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一区二区三区,牛牛精品在线,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潘金网站,亚洲伊人av

新聞熱線:0722-3318927 投稿郵箱:szrbs@21cn.com
人民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分享到: 發布時間:2025-1-8 15:46
來自: 長江日報
字號: 打印 查看: 241

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人民向往美好生活,就是向往幸福,生活在美好中。

在武漢,漫步在東湖之畔,聆聽江水滔滔,品味黃鶴樓的古韻,每一處風景都是對美好生活的最佳注解。

不僅僅有自然之美,還有文化傳承、生態和諧、城市更新所帶來的幸福與滿足。

這一年,這份美好具體且生動。

“武漢頭像”就此刷新

城市更新,向美而生,牽動民生幸福、關乎城市未來。

聆聽鐘樓鐘聲,游走歷史街區,2024年12月29日,江漢關廣場(一期)建成開放,“武漢頭像”再次刷新。

這座廣場可容納6萬人,串聯起周邊7棟百年歷史建筑。這里有大片空地,長椅、花籃、路燈、景觀樹。家住民權路71歲的趙秀芝總是一大早就和老伴來鍛煉,“這里空間寬闊、景觀也美”。

老建筑、老街區……吐故納新之間,城市保護和城市更新相依相生。2024年,民眾樂園、巴公房子、曇華林、保元里等一批特色里份和歷史建筑重煥新生。

1月5日上午,市民姜曉雨和好友相約來到民眾樂園,道出這里的變化:“看展覽、聽音樂,民眾樂園變得更精致、更有內涵了!

親山樂水,人城和諧。

2024年12月24日,武昌江灘體育公園建成開放。耍一耍飛盤,玩一玩滑板,看江潮滾滾、水天一色,是武漢人特有的幸福。踩著平整微彈的橡膠地面,看著孩子在蹦床上歡騰,市民周女士心中甜蜜,“賞玩江灘,還能運動休閑,生活品質提升了!

“新的一年,要幸福!”2025年元旦7時許,東湖凌波門人頭攢動,看著一輪紅日噴薄而出,他們激動歡呼,迎接新年第一縷陽光。

2024年6月25日,東湖綠道全線貫通,凌波門、放鷹臺等8個景點串聯于綠道之中。

沐浴著冬日暖陽,家住水果湖61歲的鄧一平游玩賞景,心中喜悅:“出門不遠,就有東湖綠道,感覺生活在美景中。”

這一年,武漢建設綠道106公里,實現環東湖105公里綠道閉環。

“城,所以盛民也!币幌盗谐鞘懈,帶給市民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感。

“以前出了門,連個遛彎的位置都找不到,現在,家門口有這么大的公園”,每天早上,武漢市漢口春天小區居民范女士都會帶著小孫女來到新建成投用的古田公園兒童友好智樂園,享受“家門口的幸!薄

2024年,武漢邁進“千園之城”,“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綠色福祉唾手可得。

非遺就是生活

春節申遺成功為蛇年新春增添了特別的意義,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武漢作為分會場將隆重登臺。

在武漢,非遺就是生活。一碗熱干面、一碗藕湯、一籠湯包,熱氣升騰間,武漢人的非遺日常就開始了。

“武漢的藕湯跟我在外面喝的不一樣,這藕可以拉絲,非常軟糯!1月4日,在武漢山海關路,來自安徽的游客吳敏在品嘗了“燕子煨湯”家的排骨藕湯后,不禁感嘆道。

在武漢,非遺不僅可以吃進肚子里,還可以穿戴在身上。

1月6日,在漢繡傳承人黃春萍位于紅巷的工作室,五六個繡娘拿著針同時上下翻飛,為顧客趕制他們定制的漢繡馬面裙。黃春萍說:“去年一年接到了幾百個訂單,越來越多的人愛上馬面裙,也愛上我們的漢繡,我們要讓武漢的傳統文化代代相傳!

傳統文化走入日常,博物館也“火”了起來。

2024年暑假,湖北省博物館共接待海內外觀眾109萬人次。最具特色的編鐘樂舞每天6場,上座率超95%,近12萬人次聆聽到來自曾侯乙時代的千古絕響。

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到“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武漢數千年來與長江共生,長江文化也融入了城市基因。

2024年9月14日,首屆“長江文化藝術季”在武漢拉開帷幕。整座城市呈現出“以天為幕、以城為景、以長江為舞臺”的璀璨景象。開幕式當晚,兩江四岸匯聚了數十萬市民與游客,觀眾盛贊:“長江是最美的舞臺!”

