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一区二区三区,牛牛精品在线,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潘金网站,亚洲伊人av

小貼士
2步打開 大武漢APP
  • 點擊右上角“…” 按鈕
  • 使用瀏覽器/Safari打開

牢記囑托 建成支點丨人工智能在工業母機領域實現創新應用,華中數控發布全球首臺新一代智能數控系統

©原創 2025-04-22 08:01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4月22日訊 4月21日,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湖北省打造工業母機產業高地推介會在北京舉行,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智能數控系統——“華中10型”正式發布。這標志著人工智能在工業母機領域實現創新應用。

數控系統是工業母機的“大腦”,支撐著全球2000億元規模的工業母機產業及數十萬億級制造業。



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上,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展臺。(企業提供)

人工智能發展帶來“超車”新機遇。2021年,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中數控)推出世界首臺嵌入AI芯片的華中9型智能數控系統。而后,與華中科技大學聯合攻關,全球首臺集成AI芯片與AI大模型的新一代智能數控系統誕生。

“中國工業母機產業整體從數控一代升級為智能一代,邁入世界工業母機產業鏈的中高端。”中國機械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在推介會上談到,人工智能賦能數控機床,一定能引起工業母機制造業歷史性和革命性的變化。

據介紹,“華中10型”布局有智能底座——硬件層搭配AI芯片與智能傳感模塊,軟件層接入DeepSeek等大語言模型。這樣一來,數控機床有了自主學習能力,從“執行者”變成了“思考者”,加工效率和精度顯著提升。目前系統已具備相當于兩至三年工作經驗工程師的智能決策能力,并可通過數據訓練持續進化。其開放平臺支持企業小模型本地化部署,有效保障數據安全。

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華中數控董事長陳吉紅透露,華中數控已聯合武重集團、秦川機床、創世紀等18家機床企業,推出20臺搭載“華中10型”的智能數控機床,顯著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未來,還將實現與工業機器人、智能倉儲等其他智能制造設備的互聯互通。



走到世界的前面


4月21日,北京順義。

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上,全球首臺集成AI芯片與AI大模型的新一代智能數控系統——“華中10型”智能數控系統正式發布。

“這一突破不僅是我們對標國際頂尖水平的里程碑,更是實現從技術‘跟跑’到創新‘領跑’的重要轉折點。”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中數控)董事長陳吉紅說。

臺下,一片掌聲自發響起。這掌聲,送給華中數控,也送給武漢工業母機。當日,武漢工業母機“三巨頭”——華中數控、武重集團、華工激光聯袂參展,多款高端裝備同步發布。

以數控機床為代表的工業母機是新型工業化的核心裝備,代表國家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10年前,“中國制造2025”推出,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裝備被列為“加快突破的戰略必爭領域”。

當數控機床裝上AI大腦,武漢重新寫下工業母機的新高度。以武漢為代表,中國工業母機自力更生,一步步走到世界的前面,產業規模連續十余年位居全球第一,機床工具全部9個商品門類實現貿易順差。


武漢新威奇科技有限公司交付的中國首臺、全球最大噸位的6300噸伺服直驅式數控電動螺旋壓力機。


攻關核心技術:

工業母機全國版圖中必有武漢

4月19日,武漢新威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威奇)寬敞的總裝車間內,重載行車吊裝起數噸重的設備零部件,工人們圍繞著一臺臺高大的電動螺旋壓力機有序作業。

重載型伺服直驅式電動螺旋壓力機是解決大型鍛件精密模鍛成形問題的關鍵設備,曾經長期依賴進口。距離推出國內首臺4000噸伺服直驅式電動螺旋壓力機不過數月,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成功交付中國首臺、全球最大噸位的6300噸伺服直驅式數控電動螺旋壓力機,多項設計及性能指標超過國內外同類產品。

1993年,剛剛卸任華中理工大學校長一職的黃樹槐教授創辦新威奇,主張以自主創新來突破技術瓶頸。10年后,新威奇成功研制出首臺國產電動螺旋壓力機,填補國內空白。去年11月,新威奇產品出口日本,實現對工業母機強國的反向出口。

