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殺魚盤”電信網絡詐騙
“殺魚盤”,取“魚咬餌上鉤”和“撒網捕魚”之意,詐騙團伙運用現代通訊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大規模散布虛假信息,如同撒下一張無形的網,靜候潛在的受害者主動“咬餌”。一旦有人出于好奇或需求點擊了短信、廣告中的陌生鏈接,或是直接聯系詐騙分子,便會落入詐騙分子精心設計的陷阱之中。
真實案例
案例一
轄區居民吳先生在某短視頻平臺刷到一條內容為“跟著專家投資理財賺大錢”的視頻,吳先生被其“小投資,高回報”的噱頭所吸引,于是通過評論區的陌生鏈接下載了某“投資理財”APP。吳先生根據平臺提示完成注冊后,平臺內彈出“客服”消息,拉他進入名為“專家在線指導三群“的理財交流群聊,群聊內有很多“股民”,吳先生在這個群里觀察幾天,發現該“專家”講解得十分專業,并且積極回復各種“股民”的信息,便逐漸對“專家”產生了好感。當看到“股民”們在“專家”指導下紛紛獲利后,吳先生對“專家”深信不疑,隨即聯系“客服”準備投資。“客服”稱吳先生可以先投資小金額“小試牛刀”,按照“客服”指引,吳先生向“客服”提供的銀行卡轉賬100元,不久后,吳先生發現平臺內賬戶余額已達150元,并且提現后實時到賬。嘗到甜頭,吳先生在“客服”的指引下,向某銀行卡轉賬50000元,第二天,平臺內自己的收益高達20000元,吳先生發現無法提現,客服稱大額提現需要報備審核,現在收益這么好,不如多投入一些,最后一起提現。吳先生看到群里聊得熱火朝天,大家都賺得“盆滿缽滿”,于是又向“客服”提供的某銀行卡轉賬100000元進行平臺充值。當看到平臺內的賬戶金額已高達200000余元,吳先生打算把賬戶金額提現出來,隨即向“客服”報備,“客服”稱吳先生需要繳納與賬戶金額1:1的金額作為保證金才能完成提現,并承諾后臺備案后,吳先生的本金、個人收益和保證金就會全額返還并實時到賬。吳先生向“客服”表示,自己名下賬戶沒有金額不夠,“客服”稱由于吳先生是優質客戶,完成大額充值即可提現。為了能夠順利提現,吳先生按照“客服”指引,將卡內余額全部轉入某銀行卡。然而,轉賬后的吳先生發現客服已經聯系不上,平臺頁面已經無法顯示,意識到自己已經被騙的吳先生來到公安機關報案,累計被騙308850元。案例二
轄區居民張先生急于資金周轉,頻繁上網搜索貸款業務相關信息。近日,張先生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在電話中自稱是“某銀行”的工作人員,詢問張先生是否需要辦理貸款業務,對方稱經“銀行系統”篩查,張先生為優質資歷客戶,稱可為其提供“無抵押、無擔保、免征信、秒到賬”的貸款業務。張先生被對方的“政策”深深吸引,于是添加對方名為“接待員”的企業微信,通過對方提供的二維碼掃碼進入某“銀行客服網頁”,并按照對方要求申請1筆180000元的貸款。張先生按照提示填寫了個人信息,很快,網頁顯示已經審核通過,正在放款中。不久后,張先生看到180000元已經到賬,于是申請提現,然而網頁上卻跳出了“提現失敗”的提示。張先生隨即聯系“接待員”,對方聲稱由于張先生填寫的收款銀行卡號錯誤,導致貸款被凍結,要求張先生繳納保證金才能解除凍結,并承諾繳納后會全額返還,并且貸款金額也會實時到賬。為了順利提現,張先生按照對方要求,先后向對方提供的某銀行卡轉賬5筆,共計64000元用于保證金繳納,然而申請的貸款仍然不能解凍。張先生意識到情況不對,于是詢問對方,然而“接待員”卻再也沒有回復消息,張先生撥打所謂的客服電話也顯示對方為空號。張先生意識到自己被騙,立即到公安機關報案。
“殺魚盤”電信網絡詐騙形式
主要分為兩類:“虛假網絡貸款類”電信網絡詐騙:詐騙分子冒充正規貸款機構,以提高信用卡、花唄、借唄額度、貸款低利率、無需信用檢查等誘人條件吸引急需資金的個人實施詐騙。“虛假投資理財類”電信網絡詐騙:詐騙分子通過承諾高額回報、內部消息等手段,誘惑尋求財富增值的投資者實施詐騙。
虛假投資理財類“殺魚盤”詐騙套路
撒餌詐騙分子通常會以正規平臺投資為借口,發布投資消息,聲稱有免費的理財課程,吸引受害人下載注冊某虛假“投資理財”平臺或進入群聊。釣魚在群聊內,除了受害人之外,其余都是騙子扮演投資者的角色,在聊天中曬出收益,吸引受害人的注意力。殺魚接著以正規平臺投資為借口,讓受害人獲得一點蠅頭小利,然后再用高額回報的噱頭誘導受害人到虛擬平臺追加投資。直至受害人發現無法提現。
虛假網絡貸款類“殺魚盤”詐騙套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