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訊(通訊員劉禮剛)日前,走進廣水市十里街道朱店村,一個個白色鋼架結構大棚排列有序,大棚內各種瓜果長勢喜人,蔬農們穿梭其間一派忙碌……
朱店村土地沙性,適宜種植蔬菜。上世紀90年代,多數農戶種植青蘿卜、青黃瓜、青辣椒,“三青”牌蔬菜一度成為廣水市民的“菜籃子”。這種農戶分散種植模式持續多年,因缺乏品種改良,菜農收益甚微,大批中青年紛紛外出打工掙錢,紅紅火火的蔬菜產業逐漸萎縮,導致大部分耕地拋荒。
如何發展果蔬產業,引導村民共同致富?換屆后的村“兩委”班子決心重振蔬菜產業。村“兩委”干部組織蔬菜種植大戶遠赴山東壽光、菏澤等地考察學習果蔬種植技術。去年,村集體流轉拋荒土地40畝,發動3名鄉賢助力為村墊資建大棚。村“兩委”從山東菏澤聘請了2名果蔬技術員,常年進行果菜種植技術指導。
如今,朱店村27座大棚全部滿園生產,都種上了麒麟瓜、甜瓜、羊角蜜瓜,5月中旬便可上市。這些新品種含糖量高、口感好,市場前景可觀。技術員俞全中算了一筆賬:一個大棚可產8000斤瓜果,只按批發價算,一季產值3萬元以上,一年種植兩季,27個大棚年產值可達16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