“我們的創新速度非常快。”新威奇相關負責人說。一周前,新威奇聯合華中科技大學等多家單位再次啟動打造全球首臺萬噸級伺服直驅式電動螺旋壓力機。

“智能熔鍛國之重器!”十幾公里外的武漢天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入口處,8個大字格外醒目。該公司首席科學家張海鷗是華中科技大學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導師。歷時近20年攻堅,張海鷗帶領團隊于2019年成功研發世界首臺“鑄鍛銑一體化”3D打印新型工業母機。

“3D打印和傳統技術的結合,開辟了鍛件制造的新方向、新路線,真正走在世界的前面。”張海鷗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就在上月,3D打印的大飛機承力框在東湖高新區面世,這是該技術首次為C919大飛機打印出的高強鋁合金“骨架”。

“在全國工業母機產業版圖中,武漢是不可缺少、獨具特色的重要板塊。”多位受訪者均表示,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重要發祥地,武漢發展工業母機優勢明顯,關鍵技術打破壟斷,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航空航天、船舶、軌道交通等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提供支撐。

作為全國工業母機產業版圖中的重要一極,湖北擁有5家國家鏈主企業,2024年產業規模達550億元。截至目前,武漢工業母機產業規模靠前,位于全國第一梯隊,擁有武重集團、華工科技、華中數控等一批優勢企業,在中高端數控機床以及重型通用機床、激光加工裝備等領域代表了“國家隊”水平。


華工激光研發生產場景。


場景拓展:

半導體激光裝備國產替代率將達90%

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現場,華工科技核心子公司華工激光攜兩臺重量級激光裝備產品亮相。其中,一臺復雜曲面六軸激光微孔加工裝備只需2秒鐘左右就能完成孔徑不到0.3毫米的微孔加工。

武漢是中國激光產業的發源地。作為現代高端制造的關鍵技術,手機、汽車中七成零部件的制造加工都要用到激光。

然而,20多年前,武漢高端激光加工設備基本依靠進口,就連一顆螺絲釘也要花3美元從國外購買。

“正是這顆螺絲釘警醒我,必須走自強奮斗的道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站上“代表通道”的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回答記者提問時說。

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裝備與船舶海洋工程處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表示,武漢工業母機亮點亮、龍頭強,但還需要更多豐盈的“毛細血管”,應用場景也需要進一步拓展。

“要有應用的機會,才能找到問題所在,才能迭代創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受訪者介紹,無論是工業母機制造企業對國產零部件,還是用戶企業對國產工業母機,都存在不敢用、不愿用的問題。

攻關十余年,武漢逸飛激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逸飛激光)推出的圓柱全極耳鋰電池激光焊接設備及其全自動組裝生產線,被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鋰電池分會認定為國際首創。逸飛激光副總經理米仁兵說:“我們已經走在世界的前面。”

“從長期來看,本土化配套率、采購率還需進一步提升。”米仁兵直言,雖然鋰電池激光焊接設備可以實現全國產化,但部分零部件在轉化率和穩定性上與國際依然存在差距。

武漢正在破題。作為武漢首批10家聯合實驗室之一,由華工科技領銜、9家單位共建的武漢市半導體激光裝備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啟動。“未來5年,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有望實現半導體激光裝備國產替代率90%。”華工科技總裁助理、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夏勇說。

一周前,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與逸飛激光聯合發布“激光應用與高端裝備創新樞紐”,重點聚焦新一代電池智能裝備產業等四大領域,鏈主定義場景、院所攻克技術、資本助推轉化、企業落地應用,協同攻關。


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上,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展臺。


系統跨越:

人工智能創新應用于工業母機

“請編寫一個直徑10厘米的葉輪程序。”4月21日,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現場,華中數控展示了“華中10型”智能數控系統的智慧能力。輸入指令后,AI數控助手迅速回復了一串代碼,一鍵發送到機床。

數控系統是數控機床的“大腦”,是決定數控機床功能、性能、可靠性的核心部件。“華中10型”智能數控系統將指令域大數據、數字孿生、融合建模等核心技術與數控系統深度融合,使機床首次具備自我感知、自主學習和深度交互能力。

