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訊(通訊員張坤)廣水市十里街道以“共同締造”為抓手,用黨建“繡花針”串起基層治理“千條線”,在強化組織引領、推動多元共治、夯實基層基礎、著力破解難題上下功夫、出實招,通過打好系列“組合拳”,激活基層治理新動能。
筑牢基層治理“橋頭堡”。打造具有堅強組織力的戰斗堡壘,才能確保黨建引領貫穿在基層治理中,有效夯實治理根基。十里街道大力實施“頭雁領航”工程,街村兩級書記親自掛帥、靠前指揮、壓茬推進,將各村(社區)社會自治水平與年終績效考評掛鉤,層層壓實責任。設立積分食堂商店,以積分制量化的形式將積分獎勵與村民日常表現結合起來,讓全體村民每月晾曬比拼、爭當先鋒;健全走訪慰問制度,利用重大節假日集中幫扶和走訪慰問困難群眾,給老黨員頒發紀念章,引導老黨員發揮余熱;設置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崗,251名黨員主動認領職責,完成事項1000余件,激發干事創業決心。
夯實基層治理“小網格”。十里街道把30個村(社區)精準劃分為210個網格單元,采取“一網格一黨支部(黨小組)”的模式,把組織建在“格”上,1112名黨員立足本職,按照屬地、熟悉情況、就近就便、連片包戶的原則,與6.2萬群眾結對幫帶,著力解決群眾所需所盼所愁。以黨建為龍頭、以服務為重點,持續深化“六無”村(社區)創建,在各村構建起了網格微信群+網格服務團隊、十戶聯防+治安保險互助平臺,織密基層治理“一張網”,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辦”的治理效果。今年來,全辦累計解決矛盾糾紛178起。
點燃基層治理“新引擎”。“自從加入到村里組建的傳統服裝走秀隊和巾幗志愿者服務隊,參與禮儀學習、環境衛生評比、保護綠化等活動,我們村家風、民風越來越好了!”雙塘村村民閔梅自豪地說。十里街道鼓勵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通過制定《鄉風文明評選辦法》,完善村(社區)規民約,建立自助互助養老協會、紅白理事會、助學助困協會等自治組織,讓大家的事情一起說、一起議、一起定、一起辦,形成了以黨組織為村級治理上下聯動主軸、以協會組織為村級治理左膀右臂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責任編輯:停止孤單 新聞熱線:0722-331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