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名片
南漳縣九集鎮雙泉村
雙泉村位于南漳縣九集鎮最北部,版圖面積13.5平方公里,有6個村民小組,439戶1331人。近年來,在國家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動下,該村依托國家3A級旅游景區襄陽野生動物世界,引導廣大群眾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大力發展農家樂經濟、果品采摘經濟、鄉村旅游等,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2024年,雙泉村村集體收入比2023年增加8萬元,達到22萬元。
旅游公路隆七路從雙泉村穿村而過
農旅融合煥新顏
隨著蛇年春節的腳步漸近,位于南漳縣九集鎮雙泉村的襄陽野生動物世界蛇年迎新春系列活動于1月19日啟幕,來自襄陽、南陽、十堰的1000多名市民、游客來到動物園游覽觀光,享受假期時光。
臨近春節,襄陽野生動物世界門前車水馬龍
在“蛇園”展覽區,來自河南鄧州的游客王女士正拿著手機拍攝孩子與蛇的合影照。王女士說:“我在抖音上刷到襄陽動物世界引進了黃金蟒等動物,帶著小孩專門駕車100多公里到襄陽來看看,讓孩子增加一些見聞,開闊一下眼界。和蛇合影,新的一年好運連連!”
游客小朋友正在觀察黃金蟒
2025是農歷蛇年。在中國民俗文化中,蛇是華夏民族最早的圖騰之一,代表著祥瑞與好運。
作為首個非遺春節,襄陽野生動物世界特地引進了黃金蟒、錦蛇等珍稀動物,精心策劃了“靈蛇獻瑞”賀歲活動,“蛇”我其誰研學活動等一系列活動。將為游客打造一個充滿年味與歡樂的新春度假勝地。
襄陽野生動物世界負責人李國帥介紹,元旦以來,隨著湖北文旅惠民券的發放以及“知音湖北·2025歡喜過大年”活動的啟動,來動物園打卡游玩的游客絡繹不絕,游客數量比去年同期增加40%以上。2024年,來襄陽野生動物世界的游客達到30萬人次,收入達2000多萬元。在旅游消費惠民政策的刺激下,今年有望突破3000萬元。
襄陽野生動物世界景區內的游樂設施
近年來,雙泉村立足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定位,積極引進企業到雙泉村開展旅游開發,總投資3.5億元的襄陽野生動物世界在雙泉村成功落地,并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實現企業與村集體、村民抱團發展,既保證了企業收益、村集體收益,又為村民提供了增收致富的途徑。
襄陽動物世界的建成帶動了當地村民的務工。村民馬國秀今年40多歲,她表示,自己沒有什么工作技能,身體也不太好,一直找不到工作,前年到動物園超市當售賣員,在家門口就能工作賺錢。
像馬國秀一樣,雙泉村及周邊村民有60人在這里從事飼養員、操作員、保潔員等工作,人均月工資3000元左右。
不僅如此,襄陽動物世界的成功開發,也帶動了雙泉村以及周邊村農業產業鏈的發展,一個集采摘、觀光、農耕為一體的火龍果采摘園順勢而生。雙泉村黨支部書記馮天波說,采摘園建在襄陽動物世界的正對面。
走進火龍果大棚,滿目蔥蘢,綠意盎然,一個個圓潤飽滿、嬌艷欲滴的火龍果點綴其間,馥郁的香味撲面而來,讓人垂涎欲滴。
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穿梭于壟溝之間,一邊品嘗,一邊將采摘下來的火龍果收入筐中,盡享田園采摘的樂趣。
“我去年開始承包火龍果基地。一到節假日,大棚里的人氣就非常高。”村民張云說,“尤其是周末,來采摘的人絡繹不絕。1年收入可達10萬元。”
雙泉村黨支部書記馮天波:
一個網紅村的“流量密碼”
1月19日,陽光晴好,雙泉村迎來一大批前來游玩的游客。逛動物園、品農家菜、采摘火龍果,他們臉上洋溢著喜慶和幸福的笑容。
“這段時間客流量大,村民們紛紛抓住機會,忙著招待游客,出售家里的土特產。”雙泉村黨委書記馮天波笑著說道,從昔日無人知曉的小山村,搖身一變成為南漳的網紅村,村民們的幸福感持續提升,村子發展越來越好。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流量密碼”。
密碼一:美環境,方能宜人居。
寬闊平整的硬化路、造型別致的鄉間庭院、干凈整潔的房前屋后,走在雙泉村,移步皆美景,入目皆畫卷,處處彰顯和美鄉村的新變化。