作為皮黃之源的漢劇有著400年的歷史,它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前不久,漢劇《王昭君》在武漢漢劇院演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市民觀看。

2024年12月28日晚,音樂劇《拜風》以第50場演出的形式,在武漢歌舞劇院小劇場圓滿落幕,觀眾的掌聲經久不息。這部音樂劇,以江豚“拜風”勇往直前、搏擊風浪的形象為靈感,融合了流行音樂元素,講述了一對漁民后代阿江、阿風與長江、江豚之間情感交織的動人故事。

武漢歌舞劇院院長熊濤開心地說:“沒想到現場能來這么多的年輕人!

在武漢,文化之美,正不斷被看見、被重塑、被升華。

“詩和遠方”就在身旁

武漢之美,美在生態。

長江與漢水的深情交匯,賦予武漢這座城市兩江四岸的獨特韻味。當武漢的生態、自然與城市風貌和諧共生之美被越來越多的目光所捕捉,“必游一次武漢!”成為旅行達人心中的憧憬。

2024年4月16日,攜程發布《2024“五一”旅游趨勢洞察報告》,武漢位列“五一”小長假十大熱門旅游目的地前十;2024年十一假期,黃鶴樓公園成為全國“頂流”,7天共計接待游客251512人次。

會玩的武漢人還走進草原,扎起帳篷。2024年“五一”假期,木蘭草原單日夜游超過2萬人次,夜宿露營超過1萬人次。

美食與夜游結合,產生了奇妙的化學變化。一只小龍蝦,撐起武漢夏日夜宵半邊天。數據顯示,武漢兩個月吃掉上萬噸、近30億只小龍蝦,夜間消費占全天消費一半以上。

“大家已經回村里喝咖啡了!编l村游吸引著城市居民,新洲區稻田記憶景區里,喝上一杯“村咖”,體驗慢時光成為時尚。

古琴、茶藝、漆器、花藝、休閑民宿……虎頭山腳下,百年老樹旁,一群藝術家在蔡甸區黃虎村建起工作室。田野里的花草作物,是他們的靈感來源和創作對象,昔日的“空心村”成了著名的“文創村”。

經過生態修復后,江夏靈山生態產品總值GEP達到2.58億元,成為武漢人心中的詩意之地。蔡甸鮑灣,一處礦坑成為武漢小眾露營地,碧綠的湖水和藍天交相輝映,號稱是武漢的“牛奶海”。

正值冬日,不用向北千里,走進黃陂甘露山國際滑雪場,同樣暢享冰雪樂趣。近年來,武漢謀劃冰雪運動布局,引導冰雪運動發展壯大,“冷資源”正持續釋放“熱效應”。

凝眸回望,詩和遠方,就在身旁。

武漢,這座人口近1400萬的現代化城市,正托舉起人民群眾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長江日報記者劉海鋒 金文兵 宋磊 統籌:黃師師 制圖:陳昌 張莉)

(責任編輯:海闊天空    新聞熱線:0722-3318927)
請稍等,努力加載中...
請稍等,努力加載中...
隨州日報-新媒體矩陣
隨州發布-微信公眾號
隨州日報-微信公眾號
隨州論壇-微信公眾號
隨州日報-微博
隨州日報-人民號
隨州論壇-客戶端APP
隨州日報-視頻號
隨州日報-抖音號
隨州日報-企鵝號
隨州論壇-網易號
網絡經濟主體信息
隨州地區唯一新聞網站|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關于我們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鄂ICP備11004182號-2|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鄂網備421201|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722-3318927;
郵箱635782607@qq.com;
廣告服務電話: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化县| 茌平县| 四会市| 娄底市| 临海市| 惠州市| 普兰店市| 万宁市| 西充县| 朔州市| 宜兰县| 本溪| 元阳县| 南木林县| 灵山县| 郑州市| 库车县| 房山区| 济源市| 泊头市| 牟定县| 长春市| 周口市| 靖州| 晋江市| 汉阴县| 左云县| 武汉市| 望城县| 岐山县| 丁青县| 古交市| 来安县| 湖口县| 宁化县| 大城县| 若羌县| 扎囊县| 汉寿县| 兴和县| 盐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