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湖北推動高質量發展,“支點建設”實現整體提升的關鍵年。
圍繞省委開年提出的目標、任務,湖北各地將如何謀重點、搶先機、將全部工作向“支點建設”聚焦聚力?長江云新聞推出系列報道《牢記囑托 建成支點·市州委書記說》。第三期,我們來關注“開放”。
在今年的新春第一會上,湖北再次提出,要加快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整體提升支點的開放輻射力,積極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制,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節點。
開放自信的湖北,在擁抱世界中加速崛起。
立體交通網托起“九州通衢”新坐標
湖北,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美譽。武漢,作為省會城市,更是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兩大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交匯地、“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
中歐班列(武漢)陽邏港第二始發站首發
2月11日,在陽邏港——長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一列滿載汽車配件、機械設備、生活用品等的中歐班列(武漢)從這里緩緩駛離,啟程前往德國的漢堡和杜伊斯堡。這一刻,“長江黃金水道”與“鋼鐵絲路”在武漢實現了無縫對接。
包括武漢陽邏港在內,截至目前,湖北已擁有4個億噸大港,數量位居長江中游第1;2024年,湖北港口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7億噸;水路貨物運輸量、集裝箱鐵水聯運總量均居全國內河第2。
湖北,坐擁聯結東西、承接南北的交通區位優勢,如何持續提升樞紐功能,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郭元強指出,“完善鐵水公空互聯互通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加快建設鐵路客貨運、航空客貨運‘雙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聯動建設花湖國際自由貿易航空港,打造中歐班列華中區域集結中心。”
“新春第一會”提出,要加快建設“軌道上的湖北、水運上的湖北、航線上的湖北”,以建設三個絲綢之路打造新時代“九州通衢”。作為長江中游最大的單體港,擁有23個萬噸泊位的黃石新港正在謀劃四期建設。黃石市委書記郄英才表示,將完善水鐵聯運集疏運體系,努力建成長江水鐵聯運重要節點和長江中游大宗商品儲運基地。“發揮全域臨空優勢,加快打造臨空產業和臨空服務集聚區。深度對接花湖國際機場,打造臨空特色園區,建強用好棋盤洲綜保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等開放平臺,著力構建全域臨空、多點開花的臨空產業發展格局?!?/strong>
如何變“山區腹地”為“開放前沿”?恩施、黃岡等地有著自己的“路線圖”。恩施是湖北進渝入川的咽喉和全省重要生態屏障,恩施州委書記胡超文表示,將從鐵路和航空兩方面入手,將恩施打造為武陵山區重要樞紐;堅持內外聯動,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格局。“加快推進宜涪高鐵恩施段、巴張高速滬蓉滬渝連接段、恩施機場遷建、新機場高速、姚家平水利樞紐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構建鐵水公空郵立體交通網。”
作為鄂東門戶的黃岡,處于武漢都市圈連接大別山的中間地帶,眾多戰略機遇疊加。黃岡市委書記李軍杰認為,通過“對內整合、對外開放,山貨出山、消費進山”,黃岡有條件把武漢都市圈的能量轉移到黃岡,再通過黃岡輻射到大別山區,帶動鄂豫皖邊界地區高質量發展。“構建對外開放通道:推動京九高鐵、沿江高鐵建設,加快鏈接國內主要城市群;謀劃武漢至安慶鐵路,加強武漢對大別山區的輻射;配套完善空鐵聯運體系,提升花湖機場輻射能級。圍繞大別山地區鮮活農產品出山,我們建設黃州-巴河-三花臨空物流樞紐;圍繞大宗物資北貨南運,我們加快建設麻城陸港樞紐和武穴水港樞紐。”
只有找準建設支點中的“位”與“責”,才能在服務支點建設中施展“能”與“為”。十堰作為鄂豫陜渝毗鄰地區中心城市和鏈接武漢都市圈、關中城市群的關鍵節點,西十高鐵即將開通,四省通衢的區位優勢加快彰顯。十堰市委書記黃劍雄表示,“搶抓西十高鐵開通機遇,增強城市能級提升競爭力,優化功能品質提升吸引力,做強文化內核提升凝聚力,持續放大開放包容移民城市特質,打造湖北九州通衢、通商、通融的西向重要節點。”
離岸在岸一體化激活“九州通商”新引擎
2月7日,在宜昌枝江,一輛滿載氫氧化鉀的運輸車從湖北優利德新材料有限公司駛出。優利德是一家韓資企業,也是全球鉀堿生產的頭部企業。總投資12.3億元的湖北優利德新材料項目,是枝江市最大的外資項目。一月份試生產,二月份產量就達到了設計目標。