“以前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落后,人居環境臟亂,現在是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馮天波介紹,隨著襄陽古隆中至七里山公園的隆七旅游公路和襄陽野生動物世界項目的建成,雙泉村以鄉村振興項目累計申請500多萬元對村組房屋進行全面立面改造、水渠項目改造、綠化改造、打造人文景觀、修建公廁,全面提升雙泉村宜居環境。
寬闊平整的旅游公路和優美的鄉村風景
同時,在武漢紡織大學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完成以動物為主題的15幅大型3D墻繪作品,既有效美化人居環境,提升本地的藝術氛圍,促進鄉村從“環境美”到“內涵美”。
為進一步完善區域功能,豐富游客游樂體驗,雙泉村對基礎設施再次提檔升級,不僅栽種了觀賞樹,增設石凳石桌等休閑設施,還新建了步行道、鄉村大舞臺,實施亮燈工程,打造了山村夜景。
密碼二:強產業,方能振鄉村。
雙泉村有山有水有風光,何不借景生財?自2022年開始,該村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以“旅”為徑,精心打造、匠心獨運,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村莊變美了,村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在襄陽野生動物世界的門口,游客們走進火龍果采摘大棚,只見一株株翠綠的火龍果植株整齊排列,放眼望去,鮮紅飽滿的火龍果垂掛在仙人掌狀的蔓條上,游客新奇地拿著剪刀采摘。
“我們將村里閑置土地對外招租,引入社會第三方經營模式,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馮天波表示,去年,引進經營主體發展火龍果種植產業,并簽訂了為期5年的總額15萬元的承包合同,同時示范帶動當地村民進行農家樂經濟,如今村子周邊已發展蘭園農莊、紀家小院、稻香人家等10余家農家樂,切實拓寬農旅“致富路”。
雙泉村的變化也讓不少村民意識到:發展的“春天”來了。養蜂農戶汪輝輝就是受益者之一,他擴大養蜂規模,學習新穎的養蜂技術,開網店、做直播、注冊商標,把蜂蜜產品送到動物園景區的超市作為旅游商品出售。
“過去都是以野外散養等方式生產蜂蜜產品,小而散問題突出,現在規模化、專業化,產品質量更有保證。”汪輝輝表示,如今的雙泉村絡繹不絕的新鮮面孔、日新月異的新奇變化,讓他求新、求變的意識越來越強烈。“每到節假日,到雙泉村游玩的游客有近2000人。我們擺攤售賣小吃和農產品,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增收。”
“我們的村雖小,但鄉村振興的藍圖卻很大,村民們緊跟潮流,想開民宿、建農家樂,逐步將旅游業態豐富起來。”馮天波說,雙泉村還將不斷挖掘資源潛力,持續推動配套設施建設,全面壯大旅游產業,勾勒出美麗鄉村新圖景。
密碼三:樹新風,方能促和諧。
建設和美鄉村,既要顧“面子”,還要重“里子”。近年來,雙泉村大力實施村莊“綠化、亮化、凈化、美化、文化”提升行動,打造內外兼修的和美鄉村。
馮天波介紹,雙泉村堅持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積極推進鄉風文明建設。鄉風文化墻上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村規民約,助力鄉風文明養成;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得到了村民的肯定和贊揚;100多米的詩詞長廊,散發著濃郁的文化氣息,豐富了村民文化生活;1000平方米村級示范文化廣場,配套建設了高標準籃球場、乒乓球桌和集各類體育健身器材的休閑文化驛站,成為村民文化活動聚集地和打卡點……
武漢紡織大學老師在雙泉村開展送春聯活動
同時,注重民風社風培育,持續開展美麗庭院、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注重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人引導人,把孝老愛親、助人為樂、誠實守信等傳統美德和典型評選活動相結合,有效帶動群眾向善向好, 引領文明新風尚,實現了示范村“顏值”“品質”和“內涵”的有效提升。
策劃統籌:張成武 龔莉 王婷 廖雙來
圖文:全媒體記者 朱賢 彭月嬌
特約記者:劉俊
視頻:武文亮
通訊員:鄧玉廳 張瑞
編輯:崔懷宇 | 審核:汪曉璐 | 終審:職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