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云按4A級景區標準配套新建的張畈游客接待中心。(隨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云 通訊員孫曉峰攝)
隨州新聞網訊 曾都區洛陽鎮千年銀杏谷景區,以古銀杏群落秋季的黃葉之美而聞名省內外。但自2013年以來,連續數年旺季時游客擠爆景區,令景區應接不暇,也令游客的旅游舒適度大打折扣。
金秋時節,千年銀杏谷的關注度日漸升溫。經過數年的配套升級改造,如今銀杏谷的游客接待能力是否與景區的游客承載量相匹配?10月22日,記者來到景區展開探訪——
新建接待中心三級梯次售票
10月22日,沿洛陽鎮東外環進千年銀杏谷景區。在張畈村岔路口處看到,去年建成啟用的張畈停車場一端,新建起了一處游客接待中心。該中心分設售票處、檢票口、游客休息區、超市、醫療室、旅游廁所等,售票處則設有散客、車票、網絡售票等14個售票窗口。
據悉,該游客接待中心按4A級景區標準配套建設,有停車、售票、換乘轉運、休息購物、醫療服務等功能,其停車場能同時容納近600輛小汽車。
西游神話世界副總經理吳峰介紹,為提升游客進景區的便利度,景區今年在原張畈村停車場、盆閌樹停車場、鸚鵡沖停車場分別新建了游客接待中心,
實行三級梯次售票、分流、乘客換乘轉運,視當日游客量的實際情況依次啟用——
“如當日游客較多,則自駕游車輛只能開到張畈或盆閌樹游客接待中心的停車場,并現場購票,統一換乘景區轉運大巴,以免進出景區的旅游循環道路上車輛過多而堵車,也避免游客購票、換乘等候時間過長。如在客流量較少的淡季,自駕車輛可直接開入核心景區主入口處的鸚鵡沖游客接待中心停車場。”
在核心景區入口處看到,鸚鵡沖游客接待中心主體已建成,正在進行最后的門窗安裝、場地平整等收尾施工。據介紹,鸚鵡沖游客接待中心25日便可投入使用。
道路降坡刷黑百家餐飲候客
“有了標準化建設的游客接待中心,感覺以原生態之美著稱的銀杏谷景區游客接待不再‘原生態’了,瞬間高大上、標準化了。”近年來多次去銀杏谷景區游覽的市民周進益說。
洛陽鎮政府分管旅游的工作人員陳家遠介紹,今年區、鎮兩級政府和省交通部門投資3300萬元,對從張畈村三岔路口至永興村核心景區11公里的旅游循環道路進行了降坡、改直、刷黑等升級改造。
過胡家河村新灣一家民宿不遠,就是當地地勢最高的地帶求雨尖,此前這里曾是游客詬病最多之地。現場看到,求雨尖處的道路降坡最大處達10余米,改造升級之后的道路更安全易行。銀杏谷景區負責人劉康龍介紹,以前這里坡陡彎急,30余座的大巴車走不了,現在改造后完全不成問題了,大大提升了景區大巴車的游客轉運能力。
旅游旺季,景區引導進出車輛統一實行順時針運行,在張畈村岔路口,從胡家河方向進,再經龔店村方向出,以免堵車。
從鎮區往核心景區,每隔一段路便可見規模不等的農家樂。據洛陽鎮政府統計,這一路共有近百家農家樂。幾年來,景區和當地農戶都在不斷總結經驗,農家樂的數量與景區的游客接待量達到了相對平衡。為了招攬客人,農家樂也都配備了場地大小不等的停車場。另外,景區在沿線共建有8處成規模的停車場。“旺季來景區也基本不會出現就餐難、停車難。”陳家遠說。
吳峰表示,經專業測算,目前景區的最大承載量可達1.5萬人/日。
增設花海主題館山谷不只有銀杏
當日,在銀杏谷核心景區看到,個頭較小的銀杏樹樹葉已全部變黃,樹齡百年、千年以上的銀杏樹樹葉也已泛黃。景區原主入口旁的五老樹停車場已停滿了游客車輛,核心景區內游客隨處可見,周邊農家樂已是炊煙裊裊、人來人往,當地村民提著土特產在一旁售賣。
賞銀杏的最佳時期雖未到,但景區早已熱鬧起來。而這,也得益于景區四季游產品的打造與宣傳引導。
千年銀杏谷內,千年以上古銀杏樹308株,百年以上銀杏樹1.7萬多株,是世界上分布最密集、規模最大的古銀杏群落之一。近兩年來,景區在升級旅游產品時,著力增加四季皆可游的景致景點,打造四季游,實現旅游資源利用最大化。
從鸚鵡沖游客接待中心進入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四季花海。紫的美女櫻、黃的孔雀草、紅的百日草等,成片開放,景致迷人。沿著石磨鋪就的游步道往里走,銀杏、石磨、恐龍、黃緣龜等主題場館都已建成開放,恐龍園則是孩子們的樂園,桃花沖更引得眾游客拍照留影。“游客不管在哪個季節來景區,都有得看、有得玩。”景區講解員王菱介紹,配套和旅游產品升級后的銀杏谷景區,將大大增強游客的旅游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