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一区二区三区,牛牛精品在线,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潘金网站,亚洲伊人av

首頁| 時政| 隨州要聞| 市直部門| 縣市區| 鄉鎮| 鄉村| 安全| 社會| 訪談| 專題| 營商環境| 神韻隨州| 外媒看隨州| 教育| 健康| 文旅| 圖片| 公眾號| 微博
搜索

隨南白兆山的烽火歲月

2021-10-21 08:53| 發布者: 海闊天空 |來自: 隨州日報
隨南白兆山的烽火歲月
——建設隨南抗日根據地的經歷

   李文山1964年晉升上校軍銜照
  編者按:
  李文山(1919—2007),又名李明映,隨縣唐縣鎮人。少年時期目睹日軍侵華的血淚史,飽受國民黨統治黑暗之苦,家境也每況愈下。國難家恨,在他心中燃起了救國救民的革命火種;1938年18歲的他毅然決然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轉戰湖北境內隨縣、安陸、京山、應城等地,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編入李先念率領的新四軍第五師,歷任連指導員、教導員。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過大、小戰役20多次;解放戰爭時期,參加著名的劉鄧大軍挺進中原、中原突圍戰役、宋應戰役、解放襄樊(現襄陽)、宜昌、荊門等戰役。李文山老人,戎馬一生,精忠報國,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蔣家王朝,建立新中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解放后,他先后擔任華南公安警備團政治處主任,廣州軍區空軍雷達團政委,空軍沙堤基地副政委,空軍5712工廠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校軍銜,并授予三級獨立勛章和三級解放勛章。1964年晉升上校軍銜。1980年離職休息后,享受副軍級待遇。1988年再次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獨立功勛榮譽章。
  李文山老人于2007年病逝,享年88歲。他生前十分關心家鄉的建設和發展,關懷李氏后人的成長和進步。他先后四次探訪故里,為隨州的革命史料提供鐵證,為家鄉的發展獻計獻策。為發揚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為啟迪后人積極向上,他在耄耋之年,仍筆耕不輟,勤于研究,寫了不少回憶文章。現選登其中關于建設隨南抗日根據地經歷的回憶文章,以引領讀者重新觸摸那段崢嶸歲月,感悟革命先輩的初心與使命、忠誠與信仰、奮斗與擔當,傳播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一)
  白兆山是大洪山向東南延伸的一條支脈,地跨隨縣、安陸、京山、應城四縣,方圓百余里,山巒起伏,密林叢生,在中心地帶有太平寨、羅漢嶺、圍山等,山高嶺峻,十分險要。山區土地少,以產稻谷、玉米為主,還產核桃、板栗、桐籽等特產,時遭天旱襲擊,人民生活非常艱苦。
  抗日戰爭爆發后,由于蔣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怯于對外,國民黨軍節節敗退,一年之間,我國半壁河山淪于敵手。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后,日軍很快占領了京山、應城、安陸、隨縣城鎮,隨南白兆山成為敵后三角斗爭的前沿陣地。
  隨南地區,北邊是隨縣城鎮,東南是安陸城鎮,這兩個鎮都是敵占區。隨安之間有條涢水,西南是京山城鎮,也是敵占區。西是國民黨第五戰區管轄區,國民黨第22集團軍、第二集團軍防守前沿陣地,與日軍對峙。地方部隊有6縱隊和9縱隊,以及五戰區獨立支隊戴煥章部。
  李先念同志率領新四軍于1939年1月南下后,1940年6月揮師西進,在敵、友、頑的夾縫里開辟了隨南抗日根據地。從此,這里成了三角斗爭的前沿陣地。不論日軍出動掃蕩、發動軍事進攻,或國民黨反共部隊出動“清剿”,我隨南地區,都是首當其沖。因此,必須建立鞏固的隨南抗日根據地,使之成為一個堅強的堡壘,以打通和保衛京、安、應等地抗日根據地的聯系,這對扼制武漢,以及北插桐柏山區、直取中原來說,其戰略地位都十分重要。中共豫鄂邊區黨委決心在隨南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建立民兵組織、建立抗日民主政權,軍民合作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從1940年6月起,兩年之間,把隨南地區建設成了堅持抗戰的指揮中心,成為粉碎國民黨發動反共高潮的堡壘,成為豫鄂邊區不斷擴大的基地。

