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項目之三:打通白云湖西堤北段等城市“斷頭路”。
打通“斷頭路”既是民之所向,也是城市發展所需。
今年,市長承諾領銜督辦打通數條城市“斷頭路”、暢通城市“微循環”,改善市民出行質量,提升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白云湖西堤北段道路起于曾都區水利局,止于桃園大橋,全長1047米。以往,這段道路是“以堤代路”,標準較低,路窄且破損,沒有安裝路燈,影響周邊群眾出行。
“這條路是隨州一中、歐陽修中學等學校師生出行的重要通道之一,上下學時間車流人流量大。”市政服務中心副主任王娟介紹。
作為市委、市政府推動的重點民生工程,今年6月,白云湖西堤北段道路啟動改擴建,路面拓寬至7米,安裝隔離護欄,配套路燈、標識等。改擴建過程中,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細化工程建設任務,安排專人督導,把好質量關、進度條,高標準推動“民心路”的早日建成。
經過3個月的攻堅,9月底道路通了。記者現場看到,瀝青路面黝黑發亮,道路兩側標牌醒目,路燈簡約大氣,來往車輛川流不息。
“現在方便了,接送孫子上下學不怕堵車,也不再擔心雨天泥水四濺了。”南郊街道歐陽修小區居民夏治然連連稱好。
據介紹,歐陽修小區位于市一中北巷,有200多戶居民。隨州一中學生李蕓蕓常年走讀,道路沒改造時,她下晚自習后只能從擂鼓墩大道繞行。“現在不用繞行,回家更快更方便,點亮了我們生活的‘小確幸’。”她說。
在城市的另一邊,熊家村路(季梁大道至文化公園路)也被打通了。該路全長550米,建設中配套了雨污水管網、標識標線、路燈等。目前已完成道路刷黑及標識標線的施劃,正在組織驗收。
“打通熊家村路,以‘微循環’暢通‘大循環’,方便附近居民出行,也提高了隨州文化公園的通行效率。”市國投集團下屬的建投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
同時,我市還加大城市道路的提檔升級力度,提升道路功能,塑造城市良好形象。
烈山大道是城市主干道,其中清河路至明珠路段還是水泥路面,其余路段均已改造刷黑。今年,我市對該段道路進行提檔升級,改造雨污水管網、人行道、路緣石等,對道路進行刷黑。“該項工程6月開始動工建設,10月底全線竣工,全面提升道路品質。”王娟表示。
改造過程中,還對兩側的綠化帶進行了升級,修建了2個口袋花園,栽植喬木65株,補種綠化景觀658平方米,讓整條道路煥然一新。
“道路檔次提高了很多,口袋公園讓我們出門見綠,心情更加舒爽。”烈山大道一小區居民周然說。
2024年,我市在花園城市建設中,投資3500萬元在主城區共謀劃實施路網更新項目12個,總里程約9.5公里,改善了片區交通狀況,提升了沿線基礎設施條件,有效緩解周邊路網交通壓力,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打通“斷頭路”,打通的不只是路,還有廣大市民的“心結”。通過一批道路的打通、更新,我市的城市路網體系將更加完善、群眾出行將更加便利、城市品質將實現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