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網、湖北廣播電視臺聯合中部六省廣播電視臺及新聞客戶端,推出特別節目《共話崛起》,邀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省作協主席李駿虎,全國人大代表、景德鎮陶瓷大學國際學院院長張婧婧,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全國人大代表、荊州文物保護中心主任方北松,共同探討中部文旅融合發展的路徑與未來。
“我是虎座鳥架鼓,兩只猛虎馱著鳳鳥,我身上滿是精美的紋飾……”
全國兩會上,以湖北“頂流”文物虎座鳥架鼓為原型的AI數字人“楚音”作為“特邀嘉賓”現身,連日來忙得不可開交:以“特約記者”身份來到人民大會堂;到湖北代表團駐地對話“大咖”代表;參加湖北代表團媒體開放日活動……這位被科技喚醒的楚國“大明星”,在這個綠意盎然的春天“走紅”了!
比楚音“年輕”的,河南博物院新推出的唐代的蓮花、寶蓮燈瓷器以及綠釉陶狗毛絨玩具,隨著電影《哪吒2》熱映也銷售火爆。這僅是河南博物院文旅“破圈”后文創團隊的“工作日常”,他們之前出品的文創冰箱貼銷量也名列前茅。
四分之三取景地在山西的游戲《黑神話:悟空》帶火了山西文旅,隰縣小西天驚艷了全世界。山西晚報推出文物地圖介紹游戲中的27處取景地,而這些取景地僅是山西531處國保單位的“零頭”,是山西54000處不可移動文物的“冰山一角”。
滕王閣、廬山含鄱口、鄱陽湖、白鹿洞書院……眾多江西名勝“集結”于一件景德鎮陶瓷文創產品上。而紅遍世界的景德鎮,已吸引數萬名“景漂”前來尋覓“詩與遠方”。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
近年來,中部文旅紛紛“破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坦言,“就怕別人問哪個地方最好”。他說,在湖北,夜上黃鶴樓、登臨知音號印象特深,熱干面口感甚好;河南省博文創在全國博物館中首屈一指;《黑神話:悟空》游戲讓隰縣小西天“破圈”;電視劇《長月燼明》把安徽蚌埠“帶紅”;江西除了景德鎮瓷器,對海昏侯墓印象也很深刻。“美麗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最好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煥發新生。
科技賦能,從文物修復到數字傳播。方寸千年,文明燦然。習近平總書記去年11月到湖北孝感云夢縣參觀了簡牘展,叮囑要提高文物保護水平,讓中華文明瑰寶永續留存,澤惠后人。
全國人大代表、荊州文物保護中心主任方北松介紹,通過紅外掃描、化學材料處理等現代科技手段,讓出土的簡牘重現文字。另外,荊州出土的簡上有樂譜,需要用AI技術與三維掃描數字化技術,輔以人工智能,讓簡牘文化更直觀地呈現給公眾,讓文物“說話”,讓文化“活”起來;河南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將傳統節日與文化內涵結合,打造《唐宮夜宴》等系列爆款節目,讓傳統文化深入人心。
(全國人大代表、荊州文物保護中心主任方北松)
創意驅動,古老文化的新表達。地處山西省中部的平遙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是現今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全面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經濟、社會及宗教發展的歷史畫卷。大型情境體驗劇《又見平遙》,以創新的“行走式”觀演模式、“穿越感”的情境體驗,帶著游客沉浸式感受平遙人的仁德、山西人的道義,把晉商文化及山西風情演繹得淋漓盡致。
文旅融合,傳統與現代的“雙向奔赴”。歷史文化豐富的河南較早興起了“文博熱”,時至今日,熱度持續。今年春節期間,河南博物院門口排了好幾條百米長“蛇”,8天假接待11.5萬人,67%來自外省。順應游客需求,除了頻繁更新陳列展覽、與省內中小館互動、培訓專業導游等,河南博物館還不斷開發文創產品,目前已推出兩千多種文創產品,2024年文創營業額超6700萬元,納稅1000萬元。正如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所言,文創產品,大家買的不是簡單的商品,而是“一種情緒價值、一種對旅行的記憶、對文化的致敬。”
(全國人大代表、景德鎮陶瓷大學國際學院院長張婧婧)
紅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結合。湖北打破行政區劃限制,聯合推出“千里躍進大別山”精品線路,串聯起20余個紅色景點,2023年線路游客量增長45%。武漢“八七”會議會址、宜昌石牌抗戰遺址、荊州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聯動,推出“重走長江紅色之路”游船項目,年接待游客超80萬人次。方北松建議以歷史時間為線索,將紅色資源轉化為教育與旅游相結合的生動教材。江西作為紅色文化的富礦,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張婧婧提出,希望通過陶瓷設計與紅色文化的結合,創造出更多符合現代審美與市場需求的文創產品。她認為,紅色文化的傳承需要與時俱進,通過動漫、影視等現代手段,讓紅色文化走進青少年群體,實現文化的持久傳承。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找到文化的價值和市場的邏輯,讓陳列在大地上的遺產、收藏在博物館中的文物、書寫在典籍中的文字都活起來,“文化+文博+旅游”前景一片光明。
游戲《黑神話:悟空》給山西隰縣帶來了“潑天流量”;因為陶瓷,江西景德鎮成為數萬“景漂”聚集地……
小地方怎樣承載大流量? 大流量怎樣化為“大留量”?
