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韓起璞/十九山/2019.03.16
“小園新種紅櫻樹,閑繞花枝便當游”。
- (唐]白居易
攝影師韓起璞/十九山/2019.03.16
“小園新種紅櫻樹,閑繞花枝便當游”。
- (唐]白居易
攝影師韓起璞/十九山/2019.03.16
(圖中人物: 隨縣作家協會 姜群)
攝影師韓起璞/十九山/2019.03.16
(圖中人物: 隨縣作家協會姜群)
攝影師韓起璞/十九山/2019.03.16
(圖中人物: 隨縣作家協會 姜群)
編鐘有佳人,雅致異凡俗。層層圍珠璣,團團錦繡簇。
堪并桃李顏,爭向東風逐。恍如萼綠華,伶俜步芳躅。
霧綃曳輕裾,神光乍離合。今年花更繁,照海明朝旭。
人間有芝田,卻勝蓬山曲。千里泛仙槎,弱水茫茫綠。
攝影師韓起璞/十九山/2019.03.16
攝影師韓起璞/十九山/2019.03.16
開遍山隈與水隈,胭脂和淚伴成堆。
縱然博得時人賞,不禁狂飚一夜摧。
攝影師韓起璞/十九山/2019.03.16
櫻 花 之 戀
——游隨縣柳林十九山櫻桃溝有感
文/成鴻
期盼著,四季的變換光陰流轉
想念著,三百六五天日月冷暖
等你,就是一年
盼你,是最好的遇見
始終記得
彼此癡癡地眷戀
一直在心間
就在風柔水暖的季節
一身素雅的你,宛如仙女
要紛紛返回十九山
十九山下
伴著泉水叮咚作響的呼喚
你如朵朵云錦
羞紅著臉
精靈般地隨春風飄來
給尚在悄悄梳妝打扮的山溝
帶來一抹嬌艷
你在山谷林間浪漫盛開
泉水忍不住內心的激動
載著滿滿的感念
將你盛開的消息捎信至山外
游人紛紛尋覓而來
遙望山谷林間
一樹樹,一族簇
你從山的這頭
從容地怒放到山的那頭
如朵朵漂浮的彩云
曼舞著舞姿
醉了游人,媚了藍天
我躲在櫻桃樹下
傾聽櫻花繽紛的聲音
拾一片片晶瑩剔透的花瓣
鑲在發間
片片都是彼此思念的語言
櫻花璀璨十九山
縈繞一年的情愫漫過山巔
花開的瞬間
已在內心刻滿溫暖
彼此的遇見
眉宇間盈滿深深的思念
(感謝網友“靜默如初-成鴻”提供文字素材)
攝影師韓起璞/十九山/2019.03.16
(圖中人物: 隨縣作家協會 姜群)
攝影師韓起璞/十九山/2019.03.16
攝影師韓起璞/十九山/2019.03.16
(圖中人物: 隨縣作家協會 姜群)
姜群,筆名心葉,畢業于鄭州大學中文系,曾在隨州一中、隨州職業技術學院任教,后考入行政機關工作。現為隨州市作家協會會員,隨縣作家協會副秘書長、《烈山湖》雜志編輯、《盛京文學網》散文編輯。近年來,在《中國工商報》《湖北日報》《隨州日報》《楚天快報》《曾都新聞》《編鐘之聲》《編鐘》《烈山湖》等各類報刊雜志上發表文章上百篇。在寧靜致遠中,追逐詩與遠方!
熊欣:登十九山
十九山位于隨縣柳林、何店交界處,可能好多人聽說過,但去的不多,概因灌木叢生,山高路陡之故吧。
十九山海拔488米,對于其名字的來歷,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太乙真人的第十九個徒弟居住此山,后人稱十九山;
二、太乙真人在此遛狗,其中一條狗在這里丟失,所以叫失狗山,諧音“十九山”。
三、曾有十九個仙人居住于各山,此山位列十九,故曰“十九仙山”。當地有“游十九仙山,瞰隨城全貌”之說,據說當晴空萬里的時候,站在十九山上,隨城全貌清晰可見。
說到這里不得不說古跡嶺。
十九山向東,有山名曰古跡嶺。太乙真人在十九山丟失了狗,沿山脈向東尋找,終于在向東約5公里的高山上看到了兩個狗的腳印,這座大山就叫“狗腳嶺”,也叫狗跡嶺。但人們在同治十年所立的碑文上看到的是寫的“古跡嶺”,所以后來人們把狗腳嶺寫為古跡嶺。 古跡嶺和十九山是東西橫臥的一條大山脈,屬于大洪山脈,貌似一條蜿蜒起伏的龍脈,十九山是龍頭,山上的寺廟叫“蓋云寺”。古跡嶺是龍尾,嶺上也有一個寺廟叫“古跡嶺寺”,古跡嶺寺位于洛陽乾元山太乙古觀和十九山蓋云寺之間,距離乾元山2公里,距離十九山5公里。
上文作者 :熊欣。湖北省作協會員,隨州市作協副主席,隨縣作協主席,《烈山湖》文學雜志主編。
周忠興:秋登十九山
走過了不少山川,也登臨過一些險峰,真正以數字命名的大山,還是頭一次聽說。十九山,究竟是一座什么樣的山,為何用數字命名?里面又有何淵源?心中一直期待有機會親自登臨此山,去看看她的面容身姿,去感受她的偉岸挺拔,和其中神秘的傳說故事。
