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乘除”法激活市場動能
我市一季度新增經營主體1.34萬戶
隨州日報訊(全媒記者張琴、通訊員汪天遙)市場主體是營商環境的“晴雨表”和“感應器”。今年以來,我市以“整體提升環境”為發展賦能,一季度全市新增經營主體1.34萬戶,同比增長12.86%,市場主體總量突破33.5萬戶大關,實現首季“開門紅”。
市市場監管局深入實施“四維賦能”培育計劃,推動審批流程做“減法”、靶向服務做“加法”、數字賦能做“乘法”、協同共治做“除法”,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培育更有活力、創造力和競爭力的經營主體。
在準入準營提速方面,聚焦企業開辦“關鍵第一步”,打造“極簡審批”升級版。推行“一窗通辦+智能審批”雙輪驅動,將企業登記、公章刻制等7個事項整合為“一件事”辦理;創新“容缺受理+告知承諾”機制,申請材料精簡率達40%;創新“智慧服務矩陣”模式,通過智能審批、延時服務、預約服務實現24小時“創業不打烊”。目前企業開辦全流程壓減至0.5個工作日,新增企業占比達39.55%,彰顯市場投資信心持續增強。
在服務產業培育方面,實施“新春創業服務月+行業繁育+產業鏈延伸”行動組合拳,建立專用汽車、香菇深加工等特色產業“鏈長制”服務模式,累計解決企業注冊、商標注冊、行政許可、標準制定等難題32項。今年來,采取“堵漏”“清零”“擴容”行動,全市發明專利達到490件,同比增長119%。
該局推動數字賦能打造智慧監管,依托數字駕駛艙立體網絡,創新“風險預警+信用修復”監管機制。運用大數據分析建立三大類經營主體“健康畫像”,提前介入處置異常經營風險12起;推行“觸發式監管”模式,對1.7萬戶守信企業實施“無事不擾”。深化跨部門聯合抽查,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檢查頻次下降35%,營造“有溫度、有尺度”的監管環境。
完善扶持個體工商戶聯席會議機制,推廣“荊楚個體通”8大功能模塊,智能推送惠企政策23條,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聯合隨州農商行簽訂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合作協議,創新“政銀合作2.0”模式,推出“名特優新”個體戶專屬產品。今年來,全市銀行機構個體工商戶貸款余額161.52億元,同比增長10.76%,累計為個體工商戶發放貸款42.37億元,市場主體活躍度持續保持在65%以上。
下一步,該局將不斷優化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鏈,提供超前服務、主動服務、高效服務,開展創業服務“三進”活動,探索推進小微企業分型分類活動,加強政策引導助力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提升,確保全市經營主體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