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綠水良田,生態宜居人家。隆冬時節,行走在廣水市十里街道望夫樓村,一幅和美畫卷徐徐展開:藍天白云之下,一條干凈蜿蜒的公路通向村外,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如詩如畫的景致讓人忍不住放慢腳步。
望夫樓村位于十里街道北部,“十(里)蔡(河)”公路穿村而過。全村348戶,總人口1627人,擁有國土面積6.8平方公里,交通便利,資源豐富。
望夫樓村名的由來,源自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傳說很久以前,村子里有對青年男女,從小青梅竹馬,形影不離。兩家父母都覺得他們是天生一對,地造一雙。姑娘十七歲那年他倆按傳統風俗拜堂成了親;楹蠓蚱迋z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十分幸福。
可是有一天,村子里忽然來了幾個衙役,手執一張紙,說皇上為了不讓胡人(匈奴人)南下侵擾中原,要讓全國老百姓去修長城。當得知丈夫被帶走的消息后,新婚妻子急忙跳下織布機向村外跑去,但為時已晚。
從此以后,這位活潑歡快的姑娘變得少言寡語。每天早晨她都要到屋后向丈夫遠去的方向眺望。每次她都想站得高一點、望得遠一些,就從附近用衣服兜土墊腳,從不停歇。一天,她正在運土,對面忽然來了個白發老太婆,對她說:“姑娘,歇會吧,我幫你弄吧!闭f著老太婆用手捧了一捧土,不一會兒便堆成了一座山坡。隨著歲月的流逝,丈夫杳無音訊,姑娘也變成了白發蒼蒼的老太婆,最后死在這座山上。為頌揚姑娘忠貞不渝的品格,加上此山形似樓子,故取名“望夫樓”,望夫樓村由此命名沿用至今。
有山、有水、有故事的地方,總是讓人向往。如何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搶抓十里街道在‘十蔡’公路沿線聚力打造全省和美鄉村示范片試點建設機遇,望夫樓村將黃家灣、望夫樓灣作為示范灣進行綜合打造,村灣建設與修建‘望夫樓遺址公園’同步推進,把厚重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和美鄉村建設之中,留住鄉風鄉愁鄉韻,提升和美鄉村品質與內涵。”十里街道農業農村辦黨支部書記徐健鵬告訴記者。
近年來,該村踐行“五共”理念,以鄉村合作公司為抓手,統籌推進農旅融合、鄉村治理、農村美麗。村改建了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綜合文體廣場、福利院,完成15個自然灣人居環境“五清一改”,實現水泥路和自來水灣灣通。
村莊環境因凈而美,鄉村產業因路而興。
在望夫樓村公路沿線,有一片金銀花打卡地,那是村鄉賢黃甫春返鄉創業、廣水欣輝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興建的500畝金銀花種植基地。
“基地平時有10余人做事,采花時一天用工近百人,我在基地上打零工,已收入6000多元!60歲的村民熊永剛對記者說。
為擴大產能,黃甫春又投資20萬元建起了烤房,購置了4臺烤箱。隨著產業的發展壯大,望夫樓村成為遠近聞名的“金銀花之鄉”。
望夫樓村闕家溝灣,過去交通閉塞,21戶村民就有19戶在外買房或租房居住。為發展文旅產業,加速推進和美鄉村建設,村“兩委”將在外能人請回來共謀發展,其中15戶戶平籌資3萬元,按現代鄉居民宿標準實施舊房改造,還新建了10棟小別墅。同時實施了道路刷黑和小游園、小廣場建設,闕家溝灣一舉成為小有名氣的美食和休閑目的地。
“灣子里環境美化亮化了,有6家村民辦起了農家樂,生意很紅火,戶均年增收15萬元以上!鞭r家樂業主闕東華高興地說。
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讓望夫樓村魅力四射!班l賢能人捐款修路,村里一動員,大家都積極響應!蓖驑谴妩h支部書記陳方國介紹說,黃家灣鄉賢捐資29萬元,將一條通灣土路建成長800米、寬4.5米的水泥路。朱腰子灣鄉賢捐資將一座危橋,建成6米寬的“放心橋”。
守望鄉情,留住鄉音,銘記鄉愁。如今,山水靈秀的望夫樓村,正書寫著萬千詩意。一幅幅“傳統與現代、田園與生態”的和麗畫卷,在綠水青山間鋪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