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一区二区三区,牛牛精品在线,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潘金网站,亚洲伊人av

新聞熱線:0722-3318927 投稿郵箱:szrbs@21cn.com
隨州職業技術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分享到: 發布時間:2025-3-31 16:22

字號: 打印 查看: 2042
深耕炎帝文化沃土 綻放民族團結之花
——隨州職業技術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隨州新聞網全媒記者 王松 通訊員 肖新俊 李思玉 攝影 王強 劉景玉
  隨州作為炎帝神農故里,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基因。
  近年來,隨州職業技術學院立足地域文化優勢,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創新構建“理論—情感—秩序—榜樣—文化—實踐”六維育人體系,探索形成“一‘炎’穿珠、八績耦合、‘N課’賦能”教育新模式,將炎帝文化精神與職業教育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高職院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之路,先后獲評“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學校”和“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為高職院校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樣本。

省民宗委領導在學校“紅石榴之家”調研民族團結進步工作
傳承弘揚炎帝精神 構建文化育人主線
  炎帝精神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璀璨明珠,不僅承載著先輩們的智慧與品格,更是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強大精神動力。隨州職院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從頂層設計與育人閉環兩大維度持續發力,精心打造出一套獨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教育體系,為培養德才兼備、心懷家國的時代新人筑牢根基。

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詹金燦一行來校調研

  強化頂層設計。以炎帝精神為核心,以“傳承+弘揚”為主線,構建“一‘炎’穿珠”的“12345”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體系。1個核心:以炎帝精神為核心,提煉其“開拓創新、厚德奉獻、團結奮進”文化內核,凝煉“厚德重能、求特創新”的校訓,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貫穿始終。2線貫通:構建“知(理論認知)—行(實踐踐行)合一”雙主線育人邏輯。3層覆蓋:從認知認同(知識輸入)、情感共鳴(文化浸潤)到行為自覺(實踐養成)逐層深化。4維協同:貫通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網絡平臺四大載體,形成全場景育人生態。5個目標: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引領、文化傳承、實踐創新的有機統一。
  構建育人閉環。打造“六個炎之”思政育人體系,構建“理論—情感—秩序—榜樣—文化—實踐”育人閉環。“炎之有理”,以理論鑄魂,讓炎帝精神成為課堂的“思想燈塔”,每年舉辦“同心講堂”等理論宣講20多場;“炎之有情”,以情感聚力,用民族情懷與師生團結編織校園的“溫情紐帶”,收集整理數百個反映師生團結友愛的故事,新疆內派輔導員被學生親切稱為“盧媽媽”;“炎之有序”,以民本立心,在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中踐行“和合共生”的育人邏輯,獲“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和全省平安校園稱號;“炎之有物”,以榜樣引航,讓師生典型成為思政教育的“鮮活教材”,涌現出獲“中國最年輕的百次獻血者”“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最美職校生”的回族畢業生金昕、高鐵上救人醫學生周淦等流量超過百萬+的先進典型;“炎之有文”,以文化潤心,借校園民族團結進步文化長廊“同心園”景觀和社團活動構筑“看得見”的精神家園,各類校園文化藝術活動每周上演,邀請新疆博爾塔拉職院各民族師生15人到校舉辦“拜謁炎帝始祖 賞鑒編鐘國樂”民族一家親手拉手活動,網絡關注量破千萬;“炎之有行”,以實踐筑基,通過社會服務與職業行動詮釋“知行合一”的價值追求,紅石榴志愿服務隊作為宣傳炎帝文化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輕騎兵,服務超5000人次,連續15年組織師生參與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志愿服務。

邀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職業技術學院師生來隨州參加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

融合炎帝八大功績 打造思政特色品牌
  隨州職院緊扣時代脈搏,深度挖掘炎帝八大功績的豐富內涵,以其為基石,全方位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匠心打造思政特色品牌,實現了專業融合與平臺共建的雙重突破。
  推進專業融合。將炎帝功績與職教特色對接,形成“八大功績+專業集群”模式,打造具有炎帝文化特色的“一院一(多)品”鑄牢教育思政品牌,讓炎帝“八大功績”成為二級學院的育人密碼。護理學院以“嘗百草”精神強化醫德教育,畢業生回校設立“紅石榴·金昕無償獻血奉獻獎”;醫學院以炎帝“療民疾”精神厚植醫者仁心,開辦6年來為少數民族地區輸送千名醫學畢業生;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傳承炎帝“居臺榭”營造智慧,致力打造建筑行業的“黃浦軍校”。專用汽車與應急產業學院以“作耒耜”工匠精神為魂,入選全省高水平專業群,近千名畢業生扎根隨州汽車產業,參與研發制造的防爆消防車入選國家應急裝備名錄;香菇學院賡續炎帝“植五谷”農耕文明,牽頭成立全國首個現代食用菌產教融合共同體助力鄉村振興。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借“制衣裳”傳承非遺技藝,師生作品亮相省級展演;旅游與經濟管理學院依托“日中市”理念深化產教融合,與炎帝故里景區及相關企業共建實踐基地23個。