“《黑神話:悟空》帶來的‘流量’,相當于隰縣常住人口數。隰縣人靠樸實和善良的品質,周到熱情的服務,收獲了游客極高的滿意度,這很不容易!” 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省作協主席李駿虎說。
(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省作協主席李駿虎)
“景德鎮擁有最齊全的陶瓷行業產業鏈。各種陶瓷集市特別吸引年輕人前來旅游、就業、創業。”全國人大代表、景德鎮陶瓷大學國際學院院長張婧婧說, 目前,景德鎮很多傳統的陶瓷產區轉化為文創街區,為年輕人提供了巨大的創意空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一個好的旅游目的地,一定是近悅遠來、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city-walk,city不city,指的是什么?萬丈紅塵最溫暖。你讓我看到文化的遺產,能不能讓我看見生活的未來,這是最關鍵的。”“有風景,有生活,有歷史,有藝術的未來。”或許就是文旅產業的“留量”密碼。
一個多月前的除夕夜,央視春晚武漢分會場8分鐘驚艷亮相,激發了各地游客來武漢的強烈愿望。網上關于武漢、湖北的搜索量比往年同期大幅提升了1160%。和中部其他省份乃至全國各地一樣,再次“出圈”后,中部省份如何讓流量“長流”,怎樣讓爆紅“長紅”?
馬蕭林表示,河南文旅要繼續把硬件做好,把內容做好,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還要開展跨界合作。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
李駿虎則以山西為例,提出在文旅項目爆火后,需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與服務水平,發揮品牌效應,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是一個異地的生活方式,一個讓游客和本地居民共享美好的生活方式。”戴斌指出,文旅產業需要在滿足當代游客需求的同時,找到文化價值與市場邏輯的平衡點。他強調,文化不僅要傳承,更要面向未來,通過創新設計與功能轉化,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找到新的定位。“在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當代文化,以更加開放的視野,把旅游目的地打造為現代的、文明的、時尚的、美好的生活目的地。”
節目現場,四位嘉賓化身“文旅推薦官”,向全國網友發出2025年的文旅邀約。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河南文旅的出圈是歷史底蘊與時代精神的碰撞,是傳統文化與社會公眾的雙向奔赴。期待大家行走河南,讀懂中國。
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省作協主席李駿虎:山西這塊土地上隨便抓一把泥土都能攥出文明的汁液。山西是華夏文明的搖籃,你來到山西,就能知道你是誰,你從哪里來,你要到哪里去,山西不但有歷史,還有未來。
全國人大代表、景德鎮陶瓷大學國際學院院長張婧婧:天青色等雨而我在等你,江西風景獨好。
全國人大代表、荊州文物保護中心主任方北松方北松:歡迎您來武漢,拿起越王劍到荊州展開楚簡,然后再跨個恩施大峽谷,飛上神農架。
從長江之濱到黃河之畔,從古老文明到現代創意,中國“脊梁”,風景獨好。拒絕千篇一律,擁抱融合創新。未來,中部文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世界的目光,讓“詩與遠方“在這里交匯,讓爆紅變為“長紅”,“流量”化為“留量”,以文化為筆,繪就中部崛起的嶄新畫卷。
總策劃:岑卓 黃俊華
監 制:洪燕
編 審:徐瑗 柳芳 林如峰
記 者:王雨湄 柳芳 尚大原 吳彤 尹華正 張龍 彭瀚 唐清輝 林中杰 王昱
美 編:梁意 蔣艷 石璐茜
{{ item.content }}
{{ i.content }}
暫無評論,快來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