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州日報訊(通訊員劉禮剛)時下,正值蔬菜種植的時節,在廣水市十里街道楊家崗村“楚菜”基地,隨處可見菜農們忙碌的身影,耕地、起壟、覆膜、栽種……一系列嫻熟的動作,勾勒出一幅幅生機勃勃的春耕畫卷。
技術負責人王詩海介紹道:“基地每天有20多人務工,北邊種的是韭菜、香蔥,這片種豇豆和西紅柿。”該基地采用大棚與露天相結合的種植方式,蔬菜品種近20種。目前,露天種植的蔬菜已完成60%的栽種任務,大棚種植區域也僅剩6個棚待種,等山東茄苗一到將全部滿種。最早一批種下的黃瓜,20天后便能搶“鮮”上市,采摘期將一直延續到6月份。
據介紹,“楚菜”基地一期投資165萬元,面積150畝,由武漢市京膳坊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楊家崗村合作公司和77戶村民共同投資運營。預計第一茬產出有機蔬菜70萬斤,已簽訂訂單直供武漢市場。
十里街道朱店村地處近郊,土地沙性、水源充足,有種植蔬菜的悠久傳統。如今,僅蔬菜大棚種植面積就已達350多畝,其中,鋼架大棚275座、土坯大棚32座,主要種植“三青”牌蔬菜(青蘿卜、青黃瓜、青辣椒)等品種和瓜果,素有廣水“菜籃子”美譽。
在朱店村魏家畈菜籃子示范基地,春耕熱潮撲面而來。菜農魏銀銀站在自家3個大棚前,他說:“我準備在這幾個大棚里種黃瓜,一個大棚就能產出一萬斤呢!”
如今,果蔬產業已然成為朱店村興村富民的支柱產業。2022年12月,朱店村緊跟時代步伐,成立了鄉村合作公司。村“兩委”干部主動作為,遠赴山東壽光、菏澤等地考察學習蔬菜種植技術與管理經驗,拓寬發展路徑。目前,村合作公司已建成蔬菜大棚65座,面積100畝。
為提高蔬菜等農產品附加值,十里街道堅持強鏈延鏈補鏈,服務鄉村產業發展,成立農業社會化服務公司,統一集采、配送農家肥、種子、農藥、地膜
等農資。同時,新建的觀音村冷鏈倉儲中心、農業供應鏈數字化賦能中心,成為田間地頭的“冰箱”、農村電商的“郵箱”,延長農產品保鮮期,讓農產品能夠更快、更便捷地走向市場,為鄉村產業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