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都區萬店鎮生活污水處理廠。
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張清 通訊員 楊清林
驕陽似火。
7月26日上午10時許,隨縣唐縣鎮雙豐村四組公路旁,生活污水管網施工如火如荼推進。
“正在建設的是唐縣鎮鎮區三期污水管網項目,總長度約26公里,已完成了15公里。”唐縣鎮有關負責人介紹。
看著新建污水管網從自家門口經過,居民吳夢潔心懷期待:“都說城鄉一體化發展,以后污水管網建好了,環境衛生肯定比以前好。”
解決好鄉鎮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治理“最后一公里”,關系美好環境,關系群眾幸福生活。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長江大保護十大攻堅提升行動和省流域綜合治理工作部署,全面開展鄉鎮生活污水治理提質增效行動,不斷擦亮綠色發展生態底色。
日前,省住建廳印發《2023年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考核情況通報》,我市曾都區位列全省縣(市、區)第1位、隨縣位列第12位、廣水市位列第17位,隨州市整體居全省第一方陣,無一座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進入被通報的負面清單。
這是繼2020年以來,我市鄉鎮生活污水治理考核又一次位居全省第一方陣。成績的背后,有哪些秘訣?記者深入基層一線進行了調查探訪。
補短板,辦好群眾身邊事
渾濁的污水通過收集管網輸送到處理廠,經泵站提升進入相應處理單元處理后,變成汩汩清水達標排放。
這是7月25日下午在曾都區何店鎮污水處理廠看到的情景。自2019年下半年建成以來,該污水處理廠持續穩定運行,鎮區居民生活污水告別直排,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何店鎮污水處理廠設計日處理規模800噸,管網覆蓋率達90%以上,目前滿負荷運行。我們正在實施污水處理廠二期項目建設。”曾都區住建局副局長邱擁軍介紹。
隨州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全市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面啟動,該局指導各縣(市、區)因地制宜,科學建設鎮級污水處理設施。目前,全市37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除隨縣柳林鎮正在恢復重建外,其余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均實現了穩定運營,污水處理設計總規模近6萬噸/天。
“過去,各家各戶生活污水通過門前的暗溝散排。一到夏天臭氣熏人,蒼蠅蚊子也多。”隨縣尚市鎮尚市店居委會村民周成鳳說,“建設污水收集管網后,生活污水實行集中統一處理,村灣環境衛生面貌好多了。”
在周成鳳所居住的村灣看到,每家每戶門前都有一處污水管網檢修井蓋,居民生活污水經由此接入主管網,并輸送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后,達標排放。
尚市鎮鎮區所在的尚市店居委會黨支部書記池勇說,之前,鎮區居民生活污水自然散排至河道、堰塘,污染了水體和環境,經過治理后,環境面貌大為改觀,居民生活品質得到極大提升。
探訪中看到,一處處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穩定有序運行,補齊了鄉鎮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擦亮了生態文明底色。
嚴考核,建管并重提質效
打開湖北省鄉鎮生活污水在線監測系統,隨州市各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實時進水、出水各項指標參數一目了然。
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得好是基礎,用得好是關鍵。
在尚市鎮污水處理廠看到,每天設備運行情況、指標參數等都建立了詳細臺賬。管理員申濤介紹,他每天駐場值守,定期檢查各設備運行情況,確保安全穩定達標運行。
探訪中了解到,各縣市區按照《湖北省鄉鎮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績效管理工作指南》要求,開展全生命周期績效管理,保障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規范運營。其中,曾都區、隨州高新區分別組織第三方對項目運營開展月度考核。隨縣、廣水市成立排水服務機構,專人負責考核工作。各地還依托省鄉鎮生活污水治理信息平臺,充分利用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逐步實現“一網統管”。
隨縣住建局排水服務中心主任陳長江介紹,該縣制定了鄉鎮生活污水處理運營管理考核試行辦法,將考核績效作為政府方付費的依據;對運營單位弄虛作假、處理不達標、被上級主管部門通報的,嚴肅處理。
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點多面廣,隨州市住建局結合平臺數據,多次不定期直插各項目現場明察暗訪,督促運營單位履職盡責,壓實各方責任。
今年至目前,全市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累計處理生活污水951萬噸,COD消減量1444萬噸,平均負荷率89.42%,出水水質綜合達標率96.13%,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總體趨穩,減排效能持續提升。
數據是枯燥的,但其背后有關綠色高質量發展和改善民生的意義卻是沉甸甸的。
隨州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未開展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前,各鎮區生活污水自然散排,各類黑臭水體嚴重影響了集鎮衛生和人居環境。通過建設和不斷完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這一狀況得到了根本性好轉。
乘勢而上。我市在鞏固現有工作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鄉鎮生活污水管網覆蓋面。
隨縣在完成二期管網延伸的基礎上,謀劃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向鎮區周邊村莊延伸,開展唐縣鎮等14個鄉鎮生活污水收集管網三期建設項目;廣水市投入近9000萬元對13個鎮開展管網延伸項目;曾都區投入4000萬元開展廠區擴容和管網延伸項目,不斷擴大污水收集管網覆蓋面。
謀長遠,讓利民工程長受益
30余座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和配套收集管網系統,體量龐大,運轉如何支撐?
隨州市住建局負責人介紹,當前,全市鄉鎮生活污水治理項目運營經費主要由使用者付費、財政支持和省級獎補等三個方面構成。自2019年起,省政府在過渡期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同時要求各地落實污水處理費征收工作,確保污水處理設施長期穩定運行。
“前幾年,省政府引導資金極大地解決了運營費用問題。2023至2025年,省政府將按‘逐年降檔’的原則繼續安排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引導資金,之后將不再列支專項引導資金。后期項目運維經費主要來源為污水處理費和縣級財政預算的保障方式。”隨州市住建局負責人表示。
我市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費征收情況如何?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各地以鄉鎮征收為主,先期將機關、行政事業單位等納入了征收范圍,但居民層面尚未全面展開。
“城市居民生活污水處理費隨水費征收,既很好地解決了征收問題,又體現了‘誰使用、誰付費’的原則。我們希望借鑒這一模式。”市住建局負責人表示,因我市鄉鎮供水體制改革尚未完成,同一縣(市、區),存在不同的供水主體,隨水費征收存在一定難度。
今年,市住建局、市財政局、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費征收工作的通知》,指導各地加強政策宣傳,引導群眾樹立污水處理費繳費意識。
辦好群眾身邊事。隨州市住建部門將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圍繞設施完善、管網配套、在線監測、運行穩定的鄉鎮生活污水治理體系要求,多措并舉確保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平穩運行,持續惠及廣大群眾,助力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
短評
建得好更要用得好
鄉鎮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項打基礎、管長遠的大事,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我市把鄉鎮生活污水治理提質增效工作,作為推進流域綜合治理、改善集鎮人居環境的重要抓手,科學謀劃、統籌推進、建管并舉,建設形成“設施完善、管網配套、在線監測、運行穩定”的鄉鎮生活污水治理體系,主要考核指標穩居全省第一方陣。一處處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見證了鄉鎮生活污水變清水的美麗“蛻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既要建好,更要用好。我們要在前期已取得良好成績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進一步推動管網延伸,擴大鄉鎮生活污水收集覆蓋面。強化行業管理,加強運營考核,根據績效評價綜合考核結果,支付污水處理費用,確保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高效運轉。按照“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科學制定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費征收管理辦法,合理制定付費標準,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贏得廣大群眾支持,筑牢生態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