   (二)
  1940年6月,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后整編為新四軍第五師)進入隨南地區后,司令部駐九口堰,二團和八團住在孔家大灣和洛陽店一帶,部隊既是戰斗隊也是宣傳隊,抽出干部到地方開展群眾工作,宣傳黨的政策、方針,宣傳抗日十大綱領,講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部隊處處維護群眾利益,駐在哪里,哪里就成立軍政聯合辦事處,宣傳我黨的“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抗戰方針,博得了當地開明士紳、進步人士的同情和支持。在宣傳群眾的基礎上,組織群眾自衛隊、農救會、婦救會等,實行減租減息,改善人民生活。當地群眾深受感動,從心眼里佩服共產黨及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由于我們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不分黨派,不分男女老幼,不分窮富,工農兵學商,一齊抗戰救亡,團結各階層人民,在動員宣傳群眾的基礎上建立了民主政權。
  1940年初,隨南地區成立了黨的臨時領導機構。隨南工作委員會(簡稱隨南工委),常光德任書記。接著成立隨南青年訓練班,男女青年408人參加,由隨南工委直接領導,為開展隨南地方工作培養骨干。我就在這個時候,由鄂北地委澴潭地下交通站調入隨南工作,先到青年班學習,并擔任學員的小組長,青年班學習結束后分配到各地工作,擔任指導員。在工委的領導下,成立了隨南辦事處,張時超任主任,先后在何家店、貫莊店、柳林店、劉店、古城畈、洛陽店、永興店等建立九個鄉政府,保留了國民黨舊基層政權的組織形式,在利用中逐步改造,也利用舊的保甲制度,每個鄉轄10余個保,每個鄉設黨的區委會領導鄉政權開展工作,我被分配到永興鄉任區委書記,兼隨南辦事處、永興鄉的指導員和副鄉長。同我搭檔的還有個姓李的副書記兼副鄉長、副指導員。由隨南辦事處任命一位黨外人士孫丙舟為永興鄉鄉長。孫丙舟雖然是個地主,但他信仰三民主義,敬重孫中山先生。他是個現實主義者,每次回家,看到九口堰文工團演出,親身感受到九口堰軍民魚水之情,回來了就宣傳共產黨好。鄉政府機構很精干,除正副鄉長、指導員外,還有文書、財會、炊事員,總共七人,都很年輕,唯鄉長例外。
  永興鄉是隨南地區中心,轄15個保,每個保轄7至10個甲,全鄉不到10000人,縱橫東西30余里,南北50余里,鄉內除永興外,還有謝家店、同興店、趙家臺、蔡家河、九口堰、王家河、任家畈等地,全鄉是一個山區,山深林密,從永興店到謝家店不到20里,翻山越嶺,須得半天的路程。當地人說:“這山見那山,一天路程腿骨酸。”這給我們開展鄉政權工作帶來了許多困難。孫丙舟為人謹慎,成天呆在鄉政府,不大出門下鄉。政權過渡了半年之后,1941年4月豫鄂邊區軍政聯合辦事處召開軍政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行政公署,取消了辦事處。我們鄉辦事處也隨之進行民主改選鄉政府。
  1941年底,隨南縣成立了縣人民委員會。我們永興鄉在改選時,經過各保選出鄉代表40余人,在永興鄉召開代表大會,歷時三天,選舉產生了永興鄉人民委員會,由七人組成,除指導員、副指導員保留外,縣委任命趙金階任鄉主任、王雙任副主任。不久,縣里又派來一個女干部叫朱靜波,任區委副書記,專管婦女工作。新任的主任趙金階,是本鄉趙家臺的開明士紳,無黨派人士,為人公正,在地方上頗有名望。他到職后,經常下鄉,到各保檢查工作,帶頭執行我黨的各項政策,帶頭減租減息,帶動了一片,加之我們的領導班子團結合作,因此永興鄉的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曾受到陳大姐(陳少敏同志)的好評。

