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通訊員 孫玖珍 “村里要建大棚蔬菜基地,這是我們老百姓多年的心愿呀!”廣水市十里街道朱店村蔬菜種植大戶余金華高興地說。近日,十里街道在朱店村開展“協商在一線”活動,該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農技專家、街道相關領導、市政協委員、5個蔬菜種植村的黨支部書記和群眾代表,圍繞“如何再度擦亮十里‘三青’蔬菜品牌”開展了協商討論。 十里街道朱店、紅石塘、林坡、雙畈、朝陽等5村位于“三李線”蔣林河道兩側沿線,俗稱蔣林片區,這里的土地沙性,極適宜種植蔬菜,有悠久的蔬菜種植歷史。曾經,蔣林片區戶種植蔬菜率達70%以上,蔬菜大棚有1000多座,“三青”牌蔬菜(青蘿卜、青黃瓜、青辣椒)享譽廣水,香蔥、黃姜、老姜等農產品小有名氣,是廣水城區的重要蔬菜供應基地。近年來,蔣林片區蔬菜產業因多方因素呈萎縮之狀,種植面積大幅減少,菜農收入銳減。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十里街道制定了轄區內鄉村振興規劃,以朱店村為代表的5個村就在規劃范圍內,蔣林片區的蔬菜種植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廣大菜農既充滿期待,又心懷忐忑:過去的“菜籃子”能不能再度煥發生機? 十里政協委員活動組多次到農戶家中深入走訪,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將蔣林片區大棚蔬菜種植推廣項目選定為“協商在一線”議題。 推廣大棚蔬菜種植,朱店、紅石塘、林坡、雙畈、朝陽5個村的黨支部書記拍手叫好。協商會上,朝陽村黨支部書記說:“我們村過去和朱店村一樣有種菜的歷史,后來很多人外出打工,種蔬菜的人少了,現在有不少人又想回來種菜。”紅石塘村黨支部書記則表示計劃由村集體籌資建大棚,租給農戶種植,減少農戶前期投入。 原有的蔬菜大棚和現在推廣的新大棚不同,新技術誰來教?推廣中的問題誰來幫助解決?協商會上,群眾代表紛紛道出了自己的擔憂。 菜農涂菊蘭說:“推廣新技術當然好,希望有技術人員指導我們。” 菜農余金華說:“種植大棚菜,老百姓歡迎。但我們如果有困難,能不能及時幫助解決?比如引水和排水的問題,排水不及時,菜很容易被漬死。” 菜農魏永訟說出了自己的疑惑:“我想知道一個新大棚投入多少,上級有沒有扶持資金?” 對于群眾的疑惑,廣水市農業農村局技術專家葉光軍給出了答案:“廣水市4月20日出臺了農業產業化發展獎勵辦法,我們一定落實。局里還會對菜農進行技術培訓,全力提供技術支持。” 該市農業農村局產業辦主任曾憲才則表示:“我們可以對土地進行測量,施什么肥、選什么品種,實行科學種植,還可以請省級專家來指導。” 參加協商的政協委員也積極建言,提出了做好項目規劃、爭取政策支持、強化技術培訓等建議。 最后,十里政協委員活動組召集人劉朝華作了總結:“蔣林片區蔬菜種植將迎來產業發展的春天,我們必須把握好機遇。會后,我們將向黨工委請示,出臺支持蔣林片區蔬菜種植的文件,和農業部門一起,同心協力支持片區蔬菜種植,再次叫響十里‘三青’蔬菜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