“民族團結一家親,同心共植石榴樹”植樹活動

  共建平臺矩陣:打造“八共”實踐平臺矩陣。開展共學,實現學習全覆蓋;開展共研,成立炎帝文化研究中心,提煉“五心十進五到位”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方法;開展共創,全校各單位分工協作創建民族團結進步校園;開展共演,師生聯袂打造炎帝文化藝術節;開展共踐,定期組織師生開展“尋根之旅”“紅色之旅”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共融,“紅石榴之家”成為學校各民族師生交往交流交融的窗口,種植56棵石榴樹象征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開展共進,與炎帝神農故里景區等單位共同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交流合作;開展共享,總結推廣項目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模式,為其他高校提供借鑒。

紅石榴志愿服務隊赴炎帝故里開展研學實踐活動

創新五維育人課堂 拓展教育覆蓋網絡

  該校積極探索,勇于創新,以“創新+化人”為核心理念,實施“N課賦能”計劃,精心構建“五維課堂”育人體系,從理論教學到實踐鍛煉,從線下課堂到網絡云端,從專業知識傳授到文化基因傳承,全方位拓展教育覆蓋網絡,為學生厚植家國情懷,賦能成長成才。
  主渠道課堂固本。思政課創新“主渠道”,“學懂”理論知識,實現“入腦化人”,開設《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必修課,開發30余個教學案例與微課資源。
  專業課堂提質。專業課守好“一段渠”,“弄通”要點和難點,實現“入心化人”,將炎帝精神融入200余門課程,如《人文英華》課程開篇講隨州文化,《機械設計基礎》嵌入“耒耜創新思維”模塊,培養學生“守正創新”的職業素養。全課程體系培育兼具“工匠精神”與“隨州情懷”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實踐課堂強基。實踐課挖掘實踐“大田野”,“做實”觀點和主張,實現“篤行化人”,延伸至炎帝故里景區、鄉村學校和隨州支柱企業等50個基地,年均開展“炎行思政課”超百場。
  網絡課堂增效。網絡課緊貼網絡“云平臺”,實現“網絡化人”,結合國家民委《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在線課程,利用網絡平臺開展線上教學、互動交流,與博爾塔拉職業技術學院同上一堂1+6云上民族團結進步思政課,依托“玉見·紅石榴”思政工作室先后帶領團隊拍攝制作《奏響民族團結進步的新時代強音》《共畫和協紅石榴》《盧媽媽和她的孩子們》《最美職校生金昕》等反映學校民族團結進步的視頻30余個,并獲湖北省首屆“疆湖dou有好故事”視頻大賽疆湖風采傳奇獎。

“玉見·紅石榴”思政工作室教師團隊帶領學生尋根鑄魂傳文脈

  文化課堂鑄魂。文化課傳承文化“紅基因”,實現“以文化人”,在一站式學生社區建成“紅石榴之家”“知聯萬家·墨香潤心”書法工作室,利用中午休息時間義務指導各民族學生練習毛筆書法,并贈送學生毛筆書法作品千余幅。通過指導學生書法、留青竹刻等非遺課程,讓傳統文化煥發時代活力,非遺傳承人席宏文以竹刻炎帝肖像斬獲湖北省絕技絕活獎項。

  隨州職院傳承炎帝精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開辟了地域文化育人的新路徑,為高職院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提供了“炎帝模式”,為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鮮活案例”,為培養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了“隨州方案”,該校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測評優秀率達92%,“技術報國”成為主流職業觀。其成果在新疆博爾塔拉職院、遼寧職業學院等數所高職院校推廣應用,被《中國教育報》、國家民宗網等數十家媒體平臺報道,《中國民族報》稱贊該校“以青年學生為重點,系牢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精神紐帶”。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成果豐碩,2023年獲評“湖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學校”,2024年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2024年獲湖北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精品案例。

“拜謁炎帝始祖,賞鑒編鐘國樂”民族一家親手拉手活動

  隨州職院將繼續以炎帝精神為根脈,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從“有意義”走向“有意思”,從“有深度”邁向“有溫度”,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職教力量。

(責任編輯:云起風生    新聞熱線:0722-3318927)
請稍等,努力加載中...
請稍等,努力加載中...
隨州日報-新媒體矩陣
隨州發布-微信公眾號
隨州日報-微信公眾號
隨州論壇-微信公眾號
隨州日報-微博
隨州日報-人民號
隨州論壇-客戶端APP
隨州日報-視頻號
隨州日報-抖音號
隨州日報-企鵝號
隨州論壇-網易號
網絡經濟主體信息
隨州地區唯一新聞網站|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關于我們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鄂ICP備11004182號-2|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鄂網備421201|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722-3318927
郵箱635782607@qq.com
廣告服務電話: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锦市| 石景山区| 洛隆县| 平潭县| 那坡县| 宁波市| 台中县| 高青县| 定远县| 巧家县| 金寨县| 堆龙德庆县| 海盐县| 剑河县| 马鞍山市| 台江县| 汝州市| 宁南县| 博野县| 五常市| 长宁县| 高台县| 阳城县| 巨野县| 韶山市| 通江县| 红河县| 华阴市| 丹凤县| 阿拉尔市| 游戏| 崇信县| 湛江市| 监利县| 东海县| 巴彦淖尔市| 兰溪市| 鲁甸县| 太原市| 巴中市| 邢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