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一区二区三区,牛牛精品在线,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潘金网站,亚洲伊人av

首頁| 時政| 隨州要聞| 市直部門| 縣市區| 鄉鎮| 鄉村| 安全| 社會| 訪談| 專題| 營商環境| 神韻隨州| 外媒看隨州| 教育| 健康| 文旅| 圖片| 公眾號| 微博
搜索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中國共產黨湖北早期組織創建地探訪

2021-4-1 10:00| 發布者: 海闊天空 |來自: 湖北日報
薪火相傳 使命永恒
 ——中國共產黨湖北早期組織創建地探訪

黃岡革命烈士陵園。

武昌撫院街97號,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在此成立。(省檔案館供圖)

在共存社成立舊址前,林育南長孫林榮久(右二)向采訪組成員“00后”大學生介紹先輩事跡。

  跨越百年的初心對話

  1921年,一艘紅船從浙江嘉興南湖出發,開啟領航中國的偉大征程。

  歷史選擇了共產黨,人民選擇了共產黨。承載著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光榮使命,共產黨劈波斬浪,創造了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

  不管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湖北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發源地,在武漢、黃岡,先行的馬克思主義者“兩條路徑”創建黨的早期組織,點燃荊楚大地革命火種。中共一大13位代表中,就有5位湖北人。

  2月上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00后”大學生組成的“初心百年——荊楚大地的追尋”采訪組,走進武漢中學、黃岡回龍八斗灣、黃岡革命烈士陵園、陳潭秋故居紀念館等地,探尋共產黨人早期活動軌跡,進行跨越百年的初心對話。

  信仰之路

  為人民謀幸福 為民族謀復興

  江漢濤聲,千古不絕。

  武昌蛇山腳下的武漢中學,有3棟大樓被賦予特殊的歷史涵義——

  “賢琮樓”“潭秋樓”“漢俊樓”,分別以這所學校走出的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原名董賢琮)、陳潭秋、李漢俊命名。

  踏進校園里的“私立武漢中學校舊址紀念館”,仿佛置身百年前的中國。

  曾經的泱泱大國,隨著鴉片戰爭一聲炮響,被打進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后來,武昌首義一聲槍響,終結了延續數千年的封建帝制,中國卻隨即陷入混亂的軍閥割據。

  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下,人民苦難深重。

  賣兒鬻女甚至整村整鄉外出行乞的悲慘情景,隨處可見;漢冶萍的工人,平均每天就有一人死于非命。

  民族危亡,風雨如晦,無數志士仁人艱苦求索救國救民之路。

  “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何光耀說,中國共產黨擔負起救國于危亡、救民于水火的重任,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經過長時間比較求證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終生信仰,董必武是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思想轉變的一個縮影。

  董必武曾加入同盟會、曾留學日本、曾加入中華革命黨,然而,多年奔走吶喊卻始終看不到光明與希望,他陷入了極度的困惑與迷茫。

  1919年初,上海。與湖北同鄉李漢俊的相識,成為董必武從傳統知識分子、民主主義者向馬克思主義者轉變的轉折點。

  李漢俊向董必武和五四運動武漢地區學生領袖陳潭秋,介紹俄國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并推薦學習馬克思主義書籍。

  思想被點亮了,火苗被點燃了!

  黃浦江畔,一次次促膝長談,他們深信:中國革命要勝利,非遵從馬克思主義不可。

  回到武漢,董必武等于1920年3月創辦私立武漢中學校,傳播新思想,培養革命人才。

  當年8月,董必武、劉伯垂、陳潭秋等7名先進分子,在私立武漢中學校附近的撫院街(今民主路)97號秘密集會,成立中共武漢早期黨組織,這是黨的6個全國早期組織之一。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開啟領航中國的偉大征程。

  匯聚在這面紅色旗幟下,中華兒女矢志奮斗,披荊斬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因為這束光芒承載著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

  追憶崢嶸歲月,感懷先輩精神,武漢大學“00后”大學生王夢澤感慨萬千地說,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重溫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更加懂得了為什么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蓬勃之路

