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張琴
隨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炎帝神農故里、中國編鐘之鄉等重量級文化名片。市委四屆七次全會提出,把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經濟、文化生產力,建設全國有吸引力的謁祖圣地。連日來,參加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的代表們熱議擦亮文化名片、建設“謁祖圣地”。
后加升代表建議,發揮隨州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編鐘之鄉、曾隨文化特色文化優勢,著力打造隨州歷史文化高地。省直有關部門支持,將分布在鄂北地區的“曾隨文化遺址走廊”納入省“十四五”文物事業發展規劃,并統籌隨州、荊門、襄陽三市申報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在政策和資金等方面,支持隨州建設曾隨文化“四園多點一走廊”主題展示區。
徐德代表建議,成立編鐘保護協會,支持建設中國編鐘博物館;支持隨州建設“謁祖圣地”,擦亮炎帝文化品牌,傳承弘揚炎帝精神。
費巧云代表建議,加強隨州巖畫保護,將珍貴的歷史遺跡與旅游開發結合起來,讓炎帝精神和始祖文化得到更好傳承。省級層面要指導、支持隨州制定巖畫保護與利用的宏觀政策、長遠規劃和實施辦法;省級相關部門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隨州巖畫的研究及搶救性保護、利用和宣傳;支持隨州巖畫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將隨州巖畫保護和神農部落建設項目納入省“十四五”規劃,給予更多支持。
費巧云、劉光明等代表建議,省政府創新舉辦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進一步挖掘炎帝文化資源,延伸產業鏈條,擴大尋根節的文化影響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在辦好尋根節的基礎上,指導隨州辦好編鐘文化藝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