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網訊 記者常躍耀、通訊員李金剛、文學報道:9月1日,立秋后的太陽還是那么火辣,走在隨縣唐縣鎮華寶山村棗園里,星星般的棗兒像瑪瑙一樣熠熠閃光,引人注目。該村副主任盧順國告訴記者,今年的棗樹結棗特別多,全村5000多棵棗樹枝頭掛滿,每戶棗農平均可增收2000至5000元;全村120多萬棵油桃,為1130余家農戶創下毛收入1.2億元,同時,戶均刮桃膠150公斤,增收5000至6000元,加上花生、玉米等農產品收入,估計每家農戶年純收入7萬元左右,“兩果一膠”為村民的生活帶來了新希望。
華寶山村是一個“四村合一”的大村,人口4100人,耕地1.3萬余畝,山場面積近3萬畝,是唐縣鎮“秤坨”棗的原產地。這里灣前屋后都是棗樹,人稱“華寶山棗園”,其中百年以上掛牌棗樹有498棵,現已分管到戶,最大的棗樹樹冠面積達半畝,可產棗400多斤,一般棗樹產棗100至200斤。由于該村坡田多,山場面積大,適宜種油桃,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興種油桃,有的農戶種油桃多達1000多棵,少則400多棵。今年年景好,一棵油桃樹毛收入100多元,比往年凈增20元,桃子口感脆甜,很受市場歡迎。
9月1日,記者來到村里,72歲的申永禮正和老伴、兒子一起,在庭院里曬桃膠、花生、玉米等。他指著曬好的桃膠說:“從桃樹樹干流出的桃膠,綠色環保,營養豐富,一斤桃膠可賣到15至20元,在網上賣,可增值到50至70元。現在,村里每家每戶在收完油桃后,再刮桃膠,每家可增收5000至10000元。”該村刮膠能手張運梅等人,一天刮膠十幾斤,輕輕松松賺進200多元。
該村用“兩果一膠”引導農民調結構,脫貧致富,已產生明顯效果。村民們所產的“秤坨”棗,70%在該村豐華寶源食品有限公司定點銷售,30%自家曬好留用;“518”、中優5號、曙光等品種的油桃,科學對接市場,一路銷好;在村民眼中,近年來銷售一路看漲的桃膠更是“撿來的錢”。截至目前,該村“兩果一膠”經濟,已讓村民有了獲得感,呈現出農家經濟的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