  弱冠請纓 中流砥柱

  武漢80余公里外的團風縣杜皮鄉,黃岡革命烈士陵園莊嚴肅穆。

  鐫刻著李先念題詞的紀念碑,高21.7米,寓意黨的成立時間。三組浮雕,濃縮了英雄的大別山人不屈不撓的革命斗爭史。

  第一組浮雕畫面中,一群青年圍坐在一張長桌周圍熱烈討論,神情慷慨激昂。這是全國第一個農村黨組織成立時的情景。

  1921年7月16日至21日,惲代英、林育南等24人在黃岡回龍八斗灣浚新小學集會,成立具有共產黨早期組織性質的共存社。

  不久后得知中國共產黨成立,共存社自行解散,大多數成員加入共產黨。

  中共一大召開時,全國僅有50余名黨員;

  1927年,中共五大在武漢召開,這個數字激增至57967人;

  目前,全國黨員超過9100萬名!

  “我們黨像是一塊超強的磁石!”武漢東湖學院學生黨員鄧醒說,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條蓬勃之路印證了先進思想是人心所向。

  百年前中國共產黨誕生之時,13位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齡僅28歲。

  他們中的5位湖北人,董必武35歲,陳潭秋25歲,李漢俊31歲,包惠僧27歲,劉仁靜19歲。

  時年26歲的惲代英是湖北新文化運動的闖將、湖北五四運動的杰出領袖。1920年,他在書齋中翻譯了考茨基著作《階級爭斗》。

  毛澤東1936年接受斯諾采訪時說,三本書使他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除了《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史》,另一本就是《階級爭斗》。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瀾待挽。茫茫華夏,中流之砥柱伊誰?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生何煜說:“為了救國救民,革命先輩弱冠請纓,挺身而出。今天我們生活在優越的環境里,更要扛起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在新時代貢獻青春力量。”

  百年恰是風華正茂。

  在武漢市武昌區黃鶴樓街的一間小房子里,90歲的武漢中學老校長陳軼倫和老伴蘭毓云一起,成立了陳蘭工作室,為青年提供公益服務。

  有著66年黨齡的陳軼倫,任職時力倡在中學發展學生黨員,晚年仍發揮余熱赤誠不改。他說,這是共產黨人永不褪色的初心!

  奮斗之路

  傳承基因 揚帆奮進

  走進湖北省檔案館庫房,我們撫摸厚重的歷史。

  浩如煙海的紅色檔案,銘刻苦難輝煌,見證共產黨人的精神光芒。

  “這是薪火相傳的奮斗之路,在踐行使命中凝聚偉力。”省檔案館副館長李宗春說,生命和鮮血書寫的奮斗史,是最珍貴的教科書。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在武漢中學,我們聆聽董必武的傳奇故事。

  1934年10月,董必武以年近半百之身參加兩萬五千里長征。在中央縱隊,他帶領30多人的婦女隊一次次穿越槍林彈雨。

  在黃岡陳策樓村陳潭秋故居紀念館,一幅幅老照片震撼心靈。

  被新疆軍閥盛世才秘密逮捕后,面對威逼利誘,陳潭秋意志如鋼鐵,英勇赴死。其子陳志遠說,自他出生到父親犧牲,父子二人終生未曾謀面。

  在團風林育南故居,舍生忘死的英雄豪氣激蕩。

  林育南、李求實等24人,在敵人嚴刑拷打下堅貞不屈,于上海市郊龍華被集體殺害,史稱“龍華二十四烈士”。追憶先輩往事,林育南長孫林榮久心潮難平。

  在張浩故居,“忠心為國 英名永存”八個大字高懸。

  張浩的侄女林瑞蘭回憶,林育英革命生涯中,為躲避敵人追捕,先后使用17個化名,最后為紀念因掩護他遇害的朋友,取名“張浩”。

  在回龍八斗灣共存社成立舊址,思緒飛到耳熟能詳的惲代英《獄中詩》。

  黃岡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劉清介紹,惲代英領導過五卅運動,參加過南昌起義、廣州起義,1931年就義前,他留下感人肺腑的詩篇:浪跡江湖憶舊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擯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百年奮斗,百年輝煌。

