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特約記者 彭曉華 程淇
他的微信頭像是一封火紅的喜報,“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幾個大字赫然醒目。
翻開朋友圈,多半是征兵的政策宣傳。朋友圈置頂的,是排版精美的征兵宣傳冊,以及他的聯系電話。
“用這種方式提醒和激勵自己,也方便應征孩子和家長明確信息。”2月23日,談及自己的微信頭像,廣水市十里街道人武部副部長嚴旨京笑道。
嚴旨京從事征兵工作近5年,為部隊輸送兵員64人,其中大學畢業生48人,征兵工作連續多年位居廣水市第一,2023年獲評全國征兵工作先進個人。
“讓想參軍的孩子有更多機會入伍”
嚴旨京畢業于孝感市衛校,父親和二哥都是退伍軍人。耳濡目染下,他從小就十分崇拜軍人,向往部隊生活。
“我五六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把我們兄弟姐妹5人拉扯大。”嚴旨京說,本想報考軍醫大學繼續讀書,但為減輕家里負擔,畢業后他選擇就業分配。
1997年,21歲的嚴旨京前往十里街道衛計辦報到,從此一干就是22年。2020年8月,嚴旨京服從組織安排,前往隨州軍分區學習,經培訓考核,被任命為十里街道人武部副部長。“我是當不了兵了,那就讓想參軍的孩子有更多機會入伍。”嚴旨京說。
接手新工作后,他扎實學習征兵法規政策和相關業務知識,積極對接部隊需求,通過教育、公安、衛健、網格等資源摸清潛力底數,按照“通用型、技能型、體能型、特殊型”區分專業指數,采取短信、微信、視頻、家訪等方式,先后為部隊輸送體育武術、人工智能、網絡通信等新兵38人,兵員定崗專業對口率達59%,4年超額完成征兵任務,實現“零”退兵。
“請首長放心,確保完成任務!”
2020年7月,赴四川隨訪新兵時,剛下火車的嚴旨京,頓覺腿腳無力,便前往同濟醫院檢查。
“十幾年前,我曾騎摩托摔傷。醫生說,早期外傷遺留下了脊髓性頸椎病。最多3個月,我將面臨永遠高位截癱。”回想當時的情景,嚴旨京仍后怕不已。
2個月后,嚴旨京進行了手術,鈦合金將他的3節頸椎永久性固定在一起。術后,他開始了一年多的休養康復治療,不時電話指導、動員征兵工作,但十里街道征兵考核仍由此前全市第一淪為倒數。
“臉上無光。當時就向市人武部領導表態,2022年下半年確保完成任務!”當年4月,嚴旨京重新接手工作。
彼時,全省征兵要求大學畢業生征集比例進一步提高。面對高要求,嚴旨京采取預先儲備和跟蹤培養相銜接,思想轉化和身體轉化相結合,全程跟蹤掌握征集對象現實表現、身體狀況,通過政策宣傳、典型激勵、親情感化等方式面對面搞好宣傳發動,用手術治療、身體調整、習慣養成等途徑,一對一抓好身體合格轉化。憑著一股勁,當年超額完成14人的征兵任務。
韓航是當年入伍一員。韓航從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家庭困難。“在潛力摸底調查時他沒有入伍意愿,我是通過他親屬做的工作。”嚴旨京嘿嘿一笑。
體格檢查時,韓航檢出結石,嚴旨京讓他拿藥調整,排出結石,康復后順利通過復檢;發現他言語少、不愛鍛煉,嚴旨京便常去村里看望他,督促他多運動;復檢時,嚴旨京還積極爭取,幫助他解決來回交通、檢查治療費用。
“他們的情況都刻在我腦海”
2020年入伍的王濤,是高校新生。役前教育訓練時,嚴旨京突然接到電話,稱王濤耐不住訓練,想放棄。
“他學歷高,體格檢查全項合格,是個好苗子。”嚴旨京對王濤印象深刻,立即與其父親聯系,和民兵連長一起奔赴訓練基地,三人輪番做工作,說優點、談政策、講前途。
“你學習能力不錯,身體素質又好,以后說不定能考上軍校……”“堂堂男子漢,這些訓練要堅持克服……”3個多小時談話中,王濤轉變思想,決定繼續堅持,入伍后表現優異。
2022年8月,王濤父親主動打來電話賀喜:“嚴部長,王濤考上了軍校!”
“每一個孩子我都不放棄,他們的情況都刻在我腦海。”嚴旨京自豪地說。
2023年5月,嚴旨京偶然得知同事親屬萬瑞陽剛研究生畢業,正符合應征入伍條件。
嚴旨京驚喜不已,立即要到萬瑞陽電話,詳細介紹征兵政策,詢問意愿。
“這孩子當時猶豫不決,征兵體檢在即,我動員他先參檢。”嚴旨京說。為促其穩定,在體格檢查、政治考核時,嚴旨京一直跟蹤進展,不時詢問他曾經的生活、興趣愛好等情況。預前訓練時,嚴旨京多次鼓勵引導他,“定兵前他入伍意愿很堅定。”嚴旨京十分欣慰。
長期聯系中,兩人關系逐漸拉近,“現在他改口叫我嚴叔叔了。”嚴旨京開心地說。
“工作就要做到極致,對于征兵工作,我想一直干下去。”嚴旨京十分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