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號月背采樣,深中通道踏浪海天,農村公路四通八達……無論是大國重器、超級工程,還是美好生活中的點滴變化,都離不開億萬職工的勞動、創造、奉獻。
今年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10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工會組織動員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團結拼搏、建功立業,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作出了重要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工運事業是在黨的領導下發展起來的,我國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
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
從1922年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時的34萬名會員,到目前擁有近3億會員,中國工會團結動員億萬職工奏響“咱們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向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堅定前行。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
“工會工作講起來有千條萬條,最根本的一條是把廣大職工群眾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為實現黨的中心任務而團結奮斗”
齒輪飛轉,機器轟鳴。在中國寶武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當第一片薄如錫箔的超薄不銹鋼箔材下線時,工人們沸騰了。
“取得今天的成果,離不開產業工人團結一心、聚力攻堅。”公司首席精密箔材工藝工程師廖席說,這種輕微用力便能撕開的鋼材,是航空航天、高端電子、新能源領域的關鍵材料。為突破這項技術,技術骨干帶隊研發,一線工匠精益求精,終于實現了技術突破。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
1925年5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在廣州召開。會上,中華全國總工會正式宣告成立。大會通過的《中華全國總工會總章》開宗明義:“本會以團結全國工人,圖謀工人福利為宗旨”。
翻開百年歷史長卷,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每一項偉業中,都鐫刻著廣大勞動者的堅實足跡、不朽功勛和無上榮光;共和國大廈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凝結著廣大勞動者的心血、汗水和智慧。
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殷殷囑托,親切話語,有力指引新時代黨的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蓬勃發展,彰顯出強大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工會工作講起來有千條萬條,最根本的一條是把廣大職工群眾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為實現黨的中心任務而團結奮斗。”
“要牢記‘國之大者’,找準工會工作與黨的中心任務的結合點、切入點、著力點,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工會系統落實落地,更好發揮工會職能作用。”
“要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方針,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投身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
…………
全國總工會和各級工會堅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團結動員億萬職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引導億萬職工群眾堅定不移聽黨話、矢志不渝跟黨走。
工人階級跟誰走、往哪兒去,是方向問題,必須引導好。
“26年前,我從技校畢業進入天津港工作時,做夢也沒有想到,像我這樣一名學歷不高的普通港口工人,有朝一日能夠成為勞模工匠。”不久前,全國總工會主辦的“中國工人大思政課”勞模工匠宣講團啟動暨全國交通建設產業“百名勞模工匠進一線”2025年首場宣講活動在北京舉辦,全國勞動模范、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頭隊副隊長成衛東的一番話,打動了很多人。
技術可以改變人生,勞動可以創造幸福。成衛東把工作、學習感悟講進了工友心底,激勵更多職工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身“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偉大實踐。
當前,全國職工總數約4.02億人。這樣一支龐大的隊伍,只有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才能為改革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加強思想政治引領的重要性,對工會履行政治責任、做好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引導職工群眾聽黨話、跟黨走,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是工會組織的政治責任。”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所開展的各種活動,多做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的工作,多做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進感情、激發動力的工作。”
各級工會廣泛開展“中國夢·勞動美”主題宣傳教育,發揮工會勞模工匠資源優勢,組織開展“萬名勞模工匠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全國職工崗位“云講述”活動,創設“中國工人大思政課”,通過勞模工匠和一線職工現身說法,身邊人講身邊事,增強職工思想政治引領的親和力與感染力。
越來越多的一線職工自覺把個人夢與中國夢緊密聯系在一起,勤勉工作,奮發有為,唱響新時代新征程勞動者之歌。
——持續深入推進工會改革創新,不斷擴大工會組織有效覆蓋,更好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2023年10月召開的中國工會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外賣配送員范鐵明和網約車司機張桂容備受矚目,他們當選為全總新一屆執委,這是全總執委中首次出現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身影。
一線職工進入中國工會領導機構,并非首次。過去的10余年里,來自生產一線的全國勞動模范許振超、郭明義、巨曉林、高鳳林當選為全總副主席,還有很多來自一線的勞模工匠成為地方各級工會、產業工會的兼職副主席。
這樣的變化與工會改革創新密不可分。在推動改革舉措變為現實過程中,工會組織圍繞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這一主線,加快構建聯系廣泛、服務職工的工作體系。
2024年,一個可直接服務億萬職工群眾的線上智能服務平臺——“職工之家”APP上線運行,23個“職工急需、工會所能”的維權服務模塊不僅提供組織建設、法律服務、困難幫扶等多項實用功能,還涵蓋技能學習、圖書閱讀等海量、免費、優質的內容資源,打造找得到、靠得住、信得過的“掌上職工之家”。
2015年,工會開展農民工入會集中行動,3年時間累計新增農民工會員超3000萬人;2021年以來,工會開展貨車司機、快遞員、外賣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集中行動,2021年至2024年累計新發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會員1831萬人。工會組織把“滿天星”聚成了“一團火”。
(責任編輯:海闊天空 新聞熱線:0722-331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