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茬我套種了‘上海青’和芹菜。芹菜苗子已經長起來了,不到兩個月就上市了,這一棚能收入3萬多元哩。”棚外冰天雪地,棚內生機盎然,56歲的村民陳克儉掀起大棚的門簾子,請記者進來,搓著手上的泥土樂呵呵地說。 陳克儉所在的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鳳翔鎮李家嘴村,是安定區蔬菜種植特別是設施蔬菜種植最早的村。“我在1995年就開始種大棚蔬菜了,已經種了20多年了。”陳克儉說。 陳克儉告訴記者,定西極度缺水,他那時種菜灌溉主要靠抽取地下水。隨著地下水位下降,鹽分升高,土地慢慢鹽堿化,蔬菜生長周期拉長,產量也上不去。他說,那時還要打井抽水,光電費就是一筆不小的花銷。 “引洮工程通水后,大家種菜的積極性一下就上來了,一立方米水費才0.6元。種菜周期也提前了10多天,菜的顏色也好看了。”陳克儉說。 安定區園藝工作站副站長劉紅兵告訴記者,李家嘴村的日光溫室基地規模也是洮河水引來后擴大的,現在有102座大棚,涉及農戶14戶60多人,畝產值4萬元,畝純收入3萬元以上。 老陳所說的“引洮工程”,是甘肅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引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洮河水到隴中的定西、白銀、蘭州、天水等地。 引洮工程是造福甘肅中部干旱貧困地區的一項民生工程,工程建成后可解決甘肅六分之一人口長期飲水困難問題,工程的建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一期工程于2007年開工。經過近8年建設,2014年底引洮工程供水一期試通水。“從根本上解決了以定西、會寧為代表的甘肅中部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問題,為受益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提供了堅實的水資源保障。”甘肅省引洮建設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張天革說。曾經“苦瘠甲于天下”的隴中大地,在洮河水的滋潤下,變成生機勃勃的希望田野。 定西市符川春香農資農副專業合作社是由原安定區符川供銷社職工黨春香聯合當地38戶農民發起入股興辦的安定區第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014年在符家川鎮蘭星村流轉400畝土地建設日光溫室130座,種植馬鈴薯、蔬菜。同時,退耕還林600畝發展林下養殖,現在年銷售額達到1000多萬元。 “我們通過土地流轉、就地務工、承包經營、折股量化分紅等措施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合作社負責人黨春香告訴記者,他們為貧困戶提供崗位100個,2020年為周邊務工群眾發放工資98萬元,為社員分紅56萬元,帶動貧困戶38人實現脫貧。 劉紅兵介紹,在引洮工程通水前,安定區只有10萬畝的蔬菜種植面積,通水后擴大到18.5萬畝,產量120萬噸,產值24億元,蔬菜產區人均收入1.1萬元。 臘月的白銀市會寧縣中川鎮寒氣襲人,甘肅會基華地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投資1.9億元的1000座溫室大棚正在緊張建設,剛建好的大棚里已經栽上了蔬菜。 “我們公司在甘肅景泰等地都有投資,引洮工程給會寧通水后,距這里只有四五公里的米峽水庫的水量就有了保證。”公司生產經理受國彥告訴記者,這個生產基地于2020年11月29日開工,今年2月可通水通電,實現生產。 記者從甘肅省引洮建設管理局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引洮一期工程已累計供水4.58億立方米,保障了受益區300多萬人的生產生活用水,也為工業項目落地、優化產業布局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已連續兩年向受益區的7條主要河流輸送了1.65億立方米“生態扶貧水”,使這些季節性河流得到補充,首次實現了全年不斷流。(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琛奇)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s443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