺。”他說。成為瑪依塔斯防風雪搶險基地的一名救援人員和道路養護員后,他才意識到,救援工作并不像他父親常說的“拖一輛車”那么簡單。 “有一次,我和同事下車時被風刮跑五六米后趴在地上,動彈不得!彼f。 天氣不好的時候,基地的救援電話不斷。有時,李長青要夜以繼日地奔波救援。有一次,他在一場持續近24小時的救援行動結束后于凌晨4點返回基地時,發現父親為了等他,徹夜未眠。 “看到我回來,他一句話也沒說,只是默默給我泡了一盒泡面,里面放了兩根火腿腸。”李長青回憶道。 與父親的工作相比,李長青的工作在高科技工具的輔助下要輕松得多;氐能囕v上安裝了磁誘導輔助駕駛系統,配有GPS接收器。當通信訊號發生故障時,基地救援人員還可以用手持對講機溝通。 近年來,新疆交通部門大力建設省道201線瑪依塔斯路段防風雪災害的基礎設施,在風區路段安裝大量擋雪板、導風板、管式化風墻、防雪網,還委托科研單位在部分路段實施防風雪棚洞試驗工程。 和父親一樣,李長青很少有時間和家人在一起。夏天他忙著養護路段,冬天他駐扎在基地,隨時做好搶險的準備。他說,妻子偶爾會抱怨我陪3歲半女兒的時間太少了。 “每次他離開家到瑪依塔斯工作,我都很擔心,但我必須支持他!崩铋L青的妻子楊海霞說。1月21日是李長青的生日,楊海霞帶著女兒來到基地,讓孩子一睹父親的工作場所。 “我會繼續傳承老一輩公路人的精神,不拋棄、不放棄,用自己的努力為這里的司乘人員、群眾打造一條安全的通道。”李長青說。 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瑪依塔斯防風雪搶險基地共出動機械5000余臺班,清理路面積雪9900多萬立方米,營救被困大小車輛1363輛次,營救被困司乘人員5300余人次。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s443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