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見習記者 劉馨怡 通訊員 陳首龍
掛滿枝頭嬌艷欲滴的油桃、含苞待放長勢喜人的油橄欖、“入住”大棚享受智能生活的食用菌……走進隨縣新街鎮聯合村,道路平穩整潔、果樹茂密成林,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聯合村油桃黃桃種植面積達500畝,為解決水果滯銷難題,該村協同相關部門投資32萬元,興建起350平方米的林果交易中心。每逢林果收獲季節,村里都會主動聯系商家上門收購,有效地解決了水果外運成本高、銷售價格低等難題,周邊村的村民都主動來這里進行林果交易。
當前正值油桃采收期,聯合村林果交易中心前車水馬龍、熱鬧非凡,交易中心負責人陶尚安正在幫助前來售賣油桃的村民卸貨。“今年油桃價格好,每斤能賣到2.5元至3元,早上天還沒亮,周邊的村民已經排著隊等著賣桃了。”搬運、稱重、核對、開票……雖已汗流浹背,但陶尚安仍樂此不疲地重復著這一套流程。
“價格公道,不收手續費,還幫忙稱重搬貨……”說起陶尚安,附近的金雞山村村民江云忠連連豎起大拇指稱贊。原來,陶尚安與收購商達成協議,每斤林果收購商返給交易中心1角錢作為運營成本,不壓低收購價格,保證果農的實際收益。
“鄉賢”喬科之前一直從事建筑行業。一次偶然的機會,見識到長勢良好的油橄欖,讓他堅定了種植油橄欖的決心。經過赴四川、甘肅、十堰等地多方考察,喬科選用了6個油橄欖品種進行試種,經過2年的種植比較,最終篩選出3種適宜隨州本土種植的油橄欖品種。
正值聯合村大力發展林果種植之際,喬科與村里一拍即合,利用村里閑置坡崗地大力發展油橄欖種植。喬科負責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村民以閑置土地入股,鄉村合作公司負責提供資金支持,目前已建成200畝油橄欖種植基地。
“今年是種植油橄欖的第四年,一棵樹可以掛果20斤。”喬科介紹,油橄欖具有產量高、豐產期久等特點,等到種植第6年進入豐產期后,一棵樹可產80斤油橄欖,一畝田能達到近萬元收益,項目預計年利潤可達150萬元。
食用菌產業作為聯合村脫貧致富的特色優勢產業,一直穩中有進,產量實現了倍數級增長。該村實行“鄉村合作公司+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的發展模式,20戶農戶現金入股80萬元,建成占地20畝的香菇制棒、香菇木耳種植基地,34個智能化溫控大棚實現香菇年種植15萬袋,黑木耳種植1.5萬棒,年制棒20萬棒。項目年收益可達45萬元,帶動35戶60余人務工增收35萬元。
近年來,聯合村堅持黨建引領,盤活集體資產資源,大力發展香菇、林果、油橄欖種植等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集體增強、農民增收、農業增質、治理增效、農村增色的“五步同增”新路徑。
在談到下一步規劃時,村黨支部書記何明強信心滿滿:“我們計劃走油橄欖精深加工之路,建設橄欖油加工廠和冷凍庫,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油橄欖利用價值。”聯合村還計劃依托本地山水林果資源,打造“大隨小島”特色農旅項目,建設兒童游樂園、泡泡房、戶外燒烤地等設施設備,進一步拓寬產業布局,打造農村旅游新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