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用微信掃碼分享
近日,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對4月網絡謠言進行了梳理分析。網上數據監測和網民舉報顯示,當月網絡謠言主要集中在民生政策、公共安全、科學科普等方面。造謠者或冒用官方名義杜撰歪解政策,或虛構夸大涉震情汛情災情,或傳播偽科普信息,侵害群眾合法權益,擾亂社會公共秩序。
利用科技概念制造噱頭,誤導公眾認知。4月,涉及天文、文物、健康、環保、農業、教育等諸多領域的假科技、偽科學信息流傳于網上,造謠傳謠者利用人們對新技術的好奇和向往心理,或夸大其詞、或扭曲事實、或利用AI憑空編造,企圖蒙蔽群眾、牟取私利。比如,“中國‘天眼’變成垃圾場”純屬張冠李戴,“三星堆挖出酷似‘飛碟’青銅器”完全由AI合成,“福州福飛北路核輻射超標”則更是博取眼球的惡意炒作,擾亂廣大群眾的正確認知與理性判斷。還有一些商家為帶貨牟利,利用偽科學炒概念,宣稱“量子賦能農作物,抗病抗災還增產”“‘體考神器’喝一口就能及格”,損害公眾利益,社會影響惡劣。此外,在食品健康領域,諸如“食用蜂蜜或花粉防過敏”“雞蛋煮老后有層‘黑膜’,吃了會致癌”等說法流傳,讓人將信將疑,實則都是不符合科學、不利于健康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