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劉詩詩 通訊員 楊陽
6月16日中午時分,結束了半天工作的快遞員宋文平滿頭大汗地走進曾都區北郊街道花溪社區的“小哥”之家,接了杯水,暢快地喝起來。“渴了來這里喝口水,熱了在這里吹吹空調,手機沒電了還可以在這里充電,這個驛站真貼心!”宋文平笑盈盈地說。
穿行大街小巷的快遞小哥、送餐上門的外賣騎手、有著“城市美容師”之稱的環衛人員……他們是城市中一道道流動的風景線,與萬家幸福緊密相連。
如何給他們打造一個可以小憩的港灣?花溪社區依托紅色驛站,持續升級配套設施,打造了“小哥”之家,讓他們在驛站里能夠歇歇腳、充充電、喝喝水……
走進花溪社區紅色驛站,桌椅、空調、飲水機等一應俱全。考慮到戶外工作特點,驛站還添置了便民服務箱,放有口罩、工具包、針線包等便民利民的小物品,力求將愛心服務工作做到細微處,讓戶外工作者在這里嚴冬能取暖、夏日能納涼、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腳、手機能充電……
此外,紅色驛站還設置有圖書閱覽室、書法室、法律顧問咨詢室、志愿者服務室、多功能活動室等七個活動室,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環衛工人等在歇腳的時間里可以充電蓄能,在城市的角落營造溫暖的紅色正能量。
驛站建設是起點,愛心服務無終點。花溪社區在紅色驛站還加載了各種“微服務”。在驛站外墻上,設置了服務小口袋。房屋出租、尋醫問藥、家電維修、快遞送餐等便民信息,放置在名片大小的卡片盒里,居民可根據需要取用。“驛站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既消除了小區‘牛皮癬’,又把方便留給群眾,讓小口袋有了城市的溫度。”社區居民張小華點贊道。
紅色驛站,升級的是服務,溫暖的是人心。花溪社區黨委書記何開軍說:“將在提升服務上繼續發力,努力把紅色驛站的新探索,轉化為基層治理的新模式、創建文明城市的新載體。”
(責任編輯:海闊天空 新聞熱線:0722-331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