作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樞紐,高端數控系統長期被國外壟斷。陳吉紅說:“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中國工業母機發展的關鍵變量。對標追趕,追來追去,最多‘并跑’。要實現‘領跑’,必須創新超越、鼎新巧干。”

數月前,在市經信局舉辦的一場“處長講產業”活動上,該局負責人提出,與集成電路、工業軟件、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動起來,與數學模型和算法結合起來,用“軟硬結合”的方式和思維去發展和升級工業母機產業。

“軟硬結合才能推動產品性能的提升和市場競爭力的增強。”用“中國智腦”裝備“中國智造”,華中數控與武重集團、秦川集團等18家中國機床企業共同研制了配載“華中10型”的世界首批20臺智能數控機床,實現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集成”的跨越。

不滿足于只做國內領先的設備提供商,還要成為模鍛領域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新威奇以自研的模鍛成形設備為核心,結合機器視覺、數字孿生等多項前沿技術,現已完成數百條全自動化鍛造生產線的項目交付。

“今天的中國可以平視世界,底氣就來源于強大的制造業。”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張相木在武漢舉行的中國機博會上指出,我國仍在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的路上,中國制造要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多位受訪者表示,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武漢層面,發展工業母機的關鍵首先還是自主創新、聯合創新、科技與產業融合創新,推動產業由“大”到“強”。

“為什么‘世界首臺’能誕生在這家小小的工廠?關鍵是掌握核心技術。”張海鷗建議,建立有效的篩選機制,精準地挑選有創新性、引領性和產業化前景的項目,予以重點支持。

逸飛激光工程技術研究院內,方形電池、圓柱電池兩條中試線已全面通線,提供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和驗證。

數公里外,包括精密激光焊接與智能化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在內,逸飛激光武漢總部基地正在加快建設。“未來,首臺套產品的生產和革新性技術的研發、驗證都將在這里實現。”

“走到世界的前面之后,需要自己去探索、去創新。”米仁兵說。

(長江日報記者李佳 李琴 通訊員張玲)

【編輯:陳明】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4月22日訊 4月21日,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湖北省打造工業母機產業高地推介會在北京舉行,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智能數控系統——“華中10型”正式發布。這標志著人工智能在工業母機領域實現創新應用。

數控系統是工業母機的“大腦”,支撐著全球2000億元規模的工業母機產業及數十萬億級制造業。



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上,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展臺。(企業提供)

人工智能發展帶來“超車”新機遇。2021年,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中數控)推出世界首臺嵌入AI芯片的華中9型智能數控系統。而后,與華中科技大學聯合攻關,全球首臺集成AI芯片與AI大模型的新一代智能數控系統誕生。

“中國工業母機產業整體從數控一代升級為智能一代,邁入世界工業母機產業鏈的中高端。”中國機械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在推介會上談到,人工智能賦能數控機床,一定能引起工業母機制造業歷史性和革命性的變化。

據介紹,“華中10型”布局有智能底座——硬件層搭配AI芯片與智能傳感模塊,軟件層接入DeepSeek等大語言模型。這樣一來,數控機床有了自主學習能力,從“執行者”變成了“思考者”,加工效率和精度顯著提升。目前系統已具備相當于兩至三年工作經驗工程師的智能決策能力,并可通過數據訓練持續進化。其開放平臺支持企業小模型本地化部署,有效保障數據安全。

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華中數控董事長陳吉紅透露,華中數控已聯合武重集團、秦川機床、創世紀等18家機床企業,推出20臺搭載“華中10型”的智能數控機床,顯著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未來,還將實現與工業機器人、智能倉儲等其他智能制造設備的互聯互通。



走到世界的前面


4月21日,北京順義。

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上,全球首臺集成AI芯片與AI大模型的新一代智能數控系統——“華中10型”智能數控系統正式發布。

“這一突破不僅是我們對標國際頂尖水平的里程碑,更是實現從技術‘跟跑’到創新‘領跑’的重要轉折點。”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中數控)董事長陳吉紅說。

臺下,一片掌聲自發響起。這掌聲,送給華中數控,也送給武漢工業母機。當日,武漢工業母機“三巨頭”——華中數控、武重集團、華工激光聯袂參展,多款高端裝備同步發布。

以數控機床為代表的工業母機是新型工業化的核心裝備,代表國家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10年前,“中國制造2025”推出,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裝備被列為“加快突破的戰略必爭領域”。

