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跨兩個千億臺階的宜昌密碼 ——營商環境標桿城市與楚商回歸背后的宜昌引力

前言
悠悠長江水,這頭是上海,那頭是宜昌。2024年,宜昌GDP突破6000億元大關,達6191億元,實現4年連跨兩個千億臺階,并成功進階“中部非省會第一城”。
當寧德時代邦普循環項目以“52天開工”刷新行業紀錄,當136個楚商回歸項目攜748億元投資點亮長江兩岸,這座曾以磷礦聞名的工業重鎮,正以營商環境的“化學反應”催生產業裂變的“幾何效應”。

▲宜昌邦普全鏈條一體化產業園—邦普宜化區域。通訊員 杜小夢 攝
從北京中關村到宜昌東部產業新區,云之印將華中總部落子大數據產業園;從上海松江到西陵江畔,東田微科依托多年光電行業的深耕積淀洄游創業,登陸資本市場……“候鳥”企業家的遷徙軌跡,勾勒出營商環境的新等高線。

在這里,“五證同發”讓萬華化學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政企懇談”提升發展加速度,287項企業訴求100%辦結,恰是對“宜昌溫度”最真實的刻度。
宜昌,這座閃耀著“營商環境標桿城市”光芒的魅力之地,以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活力四射的產業生態、溫暖人心的創業氛圍,吸引著八方來客。透過楚商回歸的窗口,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宜昌向新而行的產業密碼,更是一個城市與企業家雙向奔赴、共生共榮的時代樣本。
01
從“千億臺階”到“建成支點”
宜昌高新區白洋園區內,邦普時代45萬噸新一代磷酸鐵鋰項目進入主體施工階段,國內單體車間面積最大、設計產能最大的磷酸鐵鋰車間正拔節生長,預計12月竣工投產。
2021年邦普時代落戶宜昌,創造了52天完成簽約到開工、296天實現從開工到試產的“邦普速度”,隨后又建設了邦普循環、邦普宜化、邦普時代3個項目,打造宜昌邦普全鏈條一體化產業園。今年1月,邦普又追加投資50億元,建設邦普時代45萬噸新一代磷酸鐵鋰項目,布局完善新能源電池全產業鏈。

▲宜昌高新區白洋園區邦普宜昌基地。通訊員杜小夢 攝
無獨有偶,讓項目加快落地的環境才是好環境。近年來,這里創造了不少項目落地的“宜昌速度”。欣旺達東風項目從開工到產品下線僅用313天,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進規;宜昌楚能新能源鋰離子電池高端智能制造項目二期從“多規合一”平臺發起空間協調到選址合規可行,僅用時1天;總投資逾百億元的宜都東陽光低碳高端電池鋁箔項目22天達到進場施工標準……
一批體量大、帶動強的龍頭型、鏈主型項目相繼“會師”宜昌,形成以邦普項目領航的新能源電池材料集群,以宜化為代表的現代化工集群,以三寧為龍頭的新材料集群,以安琪為核心的生物制造集群等。
從宜昌邦普新能源產業園的“邦普速度”,到全市重大項目落地的“宜昌速度”,再到“3+2”主導產業體系的聚鏈成勢,這不僅是時間維度的衡量,更是營商環境優化、產業升級突破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宜昌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工程”,對標國際國內一流,堅持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為宜昌“引好鳳筑好巢”。
在項目投資領域
探索“將項目代碼與招投標交易編碼關聯應用”,讓項目數據線上走,企業少跑路;
在土地出讓領域
推出“林權不動產登記改革”“建設用地批供合一改革”,為企業投資營造更優用地環境;
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
探索建立“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規范”,有力打擊了侵權行為,保護企業合法權益;
在政府采購領域
建立“合同履約驗收管理機制”,助力企業降低履約成本;
在融資增信領域
首創“納稅信用‘增信通’服務”,以納稅數據幫助企業增信融資……
先行先試,結出累累碩果。據統計,2024年,全市78項改革事項被評為全省優化營商環境重點領域改革事項,100個創建試點被評為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成效明顯地區,全省共20個改革事項納入國家試點,宜昌市參與17個,參與率達85%,基層服務驛站事項改革被認定為全國首創改革事項。
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的藍圖里,宜昌以刀刃向內的改革勇氣,讓這座曾以水電資源、磷礦資源聞名的城市,以另一種“富礦”——營商環境,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02
從“他鄉”到“故鄉”
2000年,以鋼琴為舟逆流長江,柏斯音樂集團總裁吳天延被宜昌“城市氣質”所吸引,決定在宜昌設廠,成立國內規模最大的鋼琴生產基地。如今,全球每7臺鋼琴就有1臺宜昌造。

