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1億人來武漢!”春節假日期間,眾多網友在社交媒體曬出武漢各景區“人人人人人”的圖片,感慨地表示,“春節的武漢,在春晚流量的加持下,愈發火熱。”長江日報記者注意到,春晚武漢分會場埋下不少“彩蛋”,推薦給全國游客來打卡。
撒貝寧為蛇山打CALL,這條攻略推薦給你
“蛇年來,怎么也得爬趟蛇山!”在央視春晚的舞臺上,主持人撒貝寧為蛇山打Call。借春晚東風,黃鶴樓、蛇山等地標火力全開,迎來眾多全國游客。根據武昌區文化和旅游局統計數據顯示,1月28日(除夕)至1月30日(大年初二),“跟著春晚游武昌”熱力十足,全區共迎游客超140萬人次,其中,大年初二接待游客較除夕同比增長255.36%。
蛇年到來之際,“武昌文旅”推薦一條游蛇山的經典線路:黃鶴樓公園—首義公園—辛亥革命博物院—戶部巷—斗級營—武漢長江大橋。其中首義公園在蛇山之上,山勢并不高,藏著近乎二分之一的“首義十八景”,妥妥的一步一景。從山腳到爬上山頂,半個小時就能爬完。一路上會看到首義槍聲雕塑、抱冰堂、孫中山先生紀念碑、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紀念群雕、蛇山炮臺遺址等歷史遺跡。其中,部分遺跡和建筑已有百年歷史。
鄧雅倩在春晚武漢分會場錄制現場。 本人供圖
鳳凰飛出的“宋代黃鶴樓”,原型在樓內
隨著春晚武漢分會場主體節目《星漢耀江城》拉開大幕——一只純金鳳凰從長江之畔的宋代黃鶴樓中拔地而起,扶搖直上。春晚武漢分會場節目撰稿永蘅透露,宋代黃鶴樓的模樣原型來源于如今黃鶴樓中陳列的宋代黃鶴樓復制模型。
千古名樓黃鶴樓在歷史上屢毀屢建,僅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2019年年底,為展示黃鶴樓千百年興衰歷程以及它所體現的中國傳統建筑技藝,黃鶴樓公園管理處邀請專業人員,查詢相關資料,對歷史文獻上的宋、清時期黃鶴樓形態進行了立體還原。
資料介紹,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至宋代已發展成建筑群。宋代黃鶴樓整體布局嚴謹,主次分明,錯落跌宕又渾然一體。主樓每層翹角重檐,梁柱、圍欄等細節精致。宋代黃鶴樓在戰爭中被毀。清代黃鶴樓為三層建筑,形態奇特壯麗。19世紀末,清代最后一座黃鶴樓毀于大火,只有攢尖銅頂留存下來。這也是歷代被毀黃鶴樓留存至今的唯一構件。
黃鶴樓公園相關部門根據古代繪畫、歷史照片等文獻記載,采用中國傳統木結構建造技藝,按比例高精度復原了宋、清時期黃鶴樓的不同形態。如今,在黃鶴樓二樓展廳,宋、清代“金色”黃鶴樓復原模型分列廳內兩角,尺寸大小、上下高度、擺放位置等都是經過精心設計,非常講究。春晚武漢導演組經過仔細比對,最終選擇“宋代黃鶴樓”模型作為原型,以三維動畫方式制作了一座形態逼真、刻畫精致的宋代黃鶴樓三維模型,通過榫卯部件的“拼、接、契、合”,展示了黃鶴樓千百年興衰歷程以及它所體現的中國傳統建筑技藝。全國游客在前往黃鶴樓參觀之時,不妨在二樓展廳細細欣賞一下春晚“同款”復原模型。
鄧雅倩在春晚武漢分會場錄制現場。 本人供圖
大戲臺上甩水袖的武漢演員,是她!
在春晚武漢分會場的大戲臺上,一位戲曲演員甩起的水袖大氣唯美,雖然只是一個背影演出,短短幾秒仍讓人印象深刻。這位甩水袖的演員是來自武漢楚劇院的青年演員鄧雅倩,她告訴記者,在節目錄制前兩天收到通知,說春晚武漢導演看中了她展示水袖的技巧。在溝通時,導演為她編排出一段30秒的個人的長水袖展示,妝造則使用了楚劇閨門旦的裝扮。
“當天的表演,兩只水袖都是七尺五長,表演起來很唯美、大氣,完美展示出傳統戲曲藝術之美。”鄧雅倩透露,演出時最大的難度就是要將水袖拋出去是直線,特別是躺腰雙拋水袖,需要腰的控制力和手的力量,協調運用,才能做得很自如。
1月31日和2月1日,鄧雅倩已經在武漢楚樂戲苑開啟演出,在《打金枝》里扮演金枝一角。2月3日(大年初六),鄧雅倩將前往鄂州參加下鄉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