當數控機床裝上AI大腦,武漢重新寫下工業母機的新高度。以武漢為代表,中國工業母機自力更生,一步步走到世界的前面,產業規模連續十余年位居全球第一,機床工具全部9個商品門類實現貿易順差。


武漢新威奇科技有限公司交付的中國首臺、全球最大噸位的6300噸伺服直驅式數控電動螺旋壓力機。


攻關核心技術:

工業母機全國版圖中必有武漢

4月19日,武漢新威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威奇)寬敞的總裝車間內,重載行車吊裝起數噸重的設備零部件,工人們圍繞著一臺臺高大的電動螺旋壓力機有序作業。

重載型伺服直驅式電動螺旋壓力機是解決大型鍛件精密模鍛成形問題的關鍵設備,曾經長期依賴進口。距離推出國內首臺4000噸伺服直驅式電動螺旋壓力機不過數月,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成功交付中國首臺、全球最大噸位的6300噸伺服直驅式數控電動螺旋壓力機,多項設計及性能指標超過國內外同類產品。

1993年,剛剛卸任華中理工大學校長一職的黃樹槐教授創辦新威奇,主張以自主創新來突破技術瓶頸。10年后,新威奇成功研制出首臺國產電動螺旋壓力機,填補國內空白。去年11月,新威奇產品出口日本,實現對工業母機強國的反向出口。

“我們的創新速度非常快。”新威奇相關負責人說。一周前,新威奇聯合華中科技大學等多家單位再次啟動打造全球首臺萬噸級伺服直驅式電動螺旋壓力機。

“智能熔鍛國之重器!”十幾公里外的武漢天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入口處,8個大字格外醒目。該公司首席科學家張海鷗是華中科技大學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導師。歷時近20年攻堅,張海鷗帶領團隊于2019年成功研發世界首臺“鑄鍛銑一體化”3D打印新型工業母機。

“3D打印和傳統技術的結合,開辟了鍛件制造的新方向、新路線,真正走在世界的前面。”張海鷗接受長江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就在上月,3D打印的大飛機承力框在東湖高新區面世,這是該技術首次為C919大飛機打印出的高強鋁合金“骨架”。

“在全國工業母機產業版圖中,武漢是不可缺少、獨具特色的重要板塊。”多位受訪者均表示,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重要發祥地,武漢發展工業母機優勢明顯,關鍵技術打破壟斷,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航空航天、船舶、軌道交通等重點領域和重大工程提供支撐。

作為全國工業母機產業版圖中的重要一極,湖北擁有5家國家鏈主企業,2024年產業規模達550億元。截至目前,武漢工業母機產業規模靠前,位于全國第一梯隊,擁有武重集團、華工科技、華中數控等一批優勢企業,在中高端數控機床以及重型通用機床、激光加工裝備等領域代表了“國家隊”水平。


華工激光研發生產場景。


場景拓展:

半導體激光裝備國產替代率將達90%

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現場,華工科技核心子公司華工激光攜兩臺重量級激光裝備產品亮相。其中,一臺復雜曲面六軸激光微孔加工裝備只需2秒鐘左右就能完成孔徑不到0.3毫米的微孔加工。

武漢是中國激光產業的發源地。作為現代高端制造的關鍵技術,手機、汽車中七成零部件的制造加工都要用到激光。

然而,20多年前,武漢高端激光加工設備基本依靠進口,就連一顆螺絲釘也要花3美元從國外購買。

“正是這顆螺絲釘警醒我,必須走自強奮斗的道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站上“代表通道”的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回答記者提問時說。

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裝備與船舶海洋工程處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表示,武漢工業母機亮點亮、龍頭強,但還需要更多豐盈的“毛細血管”,應用場景也需要進一步拓展。

“要有應用的機會,才能找到問題所在,才能迭代創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受訪者介紹,無論是工業母機制造企業對國產零部件,還是用戶企業對國產工業母機,都存在不敢用、不愿用的問題。