  從歷史深處走來,那一聲聲鏗鏘有力的入黨誓詞,匯成激昂的交響,澎湃磅礴。

  一代代共產黨人,為了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拼搏奮斗,寫下壯麗詩篇。

  新時代的湖北,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揚帆奮進,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

  “我們一定行!學習和傳承革命精神,最好的方式就是接續奮斗。我們要將理想追求融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小我融入到祖國的大我。”黃岡師范學院學生喻溢昂起頭、握緊拳。

  初心傳承 青春感言

  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千秋偉業,奮進百年恰風華。

  采訪中,“00后”大學生與革命先輩在歷史深處相遇,進行青春對話。

  紅色故事彰顯偉大精神

  當年,董必武創辦私立武漢中學校,為培養人才投身革命不惜將自己的皮衣變賣。臨終前,他依然掛念著社會主義事業,囑咐妻子一定要回武漢保護和整理好革命史料。

  紅色故事彰顯偉大精神。我在想,如果自己身處那個時代會如何選擇?是否會有那樣的決絕勇氣?是否會有那樣的智慧擔當?是否會有那樣的執著追求?

  未來由我們創造,新時代“后浪”的我們,要在火熱青春中放飛人生夢想。 ——武漢東湖學院學生 鄧醒

  青年一定要“向上走”

  令我感觸最深的,是革命先輩們無所畏懼的勇氣與堅持到底的決心。他們放棄安逸生活,立志救國救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革命,是共產黨人的本色。奮斗,是青春的底色。

  要使中國強,中國青年一定要“向上走”。要銘記歷史,牢記使命,堅定信念,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生 何煜

  敢拼搏敢創新

  在武漢中學校史館,我看到,董必武辦學之時勇于打破社會禁錮,大膽招收女學生,實現男女同校。

  這反映了那個時代先進分子的新思想。思想進步是無法阻擋的趨勢。新時代的青年,要在學業上努力拓新進取,敢拼搏,敢創新。

  ——武漢大學學生 王夢澤

  做有責任、有擔當的新青年

  黃岡革命烈士陵園的紀念碑浮雕上,人們緊握的拳頭和堅毅的眼神深深打動了我們。

  陳潭秋、林育南等先烈投身革命時都只有20多歲,這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

  他們心中有火,眼里有光,對待黨的事業大于生死,不怕犧牲,信仰堅定,將星星之火播撒在祖國大地上。

  印象最深的是,陳潭秋的兒子陳志遠在電話里對我們的囑托。

  他告訴我們,青年人要像猴子一樣敏銳、像獅子一樣領先、像駱駝一樣忍耐,這樣才能嘗到革命的果實。這些話給了我們很大啟發,我們要努力向黨靠近,向先輩看齊。

  這次紅色探訪中,我們接受了黨史教育,更加堅定了奮斗的決心。我們要用行動踐行先烈的革命精神,做有責任、有擔當的新青年,傳承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黃岡師范學院學生 陳龍 喻溢 余琪

  本版文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周芳 周志兵 彭小萍 江卉 見習記者 金凌云

  本版攝影: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除署名外) 特刊史料支持:省委黨史研究室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s443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宫市| 德格县| 安徽省| 达州市| 陵川县| 永嘉县| 瑞安市| 宁晋县| 仪陇县| 同江市| 丹棱县| 阿鲁科尔沁旗| 和林格尔县| 永宁县| 濮阳市| 奇台县| 平陆县| 简阳市| 泊头市| 山西省| 双鸭山市| 孝感市| 姚安县| 丽江市| 图木舒克市| 江源县| 莲花县| 肇州县| 乐平市| 泰来县| 安国市| 边坝县| 濮阳市| 屏东市| 确山县| 台中县| 乐陵市| 克拉玛依市| 南部县| 青海省| 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