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成啦!創成啦!
近日,傳來好消息,
天門創成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啦!
三屆文明創建,十年美夢成真。
從2015年啟動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到2025年創成全國文明城市,
這一條路,
天門市委市政府
攜手全市160萬市民走了十年!
內外兼修的城市品質、如詩如畫的生態美景、全面開花的志愿服務、井然有序的城市秩序……點點滴滴托舉起一座城市深厚的內涵。
文明之光,處處閃耀。近年來,天門堅持不懈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龍頭工程、系統工程、民心工程,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文明,讓一座城市更美好。一批批老舊小區煥發新生,一個個集貿市場提檔升級,一條條老舊街道穿上“新衣”……新舊蝶變的背后,是一座文明之城的崛起。
起點為民,夯實文明根基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絕不是為了一個稱號、一塊牌子,而是在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和綜合軟實力的過程中,真正做到利民惠民,重在為“民”不為“名”。
從文明出發,讓民生落腳。市委市政府始終樹牢創建為民的理念,把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當作民生工程,放在心上、抓在手里,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雙指揮長,市政協主席擔任常務副指揮長,市四大家領導擔任副指揮長的創文指揮部。
高位推動,創則作為。多次召開指揮長會議,科學分解創建任務,層層壓實工作責任,健全完善領導包保、現場督查、定期調度、通報提醒等運行機制,構建市委政府統一領導、市創文辦組織協調、各地各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責任體系。
全民參與,久久為功。采取“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編印發放市民文明手冊、創文宣傳折頁等,平臺推送創文宣傳片、創文短視頻、創文曝光臺、創文手機短信,廣泛開展“理響天門”“書記說理”“模范典型宣講”“向不文明行為宣戰”等活動,全域設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愛未成年人、天門文明20條等公益廣告,如春風細雨般影響市民行為習慣,提升市民文明素質。
在服務群眾中教育引導群眾。全域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提檔升級、提質增效,以“講、評、化、幫、樂”等形式,精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6000余場次,受眾30萬余人次。
從上至下,全市人民創城熱情高漲,發出共同的心聲:全國文明城市,我們必須創成!
過程靠民,匯聚文明合力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場永不停歇的文明接力賽,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提升過程,離不開全社會的參與。
每一張志愿者的笑臉,每一次俯首撿起垃圾,每一次斑馬線前的禮讓……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傳遞著文明的力量,無聲無息,卻直抵人心。
文明城市人民建。近些年,市民積極參與創城,通過市委書記留言版、12345便民熱線、“足印萬戶 情暖千家”活動等方式,提交意見建議2萬多條。為確保群眾意見得到有效落實,天門健全村社區梳理上報、鄉鎮街道分類匯總、牽頭部門統一交辦、職能部門主動領辦的工作機制,問題辦結率100%,群眾實實在在享受文明創建成果。
群眾的“幸福賬單”就是創建的“責任清單”。在文明城市創建中,天門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效于民,發動群眾參與文明創建,筑牢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在干驛鎮八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每天都有村民來用積分兌換洗衣粉、洗發水等物資。如今,積分超市在天門遍地開花,群眾參與村(社區)公益事務,獲得的積分可到積分超市兌換物資。
九真鎮明廟村積分超市
創城沒有旁觀者,人人都是主人翁。圍繞城市短板缺點、公共出行堵點、小區管理難點,眾人來商量,大家齊想法,做到設施共建、活動共辦、典型共評、小區共管、環境共護,全域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創建共同體。
金色的獎牌熠熠生輝,這份沉甸甸的榮譽,屬于創城路上每一位不懈努力、奮力拼搏的天門人。
創建惠民,共享文明果實
人以城為家,城以人為本。文明城市創建的過程,就是不斷為市民營造舒適居住空間的過程。
“我在這里住了25年了,沒想到還能把老房住成新房。”在城區四牌樓路新生巷小區,老舊小區改造完成后,居民們都享受到了文明創建帶來的成果:路面干凈整潔,雨天不積水了,空間變大了,停車更規范了……
接官路原農機學校居民看著改造后的房子高興地笑了
群眾的身邊事,就是文明創建的發力點。自2023年以來,全市改造老舊小區114個,建設燃氣管網38公里、供水管網105.3公里,新增停車位1142個、充電樁935個,讓群眾感受到文明創建就在身邊、實效就在眼前。
天門市游泳館停車場充電站
加強城市管理,讓城市更宜居、讓生活更美好。大力開展“五小”車輛整治,常態化整治亂停亂放、非機動車逆行、不戴頭盔、亂闖紅燈等不文明行為,城區“五小”車輛上牌率達98%。大力開展地面油污專項整治,整治早點夜市點位1000多處,更新垃圾收集容器4000多個,新增垃圾集并點管理員200多名。大力開展空中纜線、空中廣告整治,遷改、捆扎空中纜線2萬多米,拆除樓頂廣告120多處。大力開展市政基礎設施專項整治,先后開展道路坑洼治理、人行道破損治理、雨污分流治理等工作,受到市民一致好評。
開展“五小車輛”整治
既修面子,也重里子,美麗天門撲面而來。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堅持系統治水、精準治氣、綜合治土,國省考水質斷面達標率100%,PM2.5年均濃度優于全省平均水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深入開展增綠提質行動,新增城市公共綠地3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7%。
新增城市綠地
志愿者開展愛鳥護鳥科普宣傳
幸福食堂里,老人們的張張笑臉似向陽花開;農村充電樁旁,新能源電動車蓄滿能量整裝待發;小游園、口袋公園讓市民實現了“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因為文明創建,群眾幸福感不斷提升。
彭市鎮前河村幸福食堂里,老人們正在用餐。
文化育民,勁吹文明新風
投身環衛一線26年,只為城市更潔凈的張美平;19載扎根社區,真心服務居民,做好群眾幸福生活守護者的李敬華;不顧個人安危,勇救遭遇車禍女乘客的熊志祥……在天門,好人好事層出不窮,溫暖整座城市,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
服務居民的李敬華
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持續深化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細胞創建,全市現有全國文明村鎮9個、全國文明單位11個、全國文明家庭3戶。廣泛開展道德模范、天門楷模、天門好人等模范典型選樹宣傳活動,全市獲評中國好人6人1集體、荊楚楷模18人、湖北好人14人1集體、湖北省“新時代好少年”4名,評選天門道德模范59名、天門好人130名、新時代好少年110名。
天門市麻洋鎮合力救援落水轎車見義勇為群體入選“中國好人榜”
一個榜樣,帶動一群好人;一群好人,引領一座城市的氣質。在街道上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群人,社區工作者、志愿者、黨員、警察、年逾花甲的退休老干部……他們身穿紅色馬甲,走進千家萬戶。從“一束光”到“滿天星”,大家用實際行動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奉獻著自己的力量。目前,天門市注冊志愿者達20萬人。
聚點滴小事,成文明大事。天門強化文明養成,著力打造“文明創建+”品牌,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活動,積極推進全民閱讀行動,常態舉辦富有地方特色的群眾性系列文化主題活動,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開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行動,開展“傳家訓、立家訓、揚家風”活動,涵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國風集體婚禮引領文明新時尚
2025年全民閱讀惠民活動在天門萬達廣場啟動
如今的天門,從機關到社區,從城市到農村,每個角落都流淌著文明的旋律。
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
160萬天門人民心往一處想、
勁往一處使,
開創了一條文明創建的成功之路。
躋身全國文明城市之列的天門,
必將再鼓干勁、乘勝前進,
讓文明之花在茶圣故里絢爛綻放。
來源:天門市融媒體中心記者陳飛 通訊員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