攻關十余年,武漢逸飛激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逸飛激光)推出的圓柱全極耳鋰電池激光焊接設備及其全自動組裝生產線,被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鋰電池分會認定為國際首創。逸飛激光副總經理米仁兵說:“我們已經走在世界的前面。”

“從長期來看,本土化配套率、采購率還需進一步提升。”米仁兵直言,雖然鋰電池激光焊接設備可以實現全國產化,但部分零部件在轉化率和穩定性上與國際依然存在差距。

武漢正在破題。作為武漢首批10家聯合實驗室之一,由華工科技領銜、9家單位共建的武漢市半導體激光裝備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啟動。“未來5年,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有望實現半導體激光裝備國產替代率90%。”華工科技總裁助理、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夏勇說。

一周前,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與逸飛激光聯合發布“激光應用與高端裝備創新樞紐”,重點聚焦新一代電池智能裝備產業等四大領域,鏈主定義場景、院所攻克技術、資本助推轉化、企業落地應用,協同攻關。


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上,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展臺。


系統跨越:

人工智能創新應用于工業母機

“請編寫一個直徑10厘米的葉輪程序。”4月21日,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現場,華中數控展示了“華中10型”智能數控系統的智慧能力。輸入指令后,AI數控助手迅速回復了一串代碼,一鍵發送到機床。

數控系統是數控機床的“大腦”,是決定數控機床功能、性能、可靠性的核心部件。“華中10型”智能數控系統將指令域大數據、數字孿生、融合建模等核心技術與數控系統深度融合,使機床首次具備自我感知、自主學習和深度交互能力。

作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樞紐,高端數控系統長期被國外壟斷。陳吉紅說:“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中國工業母機發展的關鍵變量。對標追趕,追來追去,最多‘并跑’。要實現‘領跑’,必須創新超越、鼎新巧干。”

數月前,在市經信局舉辦的一場“處長講產業”活動上,該局負責人提出,與集成電路、工業軟件、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動起來,與數學模型和算法結合起來,用“軟硬結合”的方式和思維去發展和升級工業母機產業。

“軟硬結合才能推動產品性能的提升和市場競爭力的增強。”用“中國智腦”裝備“中國智造”,華中數控與武重集團、秦川集團等18家中國機床企業共同研制了配載“華中10型”的世界首批20臺智能數控機床,實現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集成”的跨越。

不滿足于只做國內領先的設備提供商,還要成為模鍛領域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新威奇以自研的模鍛成形設備為核心,結合機器視覺、數字孿生等多項前沿技術,現已完成數百條全自動化鍛造生產線的項目交付。

“今天的中國可以平視世界,底氣就來源于強大的制造業。”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張相木在武漢舉行的中國機博會上指出,我國仍在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的路上,中國制造要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多位受訪者表示,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武漢層面,發展工業母機的關鍵首先還是自主創新、聯合創新、科技與產業融合創新,推動產業由“大”到“強”。

“為什么‘世界首臺’能誕生在這家小小的工廠?關鍵是掌握核心技術。”張海鷗建議,建立有效的篩選機制,精準地挑選有創新性、引領性和產業化前景的項目,予以重點支持。

逸飛激光工程技術研究院內,方形電池、圓柱電池兩條中試線已全面通線,提供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和驗證。

數公里外,包括精密激光焊接與智能化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在內,逸飛激光武漢總部基地正在加快建設。“未來,首臺套產品的生產和革新性技術的研發、驗證都將在這里實現。”

“走到世界的前面之后,需要自己去探索、去創新。”米仁兵說。

(長江日報記者李佳 李琴 通訊員張玲)

【編輯:陳明】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道| 宿州市| 齐齐哈尔市| 新余市| 兴文县| 永靖县| 龙泉市| 伊金霍洛旗| 浦县| 三门峡市| 凤冈县| 徐州市| 东港市| 靖安县| 河源市| 堆龙德庆县| 临西县| 通化市| 巴青县| 会昌县| 东乌| 闽清县| 镇安县| 瓦房店市| 屯留县| 濮阳市| 渭南市| 宽城| 新乐市| 新建县| 昭平县| 南华县| 托克托县| 宝应县| 桑植县| 贵港市| 甘南县| 交口县| 离岛区| 北海市| 新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