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助推
擂鼓墩曾侯乙墓槨室保護修繕工程啟動
隨州日報訊 (全媒記者 陳云 通訊員 吳傲銀)國家級專家參與論證,頂級專家團隊施工。1月28日,擂鼓墩曾侯乙墓槨室保護修繕工程啟動。工程經費概算4500萬元,工期5年。震驚世界的曾侯乙墓發掘40多年后,這一全國重要文物遺址的保護工作邁入重要新階段,將有力助推曾隨文化遺址保護利用和全省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擂鼓墩曾侯乙墓發掘出土了以編鐘為代表的1.5萬余件珍貴文物,是中國20世紀的重大考古發現。擂鼓墩古墓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我省納入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專項規劃的9處大遺址之一。曾侯乙墓出土的珍貴文物多次參與對外文化交流展覽,對于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曾侯乙墓自1978年發掘完畢后,其槨室遺址現場留存、對外展示開放,并實行自然水回灌浸泡保護。但因長期受水中微生物的侵蝕,至上世紀90年代中期槨木表層腐蝕嚴重,表層木質出現泥質化。1996年,曾侯乙墓槨室疏干脫水保護啟動。
2018年,原省文物局組織全國知名文物保護專家對曾侯乙墓槨室疏干脫水工程進行專家咨詢。專家充分肯定了曾侯乙墓自發掘以來所開展的相關保護工作,表示這些重要階段性成績為后續保護修繕奠定了基礎,但現場勘察也認為槨室遺址本體出現沉降、開裂、變形、脫落、病害等問題,建議盡快開展后續保護工作。
同時,我市積極向上爭取啟動曾侯乙墓槨室保護修繕。2018年,曾侯乙墓槨室保護修繕工程立項得到國家文物局批復。省文化和旅游廳2019年批復工程設計方案、2020年對工程核準實施。期間,在專家指導下,我市在2019年上半年對槨室采取了臨時支護加固措施,并安排專班加強日常監測監管。
曾侯乙墓槨室保護修繕工程經費概算4500萬元,工期5年,工程內容主要包括木槨槨室拆解吊運、槨室木質文物保護修復(清理清洗,部分滴滲、槨板胎體修復等),以及墓坑防滲隔潮處理。工程由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組織施工。本次保護性修繕工程將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為基本原則,依據文物原狀進行保護修復。經過修復復原后可一定程度恢復墓室完整性,展示其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且在相關規定條件下可相對長久地保存。
曾侯乙墓保護技術難度大。前期,我市積極爭取協調故宮博物館、國家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館和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等單位專家,進行修繕方案勘察與設計論證,保證工程的技術支撐。工程施工方荊州文物保護中心是出土木漆器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共建單位,也是首批可移動文物技術保護設計甲級資質單位和可移動文物修復一級資質單位。而且,荊州文保中心專家團隊已于2018年接手曾侯乙墓槨室脫水工程后續技術保護工作。
曾侯乙墓槨室保護修繕工程是加強曾隨文化遺址保護利用、譜寫全省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重大事項。我市將全力抓好后勤服務保障,加緊啟動保護修繕工作間裝修改造、航吊安裝等,保障工程施工進場和工作人員食宿,同時加快推進擂鼓墩考古遺址公園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