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劉詩詩 在剛剛過去的“超長黃金周”,炎帝文化旅游區煥新亮相,三大核心片區聯動迎客,游客數量大增,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炎帝神農景區,巡游與展演交織,煙花與燈光輝映,傳統禮樂與現代科技共鳴。隨州博物館內,VR編鐘被“敲響”,機器人講解員穿梭導覽,千年文物“開口說話”。這不僅是節日的盛宴,更是隨州以文化為魂、以創新為筆,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生動實踐。 文化“活”起來,體驗“潮”起來 “能看見青銅器上的歲月痕跡,聽見不同編鐘的美妙音律,就像真的走進了2400年前的曾國宮殿!”武漢大學生王琛在隨州博物館體驗完《穿越青銅紀·遇見曾侯乙》VR項目后連連驚嘆。這款被譽為“文物復活器”的VR項目,自國慶開放即成為“頂流”,其背后是兩大頂尖團隊的聯手——湖北省博物館原版《穿越青銅紀》的核心團隊,《哪吒之魔童鬧海》《流浪地球》等爆款電影的幕后制作團隊。 項目累計打造角色、文物、建筑等模型資產超3萬件,以毫米級精度、近1:1復原上百件青銅重器,真正實現“讓編鐘可敲、讓禮樂可聽”。在曾侯乙宮殿的虛擬劇情中,游客不僅能俯身細看編鐘紋飾,還能親手“敲擊”,感受“一鐘雙音”的聲學奇跡。 科技賦能不止于VR。在博物館大廳,裸眼3D大屏讓國寶“懸浮”空中;地面壓力彩屏隨腳步綻放青銅紋樣;光子機器人自如穿梭,語音講解精準對答,成為博物館最受歡迎的“新員工”。 在炎帝神農景區,創新同樣無處不在。“尋跡炎帝神農”沉浸式劇場25分鐘光影大秀,再現始祖開創農耕文明的恢弘史詩;《炎黃聯盟》情景劇、神農書院“琴棋書畫”體驗室,則將典籍中的炎帝文化“裝潢”進現實場景,讓游客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一場古今對話。 業態“新”起來,消費“熱”起來 10月1日,盡管下著小雨,炎帝神農景區謁祖廣場依然人潮涌動,“九州共月·華夏同根”雙節同慶活動正式啟幕。56個民族服飾巡游展現多元文化魅力,精衛威亞飛天表演用現代技術演繹上古神話,炎帝文化劇場生動再現炎帝嘗百草、教農耕的場景。夜幕降臨,謁祖廣場煙花綻放,傳統文脈與現代光影交織,將游客情緒推向高潮。 “傳統與現代在這里完美融合,既長知識,又強認同。”北京游客崔琦的一番話,道出不少人的心聲。據統計,雙節期間,炎帝故里景區累計接待游客約10萬人次,游客滿意度持續攀升。 精彩不止于此。隨州博物館廣場上,“炎之有禮·國潮音樂市集”熱鬧開張。手持酒壺、衣袂飄飄的“李白”成為全場焦點,孩子們追逐對詩,贏取“銀票”參與投壺、猜燈謎,兌換編鐘書簽、炎帝玩偶等文創產品。“這一趟既好玩,又學到了知識,值了!”來自武漢的王女士開心地說。 在神農谷,“爺爺不放假”親子營地迎來一批批家庭游客;日中街重現“神農日中為市”場景,文創、非遺、美食琳瑯滿目;九龍島數萬盆菊花構成的金秋盛景,成為攝影打卡熱點……無處不在的文旅盛宴,為游客打造全時體驗,讓游客留下來、玩下去、還想來。 融合“深”起來,品牌“亮”起來 “隨州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熱門旅游城市,但它用心的體驗打動了我,下次假期,我還要來!”一位游客在社交媒體上這樣寫道。在各大旅游平臺,“隨州雙節打卡”相關評價超2萬條,“細節滿分”“體驗感超棒”“值得二刷”成為高頻詞。從景區升級到賽事聯動,從科技賦能讓文物“活”起來,到夜游經濟讓城市“亮”起來,隨州文旅的“出圈”不是偶然。 炎帝神農景區以“九州共月·華夏同根”系列活動凝聚民族情感;隨州博物館憑借“黑科技+沉浸式”體驗躋身全國市級館百強榜第12位;曾侯乙編鐘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復制件頻頻亮相外交場合,成為“文化特使”。 硬件提升也在同步推進。炎帝文化旅游區12公里慢行通道串聯三大片區,25分鐘接駁互達;旅游驛站提供編鐘制作、陶藝、露營等體驗;智慧旅游廁所、充電樁及虛擬人“炎炎”在線服務……一套完整的文旅服務生態正在形成。 “我們以文化賦能、活動引流、安全護航,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炎帝神農開創農耕文明的“始”,到曾侯乙編鐘敲響禮樂文明的“鐘”,隨州以“有始有鐘”的文化底氣,在創建國家5A級景區的道路上穩步前行。如今,這場以文化為引領、以業態為支撐、以融合為路徑的文旅變革,正讓這座古城在新時代煥發奪目光彩。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s443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