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隨州文旅的“一輪明月”
——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區創5A系列報道之一
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張琴
炎帝故里,探尋始祖功績;博物館內,聆聽編鐘古韻。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隨州各大景區人潮如織,炎帝故里景區和隨州博物館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每天吸引全國各地數萬名游客慕名打卡。
隨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國務院1994年命名的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炎帝和編鐘,是隨州兩張世界級文化名片,在燦若星河的中華文化中格外耀眼。
一直以來,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賡續文化基因,擦亮文化名片,持續推動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我市高標準規劃建設炎帝故里景區,從2009年起,每年高規格舉辦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吸引了無數海內外華人來隨尋根謁祖。尋根節成為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文化節慶品牌,帶動了景區實現長足發展。2012年,市委、市政府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啟動炎帝故里景區5A創建工作。
國家5A級旅游景區意味著景區質量、環境和服務能力的全國最優。從4A到5A,一個數字的變化,反映的是一個地區旅游質的飛躍。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炎帝故里景區黨工委書記廖志文表示:“創建5A級景區,既彰顯了隨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認真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責任擔當,也是實現文旅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文旅精品名牌的現實需要。”
為解決創建中存在的景區面積小、景點單一、競爭力不足等方面短板,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炎帝故里、隨州博物館、曾侯乙墓遺址三個景區聯合創建國家5A級景區的重大決定,將聯合創建名稱確定為“隨州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區”,整合炎帝、編鐘等優質文化資源,提升整體競爭實力。隨后不久,景區順利通過了國家旅游局5A級景區創建景觀價值評審。
以創促建,以創促變。我市堅持文旅融合發展,嚴格對標各項創建要求和細則,從體制機制創新、文物保護傳承、文化內涵挖掘、文旅資源整合、景區品質提升、文旅業態創新等多方面共同發力,景區資源更加集中、設施功能更加完善、旅游產業體系更加健全。
以文潤城、以文興城,隨州文化品牌愈彰、影響愈深。曾侯乙編鐘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擂鼓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功申報國家級文化傳承發展“專精特新”工程,曾侯墓群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青銅編鐘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炎帝故里景區獲評全省首批文化遺址公園,隨州博物館榮升國家一級博物館。
站在新的起點,我市扛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持續深入推動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文化資源的挖掘與利用,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文旅作為支柱產業、幸福產業、動能產業來抓,連續三年成功舉辦文旅產業發展大會,全市上下呈現出謀文旅、干文旅、興文旅的濃厚氛圍。
適應旅游消費從景點觀光向休閑度假、深度體驗轉變的趨勢,我市以炎帝故里景區、隨州博物館和曾侯乙墓景區為核心,串聯草甸子街、文峰里等歷史文化街區,著力打造歷史文化體驗區,讓游客體驗文化隨州、尋根隨州、禮樂隨州的魅力。
今年,我市將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區創建5A級旅游景區列入市委重點工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研究5A創建工作,市人大、市政協將5A創建列入建議案、提案,吹響了決戰決勝的沖鋒號。
“從全省看,目前已經有15家5A級景區,從省外同類型景區看,黃帝陵、炎帝陵、太昊陵等景區都是5A級景區,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區5A創建處于‘窗口期’,勢在必行,時不我待。”廖志文說。
目前,各有關地方和單位正按照5A創建輔導單位列出的任務清單,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結合甲辰年尋根節籌備等工作,全力提升景區軟硬件條件。
廖志文表示,將全力以赴攻堅克難,確保創則必勝、創則必成,早日扛回5A級景區金字招牌,以“一輪明月”帶動隨州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