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州日報訊(通訊員陳首龍)“紅外體溫檢測儀自動抓取員工健康數據,電子稱重系統同步上傳食材重量、品類等采購信息,所有數據直連縣級監管平臺……”近日,在隨縣澴潭鎮中心學校“數字食堂”開放日活動現場,該校副校長聶東旭向學生家長介紹“數字食堂”管理系統功能,60名學生家長穿戴全套衛生防護裝備,實地見證了食材從入庫到供餐的全過程智能化管理。
“每個環節都有數字留痕,孩子吃的每道菜都能溯源,這種透明化操作讓我們特別安心。”在餐評環節,家長代表張女士在滿意度調查中給出“非常滿意”評價。
今年春季新學期,隨縣94所中小學校食堂同步接入全縣“數字食堂”監管平臺,平臺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讓采購過程透明化、消費支出明細化、財務流程標準化、食品安全監管可視化,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設備全覆蓋,初步形成“校園餐”全流程數字化監管閉環,有效守護孩子們“舌尖上的安全”。
“滴,支付成功……”在隨縣炎帝學校食堂,餐臺旁有序擺放著幾臺智能支付設備,通過刷臉,每名學生一兩秒就完成了認證。
“學校每天中餐用餐近3700人,智慧消費系統和智能結算功能減少了排隊時間,提升了服務效率,師生就餐體驗大幅提升。”炎帝學校總務主任鄭學介紹,“‘數字食堂’上線后,以往飯卡丟失、充值煩瑣等問題全都迎刃而解了,學生家長通過手機端進行一鍵充值、退款,還能實時查看學生消費情況,推動校園餐飲管理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
去年以來,隨縣高位推進“數字食堂”信息化、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構建黨政主導、教育牽頭、部門協同、紀檢督辦、群眾監督“五位一體”工作機制,制定《隨縣學校“數字食堂”管理規范》,將食材采購、出入庫、財務結算等關鍵環節納入標準化操作體系;創新推出“三級試餐陪餐”制度,讓校領導、教師、家長代表每日共同參與膳食質量監督;定期舉辦“家長開放日”,實現監管主體從“單一行政”到“多元共治”轉變;完善平臺區塊鏈技術更新,實現錢、物、賬三類核心數據的自動生成和集中監控,有效堵塞管理漏洞,讓校園餐飲的每一分錢都在“陽光”下運行。
從“看得見”的明廚亮灶到“算得清”的數據監管,隨縣正以“數字食堂”建設重塑校園餐飲生態。
隨縣教育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建立健全監督考核機制,持續提升“數字食堂”管理與應用水平,實現食品安全管理再升級、管理規范再提升、廉潔風險再降低的目標,努力打造師生認可、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高質量校園餐飲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