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青春綻芳華 ——記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曾都區何店鎮原扶貧辦主任鄭新馨 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陳云 向凱君 4年,1400多個日子,走遍全鎮20個村,遍訪建檔立卡貧困戶1337戶3138人。 從“扶貧小白”到“行家里手”,從群眾“不信任不理會”到“舍不得的好姑娘”,近日獲評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的曾都區何店鎮原扶貧辦主任鄭新馨可謂“實至名歸”。 “扶貧既是我們改變世界,也是世界改變了我們。”回顧扶貧路,她難忘和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風風雨雨,更感恩脫貧攻堅帶給自己青春的鍛煉成長。 從“扶貧小白”到“行家里手” “佘福容家中養黑豬一頭,雞還有20只沒賣”“如果他考慮好還是想養蝦,明年希望他到鎮上學習養蝦技術”……4月9日,翻開鄭新馨厚厚的扶貧日志,密密麻麻記錄著貧困村民各家各戶的點滴瑣事和各項脫貧政策。2016年5月,鄭新馨任職何店鎮扶貧辦主任,接過了全鎮脫貧攻堅的擔子。“扶貧工作任務艱巨,那時自己工作經驗不足,扶貧方面更是‘小白’,壓力很大,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她回憶道。 遍訪貧困戶,遍學政策精神,用筆和本逐一記錄,是鄭新馨為盡快投入扶貧工作的“笨辦法”。白天村里走貧訪困,晚上在辦公室加班學習,擠壓休息時間全力“充電”。 何店鎮緊鄰隨州市區,下轄20個村(居)委會,建檔立卡貧困戶分布在全鎮18個村。何店鎮雖不是深度貧困地區,但致貧原因各方面都有,需要完成的扶貧任務一項也不少。 當時,何店鎮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啟動,全鎮有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需易地搬遷。因為體量小,何店鎮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由扶貧辦具體負責推進。 從申報到實施,從選址到建房,需經多項手續。對工程項目建設原本一竅不通的鄭新馨,反復請教鎮城建辦、鎮國土所相關人員,逐項細致修改,最終形成了符合標準的易遷實施方案。2016年10月,工程開工建設,年底如期完工交付。“當時就想著,一定要讓貧困戶趕在春節前搬進來,在新家過新年。”鄭新馨說。那年春節,搬遷點爆竹聲聲好不熱鬧。 為摸清貧情和短板,她率先在全鎮組織開展村級交叉檢查,規范檔案管理、完善基礎信息;為做到精準幫扶,她聯合鎮婦聯、鎮團委、民政辦、企業、銀行開展關愛貧困戶、崗位對接、扶貧貸款等活動。 邊學邊干,苦干實干。鄭新馨的扶貧工作漸入佳境。 從群眾“不信任不搭理”到“舍不得的好姑娘” 背靠青山,出門便是何柳公路,灣子前有村民休閑小廣場。4月9日,走進位于何店鎮王店村5組的集中易地扶貧搬遷點,白墻黛瓦的平房整齊排列,房前屋后干凈整潔。 易地搬遷“挪窮窩”,更搬來了幸福好生活。搬遷戶孫克興家2018年娶了兒媳婦,日子越過越好。“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小鄭這個好姑娘啊!”孫克興說。 而在最初進村走訪時,村民們大多不愿理會鄭新馨。村民們覺得,“一個城里來的年輕女娃、白白凈凈戴副眼鏡,哪像是為貧困村民辦事的人!”鄭新馨早有心理準備,每次進村里,她總是大爺大媽親熱地喊著,讓大家伙都喚她“小鄭”,和村民一起摘菜掃院子拉家常。 2018年冬,隨州異常寒冷。鄭新馨發動親友整理出厚冬衣30多件,冒雪逐戶送到貧困戶手中。 富民產業,是脫貧增收關鍵。產業發展必須重實效、可持續。鄭新馨外出考察,實地調研,學先進、聽建議,嚴格為各村把好關。桂華村、花塆村的蔬菜大棚成“致富棚”,王店村巴馬香豬“拱”開脫貧路,諶家嶺村中藥材基地探出“以藥治貧”新路……近年來,何店鎮脫貧產業遍地開花。 有方法,有溫度。有現實主義精神,也有理想主義情懷。漸漸地,鄭新馨走進了貧困村民的心里。 戰貧鐵娘子,心有愧疚更存感恩 “這孩子看著斯斯文文,做事卻非常認真有力量。”何店鎮副鎮長李培秀說。李培秀家住何店政府大院內,家里客廳正對扶貧辦公室窗口。2016年底那段時間,李培秀發現經常到了晚上11點多扶貧辦的燈還亮著,以為是有人忘關燈了。待她繞去辦公樓準備關燈,走進一看,才發現鄭新馨還在伏案工作。對鄭新馨而言,自從接手扶貧工作,加班便是常態,周末基本無休,“哪天不用加班了都覺得不自在”。 2017年夏,全國扶貧信息系統更新,需要補錄大量信息。長時間熬夜工作,導致鄭新馨眼睛發炎近視,眼鏡度數短時間從275度上升到500多度。 有一次,她頂著酷暑連續走訪了好幾個村,中午剛回鎮政府,沒走幾步人就暈倒了。同事們要送她去醫院,迷迷糊糊中她說“應該只是中暑,休息一下就沒事了。”鎮領導特批3天假,但她心憂工作沒完成,第二天仍按時來上班。 2020年距離生產還有兩個月,鄭新馨仍奔走在全鎮各村。產假還有近兩個月,得知工作有需要,她立即返崗奮戰。工作間隙她將母乳擠出保存,下班回家后再喂給孩子吃。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孩子不到半歲,她就狠心斷了母乳。 付出總有回報。 2020年底,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1337戶3138人脫貧摘帽。 2016年至2019年,鄭新馨連續4年被何店鎮委鎮政府評為“突出工作者”,2017年獲評曾都區“三八”紅旗手”,今年1月獲評“2019年度和2020年上半年湖北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先進個人”。 扶貧干部點燃困難群眾生活的希望,又何嘗不是在照亮自己的內心。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最能砥礪初心,最能磨煉意志。 “心里雖覺得虧欠孩子,但也充滿感恩。因為這4年扶貧路,也是我的青春成長路。”鄭新馨說。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s443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