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基地采摘瓜蔞
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林超 通訊員 張曼
雖已入冬,氣溫如春。11月24日,記者來到隨州高新區淅河鎮獨山村的瓜蔞基地里,只見一個個金黃的瓜蔞果沉甸甸地吊在藤蔓下,在冬日暖陽的照射下泛著透亮的光澤,煞是喜人,村民們穿梭在藤架下或采摘,或剝皮取籽,一派豐收景象。
“村集體的瓜蔞基地總共有100畝,今年是第一年采收,預計有30多萬元的收入。”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曹江洪介紹說。
獨山村位于淅河鎮東南部,山多地少,產業以傳統種植業為主,集體經濟較薄弱。2021年村“兩委”換屆后,如何發展產業建設美好家園,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是村“兩委”思考的頭等大事。
一開始,聽說種植紫草賺錢,村里就試種了少部分,由于沒有專人管理,加上技術不到位,最終選擇放棄。后來,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一班人專程外出學習“取經”,打算種植瓜萎。
駐村工作隊“牽線搭橋”,幫助聯系健民集團和安徽岳西創惠供銷合作社有限公司等企業,爭取他們的技術支持,并簽訂購銷協議,銷路有了保障。
種植技術和銷售有了著落,資金怎么辦?村“兩委”積極向上爭取,獲得了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扶持資金,駐村幫扶單位隨州高新區稅務局也伸出援手提供幫扶資金。一切準備妥當后,今年4月,第一批瓜蔞苗種下了地。
瓜蔞一次種植能多年采收,其皮、籽、根莖均可入藥,綜合經濟效益高。為發揮帶動效應,村干部帶頭用現金入股,村民以土地入股,同時可以在基地務工,起到帶農增收的作用。
基地里,十幾個村民正在忙著采摘瓜蔞果。50多歲的陳秀芳經常到基地做工,瞅準成熟的果子,她拿著剪刀對著瓜蒂快速剪下,不一會兒,地上就堆了一大堆。“村里建了這個基地,我們在家的人可以到這里就近務工,既能照顧家庭,又增加了一筆收入,這個項目好!”她高興地說。
不遠處,機器轟鳴,村民李恒明正在清洗瓜蔞籽。瓜蔞被采摘后,剝掉外皮取出里面的籽粒和瓤,經機器洗凈、去殼后出籽,晾曬后就可以成為炒食的瓜蔞籽。瓜蔞籽是藥食同源食品,炒熟后味道潤綿、脆香,經濟價值高,市場前景好。
村黨支部書記張剛告訴記者,村里與購銷企業簽訂了協議,生瓜蔞籽賣24元一斤,加工炒熟后包裝成休閑食品可賣到100元一斤,一畝瓜蔞籽產量在250斤左右,光這一項今年就可以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25萬元。“我們準備擴大種植基地,同時發展電商,利用村里豐富的資源走農旅融合之路,進一步提升產業價值,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談起下一步發展,張剛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