2001年,浙江籍商人、宜都市東陽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朱英偉,初到宜都時,剛過而立之年。轉眼間,朱英偉扎根宜都已有24年。而東陽光宜都基地也在2024年交出了銷售額232億元,出口創匯1.37億美元,上交稅收13.7億元的優異答卷。

▲宜昌東陽光生化制藥有限公司航拍圖
2019年,一位來自首都的工業互聯網先鋒將全國總部落子宜昌,他就是北京東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平,他生于義城,筑夢于北京,最終心系家鄉,在工業互聯走向工業AI版圖上烙下“宜昌”印記,助力宜昌獲批“國家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區”。

▲點軍區的東土科技(宜昌)有限公司。記者黃翔 通訊員劉亞靖 攝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無論是他鄉人才如雁陣歸來,還是本地企業家扎根宜昌不斷壯大,成為國內同行的翹楚,背后都是宜昌優渥的營商環境在招引著他們。
近年來,宜昌堅持“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并重,擦亮“330”三峽人才日品牌,持續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環境。
為讓政策直達快享,宜昌對62萬余家認證企業精準畫像、智能匹配。匯集減稅降費、資金獎補等12個類別共259項政策文件,實現惠企政策精準推送。3.24億元惠企資金以“免申即享”方式直達數千家企業。
一場場政企互動的“約會”向各行各業發出邀請,2024年召開10場政企懇談會,涉及金融、農業、電商、數字經濟產業、現代物流業、礦業經濟、科創等多個領域,市委書記、市長與79位企業家面對面交流,解決重大困難訴求問題165個,企業滿意率達到100%。

2024年
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
突破4000億元
占GDP比重達到72%
民營企業進出口額
達357億元
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71.7%
今年一季度,全市民間投資增長10%,高于投資平均增速2.1個百分點,投資總額占比達到69.3%。
從“政策洼地”到“生態高地”,從“背井離鄉”到“近悅遠來”,楚商們帶回的不只是資本與技術,更是以商引商的鏈式反應,讓每個回歸者都成為宜昌營商環境的最佳代言人,在長江經濟帶上書寫新時代的“鳳還巢”傳奇。
03
打造全球楚商創新創業首選地
近日,優利德(湖北)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9萬噸氫氧化鉀項目在枝江姚家港化工園正式投產,標志著宜昌向全球最大鉀系列產品生產基地邁出關鍵一步。這一總投資12.3億元的項目,不僅為華東、西南地區及本地化工企業提供核心原料,更以“門對門”的產業鏈協同模式,成為宜昌構建現代化工產業生態圈的縮影。

▲優利德(湖北)新材料有限公司全景。劉穎杰 攝
在姚家港化工園區,“門對門”不僅是地理空間的相鄰,更意味著上下游產業的無縫銜接。優利德與三寧化工、江山(宜昌)作物科技等企業通過原料互通、產業上下游互惠,形成合作關系,園區內產業鏈和供應鏈關聯度高達90%。這種高度協同的模式,得益于宜昌以磷化工為核心的產業生態圈布局。

宜昌通過整合興發、宜化、三寧等本土龍頭企業與邦普、欣旺達、萬華等外來行業巨頭的資源,加速構建從精細化學品到新能源新材料的全鏈條體系。并以“3+2”主導產業為軸心(現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裝備、大數據及算力經濟、文化旅游),推動城區五大產業園區一體化發展,形成“大園區+小城市”的公共服務體系。

數據顯示
2024年
全市新增“四上”企業1460家
經營主體11.65萬戶
上市公司總數達20家
數據背后是政企“雙向奔赴”的生動實踐,是宜昌以完備的產業鏈條、高效的營商環境和開放的企業協作生態,將其打造為全球楚商投資興業的首選地。
從單一化工基地到全球產業鏈關鍵節點,宜昌的蛻變源于對產業生態的深耕。如今,這里既有全球領先的產能規模,也有“門對門”的協作效率;既有國企民企共贏的包容生態,也有“大園區+小城市”的服務溫度。面向未來,宜昌將進一步強化數字賦能、綠色轉型和國際化布局,以更開放的姿態匯聚全球楚商智慧,讓“首選地”成為創新要素奔涌、產業活力迸發的世界級舞臺。

▲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王雷 攝
“惟楚有才,于斯為盛。”自古以來,楚地便是商賈云集之地,宜昌市更是楚商們施展才華、實現夢想的舞臺。
逐浪長江經濟帶,宜昌以營商環境“筑巢引鳳”、產業生態“聚鏈成勢”、楚商回歸“匯智興業”,在湖北“建成支點”大局中挺立潮頭。當2025產業營商環境建設大會暨第二屆宜昌楚商大會擂響戰鼓,宜昌將以實干實績為筆,在“建成支點”中奮勇爭先,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宜昌篇章。
(記者 初末 通訊員 馮加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