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一区二区三区,牛牛精品在线,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潘金网站,亚洲伊人av

首頁| 時政| 隨州要聞| 市直部門| 縣市區| 鄉鎮| 鄉村| 安全| 社會| 訪談| 專題| 營商環境| 神韻隨州| 外媒看隨州| 教育| 健康| 文旅| 圖片| 公眾號| 微博
搜索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風煙滾滾唱英雄——踏訪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舊址

2021-3-13 11:00| 發布者: 夢回吹角連營 |來自: 隨州日報

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許享紅 陳云

 
  3月9日清晨,記者走進隨南九口堰村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舊址。這座建于清朝的民居“孫家大院”,依山伴水,翹角飛檐,粉墻黛瓦,十分寧靜清幽。
  曾都區洛陽鎮九口堰村,位于大洪山北麓隨南白兆山中心區。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隨南建立和發展了隨南白兆山抗日根據地。九口堰是這一中原敵后抗戰根據地的指揮中心,新四軍第五師在這里組建和壯大,師長兼政委李先念在這里就職。這支活躍在豫鄂敵后的抗日隊伍,英雄輩出,戰果輝煌,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軍,成長為華中抗日的一支勁旅。 
  

豫鄂挺進縱隊進駐隨南 

  踏進這個三進兩院、左右對稱的院落,參觀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指揮部工作和生活的舊址,記者瞬間被帶入那段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
  白兆山是大洪山向東延伸的支脈,地跨隨縣、安陸、京山等縣市,是控扼隨棗走廊的東大門。位于白兆山東北麓的洛陽店地理位置險要,是日軍和中國軍隊拉鋸游擊的重要區域,是淪陷區與中國軍隊布防的最前哨。九口堰便是這一重要戰略位置的核心地帶。 
  1939年1月,李先念率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大隊160余人,從河南竹溝南下向湖北進發,揭開了武漢外圍敵后大規模抗日游擊戰的序幕。2月上旬,李先念率部抵達隨縣長崗店。此后一年間,李先念部隊對隨南白兆山一帶實行了環形包抄,對敵偽進行打擊、驅逐,掃清白兆山外圍,整編擴大隊伍,為建立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1940年4月,整編后的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先頭部隊進駐隨南洛陽店鄉村,廣泛開展群眾工作。6月,縱隊司令員李先念率主力1800余人,從安陸趙家棚出發向洛陽店挺進,開展敵后游擊戰爭,并大獲全勝,共計殲滅、瓦解日偽軍、頑軍1100余人,繳獲長短槍1100余支和一批彈藥、糧食、醫藥、布匹、戰馬。當月,縱隊司令部、政治部從安陸錢家沖遷駐隨南洛陽店九口堰孫家大塆。為了便于黨務、軍政密切協調,豫鄂邊區黨委書記陳少敏帶精干工作班子進駐九口堰。 
  

新四軍第五師正式建師

  1941年2月,中共中央軍委電令,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整編為新四軍第五師,李先念任師長兼政治委員、劉少卿任參謀長、任質斌任政治部主任、王翰任政治部副主任。命令傳到隨南,干群官兵歡欣鼓舞。李先念帶領部隊一邊戰斗,一邊著手實施部隊整編。
  4月5日,新四軍第五師在九口堰正式建軍。李先念、劉少卿、任質斌3人領銜,師、旅、團將領14人在此通電就職。新組建的新四軍第五師依照新四軍全軍序列編成,轄第十三旅、第十四旅、第十五旅、第一游擊縱隊、第二游擊縱隊和豫鄂區黨委警衛團,全師兵力計15300余人。這支人民子弟兵的發展及鄂豫邊區的抗戰進入全新階段。
  新四軍第五師掌握華中戰場敵、偽、頑的動態和敵、我、友情勢,九口堰也成了我黨在豫鄂邊區發動抗日游擊戰爭的指揮中心。新五師在這里擺開戰略布局,分兵深入敵后,指揮了東進鄂皖邊、開辟川漢沔、進軍鄂南、鞏固大悟的一系列抗日游擊戰、運動戰,直逼武漢近郊侏儒山,震撼武漢日本侵略軍,逐漸成為華中抗日勁旅,九口堰也隨之蜚聲抗日陣營。
  1941年夏,豫鄂邊區在敵頑實行經濟封鎖情況下又遭嚴重旱災,白兆山地區糧食嚴重歉收,軍民生活極為困難。新四軍第五師在隨南倡導和開展了軍民大生產和“千塘百壩”運動,自己動手,自力更生,戰勝旱災,增產糧食,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
  新四軍第五師廣泛開展群眾工作,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發動青壯年農民參軍,動員地方開明士紳參加抗戰工作。抗戰期間,隨南共4萬多名農民參加鄉自衛隊和支前隊,7000多名百姓參加軍隊和地方工作,革命力量不斷壯大。 
  

新五師紅色基因世代傳承

  自1940年6月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司令部和政治部進駐九口堰,到1942年6月的圣場反擊戰,2年時間,九口堰、白兆山成為堅強的抗戰堡壘,發揮著指揮湖北乃至豫南、湘贛北敵后游擊戰的作用。
  其間,新四軍第五師創建和發展了抗大第十分校、兵工廠、軍醫院、被服廠、報紙和報紙印刷廠、建設銀行和印鈔廠等,分布在九口堰及周邊村塆。
  記者還瞻仰了黃春庭烈士墓、革命烈士紀念碑、烈士公墓、抗大十分校等革命遺跡。拜讀九口堰新四軍第五師歷史,這些可歌可泣的革命先輩,這段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這片灑滿鮮血的紅色土地,無不令人肅然起敬!
  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政治部舊址孫家大院一直保存完好,1982年九口堰革命舊址紀念館成立。1984年,時任國家主席的李先念親筆題寫了“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第五師司令部、政治部舊址”的匾額。2012年秋,隨州于舊館附近興建了紀念園,并于2015年9月建成開放,以豐富的資料和實物,全面展現了新四軍第五師的發展歷程。
  如今,九口堰新四軍第五師革命舊址是“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國防教育基地”。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每年有60多萬人來此緬懷先烈,瞻仰和研學。
  據洛陽鎮黨委書記、鎮長李婉鶯介紹,該鎮依托革命“紅色文化”、山水“綠色資源”融合發展文旅產業,帶動鄉村振興,今年將在九口堰創新教學方式,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獻禮建黨百年。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s443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通| 修文县| 阿拉善左旗| 思南县| 遂昌县| 东光县| 内黄县| 乐山市| 浪卡子县| 阿坝县| 拜城县| 丰台区| 深泽县| 高雄市| 子洲县| 河西区| 弋阳县| 进贤县| 克山县| 宁陕县| 莲花县| 玛多县| 江油市| 阿鲁科尔沁旗| 安国市| 聊城市| 宜兰市| 宁化县| 油尖旺区| 卢龙县| 化德县| 新余市| 利辛县| 仁怀市| 晋宁县| 济宁市| 巫溪县| 金川县| 周宁县| 武义县| 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