   (三)
  政權建立后,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保證永興駐地黨、政機關和部隊的糧草供應,保證柳林、任家店邊境地區的安全。九口堰是新四軍五師司令部以及報社、銀行、醫院、兵工廠以及隨棗地委、隨南縣委、縣政府的所在地。永興鄉的工作任務十分重要,工作重點是經常到蔡家河、九口堰地區去了解情況,到基層去檢查保甲供應工作,如遇到部隊供應困難,設法及時解決。有一次我發現部隊實在沒有柴燒,就組織指戰員自己上山去砍柴,但剛砍下的柴,當時也不能燒,解決不了燃眉之急。我就去蔡家河向民主人士孫志蓋先生做動員工作,他家有一大堆備用的柴草。孫志蓋先生態度很明朗,愿將這些備用的柴草,拿出來支援駐軍使用。
  1941年底,在王家河成立了抗大十分校。王家河離九口堰不到十里,翻座山就到。抗大十分校招生之際,我們鄉政府副書記老王,正巧家住王家河,他父親在王家河頗有名聲,我們請老王的父親出面向當地群眾和保甲長做串連工作,按隨南縣委的指示,做好抗大開學后的物資供應。我和王副書記一道也住在王家河,早晚深入到群眾中去做宣傳動員工作。宣傳抗大是新四軍在豫鄂邊區唯一的一所大學,是為邊區黨委、部隊、地方培養人才,學校建在王家河,王家河的群眾應義不容辭地給予抗大大力支援。經過動員,當地群眾表示只要他們能做到的,就一定去完成,絕不辜負共產黨對他們的恩情。由于工作做得到位,許多群眾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給了學校,保證了學校教職員工的糧食、蔬菜、柴草甚至桌椅的供應。我們還動員群眾浚河修堤,排除污水,修路、平場,給學校員工生活帶來了諸多方便。
  抗大十分校的政治影響和招生廣告傳到了武漢市,在招生之際,武漢市的幾批愛國青年聞訊前來報名投考。他們來自武漢大城市,穿的戴的全是洋打扮,有的西裝革履、戴墨鏡,有的穿長袍大褂、戴禮帽,總之穿的用的全是洋貨。學校發了棉衣后,他們的有些衣物成了負擔,行動也不便,于是他們將那些洋貨拿到洛陽店去拍賣。除個別青年被淘汰外,武漢來的青年大部分在學校教育和干部以身作則的影響下,逐步地進行了自我思想改造。加上王家河的群眾也向他們做工作,歡迎他們到抗大深造,為抗日貢獻力量。因此,這批青年思想逐步穩定,能安心求學。
  抗大正式開學那天,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在河灘平整的廣場上,千余人參加,還有附近群眾也趕來看熱鬧。正好我們主力部隊在漢陽消滅了偽軍汪步青部,從那里俘獲來的軍樂隊廿余人,為開學典禮奏樂。晚上,文工團也演出了精彩節目,為開學典禮助興。抗大十分校開學,是豫鄂邊區新四軍建軍以來一次空前的盛會。中午,學校舉行會餐,請我們永興鄉的領導同志赴宴,還有當地保甲長、支援學校作出貢獻的群眾代表也應邀赴宴。抗大十分校校長肖遠久專門到我們的席位上敬酒,我們永興鄉政府還向抗大贈送了一面錦旗。

   (四)
  根據豫鄂邊區黨委指示,我們組織人民為保衛抗日根據地而斗爭。隨南縣委也一再督促各鄉,把群眾組織起來,農民有了自己的組織,解決農民的切身利益,就能順利進行。
  我們鄉積極推行建立農民抗日救國會(簡稱農救會)。救國會內設委員5—7人,設主席、副主席,以甲為單位成立農救會小組,設組長、副組長,并制定了救國會的章程。章程的內容大意是:積極參加抗日救國斗爭,積極擁護人民政府法令,積極支援駐軍糧秣柴草,帶頭進行“雙減”斗爭;鏟除漢奸賣國賊,不信謠、不傳謠等等。吸收貧雇農為會員,并歡迎中農參加。我首先在謝家店第五保開展農救會試點,深入農民群眾訪貧問苦,找到一個姓鄭的貧民,他思想開明,政治可靠,初步定為農救會主席,通過他串連貧雇農,一周內把農救會組織成立起來了,參加的會員有20余人,鄭被選為農救會主席,下設若干小組。九月份在永興鄉召開大會,推廣試點經驗。到1941年底,鄉各保農救會都成立起來了,隨南縣委書記常光德同志在全縣區委書記聯席會上,對我鄉工作提出了表揚。
  以農救會為基礎,進一步進行“雙減”斗爭。九、十月間,正是農民向各地地主交租之際,我們在群眾大會上,大力宣傳二五減租,分半減息。這是一場經濟斗爭,也是一場政治斗爭。在這場斗爭中,農民是愿意的,特別是佃農更為愿意,但是他們也有顧慮,主要是害怕地主報復。地主分子表面上擁護“雙減”,但內心不快,有的地主甚至威脅農民說:“你減了我的租,我收回我的地。”根據當地各種復雜的情況,我們召開群眾大會,向群眾表達“雙減”的決心,揭露那些不法地主的行為,并在農會里找幾個敢于斗爭的農民,進行面對面的斗爭,打滅了地主的威風。在斗爭中,表揚了一批開明地主,他們對佃農如數減租。這些工作,使農民特別是佃農,消除了思想顧慮。

