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河村香稻種植基地 (隨州日報全媒記者李文軍、通訊員王本升攝)
隨州日報全媒記者 黃芳芳 通訊員 王成博 宮以清
當前,正是水稻強根壯稈、拔節長穗的關鍵時期。近日,在隨縣草店鎮三道河村,連片的水田里,香稻長勢喜人,種糧大戶余世兵走進田間觀察香稻生長情況。他開心地說:“香稻長勢良好,還有一個多月就豐收了,今年收入有望突破25萬元。”
余世兵是當地的種糧大戶,之前他種植的是普通秈稻,前年開始試種香稻。目前,他種植的132畝香稻陸續進入抽穗揚花期。
為何要種香稻?余世兵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自己種植面積最大的“又香優龍絲苗”香稻為例,產量和普通秈稻不相上下,但香稻品質更好,售價每斤高出3角錢左右。保守估算,每畝收入可以增加400元。
隨州香稻外觀整齊、顆粒細長、色澤光亮、營養豐富,蒸煮出的米飯自然清香、棱角分明,入口香軟有彈性,米飯冷后不返生,其獨特品質深受消費者青睞。三道河村黨支部書記柯紅星介紹說:“6年前全村水稻種植面積不足800畝,那時農民種田都是自購稻種,品種雜亂,種出來的糧食質量差、產量低,基本上不賺錢,導致農民不愿種田。”
過去,三道河村集體經濟薄弱,村里沒有支柱產業。2019年,草店鎮黨委政府瞄準隨州市“兩香一油”農業發展大盤,深化“一村一品”發展理念,在市農業農村局的幫扶下打造了三道河村香稻種植試點。
2022年,該村引進了產量更高、品質更好的“又香優龍絲苗”香稻種子,與湖北大自然米業有限公司、隨州瑞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種植+收購”雙訂單定向回收協議,通過“村民+村集體+種子企業+收購企業”的模式,從集中購種到基地育秧,從田間管理到企業收購,村集體聯合企業為農戶提供“保姆式”服務,讓村民“種得放心、收得放心、賣得放心”,實現了整村推進香稻規模化、機械化種植,助推三道河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車道”。
“最初香稻種植并沒有得到所有村民的認可,2022年村‘兩委’班子鼓勵種田大戶余世兵流轉了50余畝農田種植香稻,當年他收獲了3萬公斤的香稻,純收入達到了5萬多元。”三道河村黨支部書記柯紅星說,“第一個過河的人成功‘上岸’,帶動了村民種植香稻的積極性。去年全村共種香稻1650余畝,為村民增收80余萬元。今年,香稻面積擴大到1800畝,年收入估計可達350萬元。”
香稻種植是草店鎮深化“一村一品”發展戰略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草店鎮錨定經濟發展目標,把準“特色農業重點區”發展定位,依托鄉村合作公司,在全鎮15個村廣泛開展推進試點項目,打造了金鑼山村花菇、車云山村茶葉、大石村養牛、三道河村香稻、二道河村茶樹菇、檀山村芍藥等村級特色產業。
草店鎮鎮長陽斌表示,下一步將在全鎮推廣香稻種植,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動村集體增收,帶動群眾致富,走出一條山青、水凈、村美、民富的草店發展新路徑。
香稻預定電話:13597845486柯紅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