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特約記者 張立 沐浴著冬日的陽光,從隨州城區青年路右拐進入炎帝大道,驅車前行十多分鐘,就來到了位于曾都區南郊街道鄧家老灣村8組的“小鄧草莓園”。 草莓園里,鄧攀和陳露夫婦二人正忙著除草,盡管已經是下午,大棚旁邊水溝里的冰仍然沒有融化,但走進大棚,卻一片生機盎然,棚內蜜蜂飛舞,嫩綠的草莓葉舒展開來,個頭碩大色澤鮮紅的草莓散發出陣陣果香。 “上面幾個棚種的是紅顏品種,也就是常說的奶油草莓,酸甜可口;下面幾個棚種的是章姬品種,也就是常說的牛奶草莓,口感偏淡一點。”鄧攀和陳露一個是“80后”,一個是“90后”,兩人2019年返鄉種草莓。如今,草莓園發展到18個大棚,他們在“家門口”實現了創業愿景。 “這幾天溫度低,每天晚上都要起來檢查好幾次,發現棚內溫度降到零度以下的話,就要點炭升溫,防止凍壞花果。”鄧攀說,“草莓對溫度敏感,5度左右最適合草莓結果,要特別細心照顧。”當天天氣寒冷,夫妻兩人不停地對著手哈氣,但手上的活兒卻是一刻也沒停。 鄧攀介紹,元旦、春節是草莓大上市的季節,一直可以采摘到5月底。棚里的這批草莓從2021年2月育苗算起,已辛勤培育了近一年,就是為了這最后的好收成。 下午4點,太陽光弱了下來,鄧攀和陳露趕緊開始蓋棚。陳露說:“草莓曬到太陽后,口感會更好。太陽光弱下去后,就要開始蓋棚保溫。” “要是放任草莓生長,多余的枝葉、花果會相互競爭,奪取土壤里面的營養,長出來的果實個頭小、口感淡,會影響草莓的品質。”蓋完棚,鄧攀和陳露又一人提著一個大袋子走進大棚,開始用手拔出雜草,清理草莓枝葉。 “鄧家老灣村處于城市近郊,種植草莓有很好的發展前景,這幾年雖然很辛苦,也遭受過挫折,但這是我們自己打拼的事業,相信只要努力就有收獲。”盡管辛苦,但陳露表示對當前的生活非常滿意。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s443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