   (五)
  1941年到1942年是豫鄂邊區發展時期,也是戰斗較為頻繁的時期。隨南抗日根據地經歷了日軍的掃蕩和國民黨發動的反共高潮,為抗擊日軍,為粉碎反共派的“清剿”,我主力部隊開展了戰斗行動。支援前線的任務,成了我們的主要任務。群眾組織起來了,實行了“雙減”,又廢除了國民黨遺留下來的苛捐雜稅,農民認定了共產黨的領導,認識到人民子弟兵是一心為保衛人民利益而戰斗的,由此,廣大農民自覺自愿地支援前線打擊敵人。
  1942年初,國民黨第五戰區桂系部隊糾集地方土頑,向我隨南地區柳林店進犯,我軍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衛原則進行反擊,戰斗打了一天,打退了敵人的進攻。雖然把頑固派打跑了,但我軍負傷的同志不少。我鄉擔負著運送傷員的任務,我們組織幾十副擔架,清晨趕到柳林前線去執行運送傷員任務。謝家店的群眾還主動燒開水送到前線,給參加戰斗的指戰員解渴。坐鎮在謝家店前線指揮所的隨棗地委書記余益庵同志,同我們鄉的領導一起發動群眾支援前線,給指戰員分憂排難。在群眾的支持下,一個個問題解決了,他高興地對我說:“文山同志,還是把群眾組織起來好!支援前線工作,搞得及時,也很周到。”
  在動員人民群眾的同時組織民兵,民兵也是保衛根據地建設的重要力量。
  永興地區,西邊是何家店,北邊是柳林店,國民黨的土頑,經常竄到邊境地區騷擾掠奪,影響了永興地區的安全,特別是對謝家店和任家畈三個保的邊境影響更大,因此組織民兵成為當務之急。我們以農會為基礎,以貧雇農青年為骨干,組建了民兵中隊。60余個民兵的主要武器,開始以刀矛為主,兼有少數土槍、撇把槍,能打步槍子彈,后來換了些步槍。民兵的主要任務是站崗放哨,送情報,盤查形跡可疑分子,抓敵特便衣,遇有情況鳴槍報信,使鄉民應變行動。我們曾幾次抓住了國民黨化裝到我區的便衣密探,送到隨南縣委指揮部,縣委武裝部的蔣部長對我鄉的民兵建設和作用評價很好。

