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好長時間,這條路總算修好了,以后我們走路方便多了,感謝社區為居民辦實事。”連日來,曾都西城通津橋社區順德門巷周圍居民紛紛稱贊道。 在去年網格員入戶采集信息時,有居民反映,希望社區能夠修繕順德門巷的那條道路。這條路多年失修,到處都是坑坑洼洼,居民行走非常不便。網格員立刻向社區反映情況,經多方努力,今年終于把修路及下水道改造工程成功納入政府建設項目,8月份工程已全面竣工,完成居民暢通出行的心愿。 “你的‘微心愿’,社區幫你圓。”社區黨委書記、主任包俊東對居民這樣承諾,“用真情與居民相處,他們才會信任你;將感情融入工作,他們才會支持你。” 貼近群眾,服務民生。前不久的一個晚上,社區網格員接到戒煙長巷的居民求助電話,反映隔壁家門縫不斷向外漫水,門外積水四溢,但鄰居家里卻沒有人,希望社區幫忙想想辦法。得知消息后,包俊東立即趕到現場,安排包片的網格員查找社區檔案,搜尋該住戶家庭信息,社區民警和巡防隊員則走訪左右鄰居,尋找該住戶的聯系方式。多方查找無果后,在民警的協助下,包俊東果斷決定,請來開鎖師傅打開房門,關掉水閥門,排干房內積水,鎖門離開時,已經深夜12點。 由于沒有物業管理,幸福小區和平安小區的生活垃圾亂堆亂放,無人管理,居民怨聲載道。社區領導看到眼里,急在心上,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后,通過環衛處申請了一個垃圾箱。可兩個小區居民都希望垃圾箱放在自己的小區內,居民因為爭奪垃圾箱互不相讓,多次鬧糾紛。社區又多次申請,終于又申調來了一臺流動垃圾箱,從而徹底解決問題,現在兩個小區的環境干凈整潔。 網格員入戶采集信息時,發現在金鳳公司一間破舊低矮的出租屋里,居住著4個人,一對年過七旬的老年夫婦、神志不很清醒的女子劉某和5歲的小姑娘。細聊后得知,老兩口是金鳳公司退休職工,劉某是他們的女兒,在生了小孩一個多月后就出了車禍,留下后遺癥,她丈夫一年后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信。老母親看到女兒和外孫女可憐,就用微薄的退休金幫女兒租了間房子,平常再出去打些零工照顧她們。社區領導得知后,迅速上報西城辦事處,幫助劉某申請低保和廉租房,解決她們的燃眉之急。 通津橋社區盡心盡力完成居民的“微心愿”,急居民所急,幫群眾所需,一心一意為居民服務,贏得居民信賴和好評。現在,居民有什么事都喜歡找社區干部,尋求幫助,社區干部被居民親切地稱為“娘家人”。本報記者唐天才 通訊員彭海靜 |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鄂ICP備11004182號-2 | 鄂網備421201 |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s443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虛假新聞信息舉報電話:0722-3319535、新聞爆料熱線:0722-3319535、廣告服務電話: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故障咨詢QQ:6256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