11月初的周末,朋友相約一同前往柳林鎮,徒步登臨十九山,去體驗原生態自然的雄奇。今年深秋不同于往年,連綿的秋雨如巴山夜雨,斷斷續續沒完沒了。待到雨過晴日,太陽卻羞羞答答,每天在云遮霧繞中,遲遲不肯露臉。查詢天氣,周六天氣尚好,與朋友約定,要是上午仍然霧氣蒙蒙,到時只能下午去登山了。深秋季節,有慵懶的陽光相伴,戶外的活動才更有味道。
柳林鎮距離隨州市區僅一個小時車程,所以一行人約定,早上八點半從隨州出發,大家可以安心的享受一下周末的慢生活。一覺睡到自然醒,推開窗戶,一抹久違的晨曦照進窗臺,心情頓時歡快起來。收拾好簡單的行裝,迎著溫涼的秋風,沐著和煦的陽光, 出市區沿著212省道,一行人向著十九山進發了。
走過十里板栗長廊,越過蜿蜒淙淙溪流,車子隨山路秋色起伏前行。層林中,偶爾的幾處山村小屋點綴在山腳路邊。幾只柴雞悠閑信步,幾縷炊煙瓦房升起。偶有村姑出入,趁陽光大好,晾曬自家的香菇。久居鬧市的人們,觸及此景,定會想起當年的陶翁。“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詩句中的意境,竟然在大隨國的鄉村,如此貼切的再現。
車子經柳林鎮區往金橋方向,沿著靜美的田園畫廊穿行十公里左右,到達太平村太平水庫壩堤邊,即是十九山的山腳。太平水庫的水源,便是來自十九山的山體溝壑。資料顯示,十九山為隨州何店鎮與柳林鎮的界山。
相傳,太乙真人云游此地,在此處遛狗,丟失一條狗,便將此山命名為失狗山,時間久遠,被世人傳為“十九山”。十九山海拔488米,山頂建有一寺廟。雨后天晴,便有云霧飄浮山間。山上寺廟,如立云彩之上,故名蓋云寺。太乙真人在十九山丟失狗后,便沿著山脈向東尋找。在十九山以東約5公里處的高山上,發現兩個狗腳印,便將此山命名為“狗腳嶺”,后被世人傳為“古跡嶺”,有同治十年所立碑文“古跡嶺”為證。古跡嶺與十九山同屬大洪山余脈,呈東西向橫臥在隨南崇山之間。民間相傳,十九山為龍頭,古跡嶺為龍尾。在古跡嶺的頂峰,也建有一座寺廟,名為“古跡嶺寺”(也傳曰青龍寺)。這龍頭龍尾各有寺廟一座,遙相呼應,早年香火非常旺盛。直到文革期間,寺廟被毀。但十九山的香火始終沒有中斷。附近的信眾香客初一、十五,就在十九山頂的一棵大樹下燒香。久而久之,這棵大樹便被煙熏枯萎而死。
巡著這段傳說故事,我們一行人沿山腳小路拾級而上,尋古探幽。山路時有似無,山林茂密蔥郁。 深秋的叢林,總會饋贈給附近的山民多樣的野味。一路往山中進發,八月炸,野葡萄,野板栗,野核桃,野花椒隨處可見。隨行的一個朋友熟悉此地,介紹說,此山里面有一條野核桃溝,沿溝兩邊,布滿野生核桃。此山除香客以外,路過此地的人煙稀少,所以只要你有心,在山林枯枝敗葉中,還會零星找到一些成熟的野核桃果。砸開幾顆,放入嘴中,便會品嘗到別樣的香脆甜美。此地山高路遠,人跡罕至,所以山中野雞野兔野豬也多有行蹤。在我們前行的途中,便發現了山林地表土層中,有拱動的新鮮痕跡,當地山民說,這便是野豬經過覓食不久,留下的證據。山林中那些枯倒的樹干上,連綿的秋雨,合適的溫度水分,催生了不少野生菌類。隨州最早的香菇生產,或許正是受此啟發。
隨著行人漸漸接近山頂,山路也逾加陡峭。此時一隊行人已是汗流浹背,隨行的體力稍差的隊友遠遠掉在后面,大家坐下來邊說笑邊等候。此時林中小憩,山中秋風拂面,耳邊竹雀奏鳴,頓覺暢快淋漓。如此的快意的生活,也許就是叢林穿越的魅力吧。峰回路轉,我們慢慢登臨山頂,只見一處青石壘成的古寨墻聳立山頂入口處。雖歷經滄桑,仍氣勢雄壯。由古寨墻進入,便是十九山的山頂。一片開闊平地呈現在行人面前,石頭地基依然清晰可見,應是當年寺廟的遺存。幾塊菜地長滿青菜。山頂西南一處天井,傳說又叫天池,雖久旱年份不會干涸,令人稱奇。山頂北部最高處,建有三間石頭壘成的簡易青石瓦房。房前左手場地及東邊山墻頭,各植棗樹一棵,樹齡應有幾十年之久,枝繁葉茂。右手邊為一方茂盛竹林,是不是曾經的蓋云寺當時所傳留下來,無從考證。進門為灶屋和雜屋,經過四方庭院,沿九級石條臺階上去即為正屋,正屋當中供奉有菩薩雕像,供附近香客朝拜。石屋的主人,是一位年近七旬的孤寡老人,名叫趙珍安,何店鎮人。十六年前,來到十九山山頂居住,打理這一片石屋。看到有行人到達,老人放下正在吃早餐的飯碗,搬椅子招呼來客一行。在這荒無人煙的山頂,十六年風風雨雨,非堅定的信念不能相守。這種日子,老人還將繼續。老人的精神,理應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