   (六)
  根據黨中央關于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的指示,要團結多數,孤立少數,做到多團結一個朋友,就減少一個敵人。經我調查了解,永興鄉有些民主人士是地主分子,或者是當地士紳,或是國民黨縣區政府職員,抗日戰爭爆發后回到家鄉賦閑,有的任過偽鄉、保長。全鄉15個保內,每個保都有統戰對象。綜合我鄉的情況,我們向隨南縣委匯報后,縣委書記常光德同志指示我親自出面交朋友。從1941年6月開始,我每到一處做群眾工作的同時,就有準備地找統戰對象談話。一天,我到謝家店,找到當地地主士紳徐良甫。他50余歲了,曾在國民黨縣政府做過事,在謝家店街北頭有個小村,全部是他家的房子,有幾百畝地。我登門拜訪,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他對我很熱情,視為上賓,起初的話題,談到抗日戰爭的形勢和前途,我按照毛主席的“兩種方針、兩個前途”的論斷對他說:“只要堅決抗戰,抗戰就會勝利,就一定能把日本帝國主義驅逐出中國,實現中國的自由和解放。否則,中國就會被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中國人民就會成為亡國奴。我們共產黨、新四軍是實行堅決抗戰的方針,爭取民族解放的前途的,希望全中國人民、軍隊和政府,都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希望徐老先生跟我們一道為筑成統一戰線長城添磚添土。”我這一席話,說得他完全同意我黨的方針。接著談起新四軍在邊區、在隨南建設抗日根據地和開展敵后游擊戰爭打擊日軍時,徐老先生說:“這是我親眼所見,全民共睹之事,沒有新四軍在敵后抗戰,我們就難得安寧地生活。”談到“雙減”政策、組織大多數群眾時,他說:“本人堅決擁護共產黨的政策,愿意參加地方各種活動。”從此以后,徐老先生雖年過五旬,但當地農會召開各種會議,開展各種活動,他都積極參加。在徐老先生那里的工作成果,更加增強了我搞統戰工作的信心。接著我上蔡家河孫志蓋家,到趙家臺趙金階家等,經過我同他們交朋友,他們對永興鄉的工作開展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如孫志蓋先生每次出席民主人士座談會,總是帶頭提倡擁護政府的法令,并批判少數人對政府的政策所抱的懷疑態度,同時駁斥國民黨反動派散布的謠言等。1942年我軍暫時撤離隨南根據地時,他跟隨隨南行政委員會一塊轉移到安應地區參加地方工作。總之,凡是交過朋友的統戰對象,他們首先做到的是不反對我們,不起破壞作用,而且還做了許多有益于抗戰、有益于人民群眾的工作。

   (七)
  豫鄂邊區黨委代理書記陳少敏同志接見永興鄉、洛陽鄉的干部,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陳大姐到九口堰住在五師司令部。1941年冬,她決定到鄂東去巡視工作,臨行前,我通過隨南縣委新到任的書記高定一同志,請求大姐來永興、洛陽同干部們見見面。那天上午九時,我們把各鄉的領導干部集合在洛陽店南頭一個學校里,縣委也集合縣機關干部共約60余人,等候陳大姐來臨。時鐘剛到九點,陳大姐來了,我走上前同她握手,大姐突然問我:“你不是叫李明映嗎?不是鄂北地委澴潭地下交通站的聯絡員嗎?”還未等我回答,高定一同志連忙介紹說:“他早就調我們永興鄉任區委書記了。現在又兼任中心區委書記,一年多來,永興鄉保證駐地的黨、政、軍、機關、學校等處的供應,工作做得很好,組織大多數群眾、民兵建設、支前工作都做得很出色。”陳大姐聽了很高興,贊揚道:“沒想到一個聯絡員有這樣大的能耐!”我靦腆地解釋說:“是大家的力量。”陳大姐說:“你說得對,大家的力量要靠‘班長’去組織嘛!書記就是‘班長。’”邊說邊起身步入會場,主持會議的縣委書記請大姐講話。一陣掌聲中,大姐說:“我來了好幾天,同先念同志交換情況研究問題,沒有抽出時間來看望大家……”又是一陣掌聲。大姐接著說:“你們做得對做得好!你們在五師的指揮中心,在白兆山的腹地,建設這塊鞏固的抗日根據地,其意義重大,責任也重大,你們依靠群眾力量,保衛隨南根據地,對發展邊區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們共產黨人,不是來當官的,也不是來謀私利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做人民的勤務員……”陳大姐的教導和鼓勵,時時在我的耳邊回響,縈繞在我的腦海里。
  (本文根據李文山老人回憶文章整理)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s443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光市| 钟祥市| 福州市| 莱阳市| 滦南县| 陆川县| 阳春市| 比如县| 故城县| 沁源县| 三都| 遵化市| 三门峡市| 蓬莱市| 专栏| 天柱县| 诸城市| 巴里| 西峡县| 晋中市| 高密市| 中方县| 吐鲁番市| 华容县| 印江| 房产| 九江市| 康马县| 宜兰县| 黎川县| 施秉县| 荃湾区| 花莲市| 乌拉特前旗| 青海省| 江孜县| 永仁县| 甘洛县| 平昌县| 天柱县| 绥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