九州通商,商通九州。截至目前,325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湖北,數量中部第一,在鄂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突破1萬家。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廠、康明斯等全球第二大研發中心等一批標志性外資項目落地。
全省“新春第一會”提出,要大力開拓離岸、在岸業務,以離岸在岸一體化推動新時代“九州通商”。如何更好地“走出去”?首先就是持續強化樞紐能級。
宜昌,依江而建、因江而興。它擁有享譽中外的三峽明珠,今年,三峽水運新通道即將全面開工建設,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加快成型。
宜昌市委書記熊征宇指出,宜昌將做大樞紐能級、做強樞紐貿易、做實樞紐產業、做活樞紐生態,持續放大重大工程的“乘數效應”,把重大工程建設機遇轉化為發展機遇。“持續完善‘鐵水公空管’多式聯運體系,著力打造三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積極融入中歐(亞)班列國際大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全面打通至寧波、廈門、廣州、欽州扇形對外開放物流通道,努力建設連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壯大現代化工、生物醫藥、船舶制造、航材研發等樞紐型產業,切實以樞紐帶動貿易、貿易聚集產業、產業反哺樞紐?!?/strong>
“走出去”,不僅需要強樞紐,更需要壯產業。隨州東承武漢,西接襄陽,是湖北對外開放的“北大門”。作為中國專用汽車之都,全國每十輛專用汽車中就有一輛“隨州造”。
十堰市震序車船科技有限公司168臺應急前突車準備交付
隨州市委書記馬澤江表示,將以專汽應急、農產品加工、文旅三大特色產業新優勢撬動發展能級新躍升。“推動外貿和內銷‘兩端發力’。以‘電動+氫能’‘專汽+應急’,共建‘武襄十隨’汽車產業集群,推動建立省內重點香菇企業聯盟和‘隨州香菇’品牌省域協調機制,持續深耕‘一帶一路’市場,更好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strong>
有著僑鄉文化的天門則準備從“人”入手。天門市委書記紀道清介紹,天門有28萬名華僑、華人旅居海外40多個國家和地區。天門將加快建設新時代僑鄉,全力推動資智回鄉,讓海內外天門人的資金和智慧回歸天門。“借助‘華創會’‘僑商荊楚行’等,開展以僑招商工作,簽約一批符合重點產業發展方向的項目。”
制度型開放賦能“九州通融”新生態
自貿試驗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在推動高水平開放中承擔著重要使命。全省“新春第一會”上提出,要突出抓好標志性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高標準制度型開放推進新時代“九州通融”。
2024年,湖北自貿試驗區進出口額占全省近三分之一,28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高端人才激勵機制改革成果獲中央深改辦推介。綜試區、綜保區、開放口岸、保稅物流中心、國家級經開區等集結成網。
入夜,花湖國際機場燈火通明,一片繁忙。
鄂州,地處中國之中,擁有世界第四、亞洲唯一的專業貨運機場——鄂州花湖國際機場。1月23日,花湖國際機場單日貨郵吞吐量達5999噸,創開航以來新高。自投運以來,花湖國際機場累計開通國內國際貨運航線93條,貨郵吞吐量累計突破142萬噸,年貨郵吞吐量排名全國第5。
鄂州市委書記孫兵指出,今年將持續增強機場貨運功能:拓展加密通往歐美、亞太的國際航線,確保貨運航線超過100條。此外,更要提升開放能級,積極申報跨境電商綜試區、綜合保稅區等“金字招牌”。“用好開放新牌照,高質量運行B保中心,提升保稅中心倉庫和設施使用效率,吸引更多外向型企業入駐;進一步優化完善‘5+1’海關指定監管場地功能,持續降低運營成本,讓更多國際貨運航線‘滿載而歸’。探索開放新機制,持續推進海關監管模式創新,不斷提升花湖國際機場通關效率;充分借鑒上海洋山特殊綜保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經驗,積極探索建立以貿易、投資、國際運輸往來、跨境資金流動、人員流動五大自由為核心的開放型制度體系。”
軌道上的湖北織密成網,水運上的湖北通江達海,航線上的湖北暢達全球。從“九省通衢”到“九州通融”,如今,湖北支撐中部、輻射全國、聯通世界的開放格局正在加快形成,為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提供堅實支撐!
編審:梁延 鄒敏
記者:夏曉青
{{ item.content }}
{{ i.content }}
暫無評論,快來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