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通訊員 黃思寒 楊雨薇
春風拂過隨縣萬和鎮龍鳳山村,田野間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這片曾經靠天吃飯的土地,如今正通過木耳和羊肚菌的種植,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近日,走進龍鳳山村木耳種植基地,百余名村民正彎著腰,熟練地進行打孔、種菌、覆土等工作,動作嫻熟而高效。
“以前種地靠天吃飯,現在跟著村里種木耳,不僅學到了技術,還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贝迕駨埓蠼阋贿吺炀毜貙⒕N放入打好的孔中,一邊笑著說道。自從村里以“合作社+村干部+農戶”的模式發展木耳產業,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不僅學到了先進的種植技術,還通過參與種植和務工獲得了穩定的收入。
龍鳳山村地處山區,林業資源豐富,特別適合種植椴木木耳。該村黨支部書記劉鳳安介紹,今年,村里通過“村集體+村干部+大戶”的模式,整合資源,由村集體牽頭,村干部帶頭,大戶提供技術指導,形成了“村集體統籌、村干部示范、大戶帶動、農戶參與”的產業發展鏈條。目前,村里已種植段木木耳3.8萬棒,預計將為村集體經濟帶來可觀的收益。
除了木耳產業,龍鳳山村還大力發展羊肚菌種植。走進村里的羊肚菌種植基地,一排排黑色遮陽大棚整齊排列。掀開棚簾,菌香混合著泥土氣息撲面而來,一朵朵羊肚菌撐著褐色的“小傘”破土而出,錯落有致地盛開在田壟上。工人們拿著小刀穿梭于田壟間,仔細挑選成熟肥厚的羊肚菌,輕輕割下放進籃子中,不一會兒就裝滿了整個菌筐。
據了解,2022年,龍鳳山村“兩委”組織外出考察學習,并結合實際,科學謀劃,引進了經濟效益明顯、市場前景廣闊的羊肚菌產業。經過兩年多的探索,羊肚菌種植基地已由最初的15畝增加到30畝。基地共有16個大棚,每個大棚的產量在500斤左右,鮮菇的市場價能賣到50元一斤,一個大棚的產值可達2萬余元。今年,羊肚菌產業預計將為村集體經濟增收8萬元。此外,從土地翻整、菌種栽培到產品采收,羊肚菌產業的全鏈條發展還帶動了周邊村民務工,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增長,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
近年來,萬和鎮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而龍鳳山村正是其中的一個縮影。通過黨建引領、產業帶動,越來越多的村民嘗到了產業發展的甜頭,村集體經濟也不斷壯大。木耳和羊肚菌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為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增長。
在春風的吹拂下,木耳和羊肚菌的香氣彌漫在龍鳳山村的田野間,譜寫了一曲動人的“致富曲”。劉鳳安表示,未來,村里還將繼續以木耳、羊肚菌產業為抓手,通過深加工模式,提升產品附加值、打造特色品牌,為鄉村振興書寫更加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