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通訊員 王巍
春日的晨霧還未散盡,走進隨縣草店鎮金鑼山村香菇種植基地,一簇簇菌棒整齊排列,菇農們正忙著采摘、分揀、裝筐,大棚內彌漫著淡淡的菇香!敖衲昃糍|量好,出菇率高,多虧了鎮紀委盯得緊,產業銜接資金到位快,我們才能擴大產能,趕上這趟香菇經濟的東風!”村產業基地管理員周加里笑著介紹。
“產業銜接資金多久到賬的?技術指導是否按時落實?”年初,草店鎮紀委成立專項督查組,深入田間地頭,緊盯鄉村振興政策落實、銜接資金撥付等關鍵環節開展監督。香菇產業涉及土地流轉、項目招標、產銷對接等多個環節,廉政風險點多。鎮紀委聯合鎮農辦、財政所,對村集體香菇產業資金實施“全鏈條”監管,重點核查菌種采購合同、基地擴建招標等事項,公開公示收支明細,嚴防“暗箱操作”。
“基地擴建用地選址難”“電商物流成本太高”……在鎮黨委政府組織的“菇農夜話”座談會上,20余條意見被記入監督臺賬。鎮紀委隨即向相關部門下發《履責提示函》,督促組建“香菇技術巡回指導隊”,邀請省農科院專家開展種植技術攻關,并開展“夜間課堂”培訓二十余場;推動鎮電商企業與物流企業簽訂“惠農協議”,每單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并積極促成基地對接“菇多多”線上交易平臺,助力月均銷售額突破25萬元。
鎮紀委還聯合信訪辦打造“香菇糾紛調解室”,成功化解土地租金糾紛、用工矛盾等5起問題。2024年,金鑼山村香菇種植規模突破20萬棒,年產值達300萬元以上,帶動60余戶村民戶均增收1萬元,村集體收入同比增長20%。
草店鎮紀委以監督之力破除發展障礙,以紀律之尺丈量民生溫度,讓金鑼山村的“小香菇”真正成為強村富民的“大產業”。下一步,鎮紀委將持續深化鄉村振興領域專項監督,以更嚴作風、更實舉措為產業發展清淤護航,書寫鄉村振興“趕考路”上的紀檢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