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特約記者 鐘克波 吳財榮 郭海洲
中嘉空天科技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加速推進、高精度晶體振蕩器用于國家重大戰略、黃鶴樓酒業實現全智能化釀造……今天的隨州高新區,重大項目遍地開花,龍頭企業集聚成勢,一個個前景廣闊、帶動力強、效益突出的優勢產業,正在創造無限驚喜。
謀“新”求“質”,以“質”催“新”。在隨州高新區這片創新熱土上,傳統產業“煥新蝶變”、新興產業“拔節生長”,科技與產業的雙向奔赴,堅挺起高質量發展的“脊梁”。
產業興則經濟興。近年來,隨州高新區大手筆規劃“一區四園”布局,緊緊圍繞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農產品深加工、精細化工、低空經濟六大支柱產業,出臺支持主導產業優先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傳統產業的數智賦能、新興產業的延鏈補鏈、未來產業的搶灘落子,已經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六大百億級”產業集群加速膨脹,產業發展迎來廣闊空間和美好前景。
產業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基礎,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引擎。隨州高新區把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立足產業實際,分條塊、分區域、分類別開展定向性、跟進式、精準化招商。健全以商招商激勵機制,打好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組合拳”。派出招商團隊,分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緊緊圍繞六大產業,聚焦產業鏈上下游配套、軍民融合、技術成果轉化等領域,形成產業關聯項目庫,招商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
產業云集,夢筑高新。隨州高新區六大支柱產業載著高質量發展的重托,乘著時代列車,駛向光明的未來。
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跑出“加速度”
走進隨州高新區,隨處可以感受到蓬勃發展的氣息,一家家迅速成長的新能源、新材料企業,尤其引人注目。
經過多年的發展,隨州高新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目前,該區已經集聚了犇星、斯諾、晶星等多家知名企業,尤其在新能源動力電池領域,產業鏈已初具雛形。2024年,“兩新”產業實現產值70億元,同比增長152.55%。成功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家、高新技術企業11家、規上工業企業10家。
頂著炎炎夏日,記者在隨州高新區青春化工園犇星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物降解新材料項目生產車間看到,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工人們正加緊趕制訂單。
“面對技術進步和下游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公司積極推動產品研發和新技術的迭代優化,通過自主研發、合作開發、產學研合作等方式,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端不斷取得突破。”湖北犇星新材料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羅斌告訴記者。
借才借智借平臺。該公司在北京首創了“新材料研發實驗室”,建成了塑料熱穩定劑國際合作基地、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研發出不含重金屬的環保型PVC熱穩定劑,填補了全國空白。
該公司年產10萬噸生物降解新材料項目,主要用秸稈生產包裝袋、垃圾袋、快遞袋、氣泡膜、發泡材料、地膜等全生物降解制品。制品可全生物降解,綠色環保,挺度高、手感好,可食品接觸。主導產品加厚高強度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2項產品均入選2023年湖北省地膜科學使用回收項目優勢產品目錄,是湖北唯二兩項產品均入選的企業之一。
此外,該公司投入1.5億元與武漢科技大學合作研發的多孔硅基負極材料,已經規模化應用于商業化鋰離子電池中。其產品品質高,電化學性能好,項目前景十分廣闊。
電子信息產業“破繭”繪就“成蝶”藍圖
握指成拳,協同創新。隨州高新區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正推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加快企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助推全區工業企業信息化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在隨州高新區,創新不是實驗室里的孤芳自賞,而是車間里的機器轟鳴、生產線上的技術革命。
該區充分發揮電子器件及智能終端、電子級材料方面具備的規模和優勢,深耕電子器件及智能終端、電子新材料、基礎電子元件等細分領域,以“兩重”“兩新”為契機,引導企業“生產換線”“機器換人”“設備換芯”,實現“原地倍增”。
受市場和政策刺激,電子信息行業投資熱度不減,新的資金源源不斷地涌入,一些企業紛紛加大再投資力度、深挖潛力、擴大產能、新上項目,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快速推進項目建設。目前,隨州高新區已培育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9家,新增小進規企業20家,初步建成百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來到位于城東產業園區的隨州泰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片繁忙,工人們在智能設備生產線上忙碌操作。
該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石英晶體諧振器、振蕩器、濾波器等頻率控制元件和組件及生產設備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被評為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北斗導航時鐘器件重點生產企業。
作為物聯網行業時頻器件專業級供應商,泰華公司深度聚焦AI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5GRedCap、Cat1、WIFI7等行業熱點時頻器件需求,展示全系列高端晶振產品,賦能物聯網領域。小尺寸音叉晶體,小尺寸高頻MHz晶體諧振器,蜂窩通信需要的內置熱敏電阻石英晶體諧振器,高精度導航定位溫度補償石英振蕩器,全域覆蓋物聯網無線通訊時頻器件需求。
“當前,公司積極順應高頻化、小型化、高精度、高穩定性產品應用趨勢,穩步推進新行業、新應用領域產品的研發及品類擴充,持續性滿足大客戶導入后多元化與定制化的需求。”隨州泰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王攀告訴記者。
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完善產業鏈
夏日的隨州高新區,產業聚鏈成勢,處處生機勃勃。以農產品深加工為底色,一幅百億級產業長卷徐徐展開,每一筆都勾勒出蓬勃發展的脈絡。
如何讓優質農產品成功“走出去”?一直是隨州高新區反復思考的問題。近年來,該區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規模經營”的模式,聚力支持健民公司、青島啤酒、正大公司、黃鶴樓酒業、湖北可口黑公司充分釋放智能車間、“碳中和”工廠產能,促成品源(隨州)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恒順醋業合作,推動重點龍頭企業在高端釀酒、大健康、香菇深加工等細分領域闖出一片新藍海。在農產品加工企業帶動下,優質特色農產品,以嶄新的姿態成為市民餐桌上的“新寵”,熱銷于各大市場。
如今,一條涵蓋從農產品生產、深加工到線上線下多元銷售的完善產業鏈已然成型。各個環節緊密咬合、協同發力,如同精密運轉的齒輪組,源源不斷地提升著農產品的附加值,為隨州的農業發展注入了持久且強勁的動力,讓這片土地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
走進品源(隨州)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智能化生產車間,流水線高速運轉,空氣中彌漫香辣氣息。
“每天發出4萬多個香菇醬訂單,供不應求。”品源公司董事長羅圓介紹,今年前4個月,品源在湖北省農產品網絡零售中排行第二,僅次于良品鋪子。
一罐醬,加快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近年來,品源公司“菇的辣克”系列香菇醬每年以10億多元的銷量,遠銷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標桿企業。
隨著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去年,品源投資1億元,對1.7萬平方米車間進行改造,新建2到3條智能化生產線,日生產馬口鐵罐裝香菇醬達到150萬罐,全年內銷突破3億罐。
品源公司還與上海市農科院開展深度合作,共建隨州香菇精深加工技術研發中心,建立標準化QC質檢中心,完善質量控制體系,并與企業合作開發香菇鮮、香菇預制菜等系列深加工產品。
生物醫藥產業點燃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一個個在建項目倒排工期,環環緊扣;一家家企業滿負荷生產,訂單滿滿……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璀璨之星,點燃了隨州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為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隨州高新區按照“研發在全球,孵化在高新”“資源在全球,產業在高新”的理念,整合各類資源要素,加快構建完備的現代生物醫藥產業體系,以現有生物醫藥產業為發展載體,重點構建生物醫藥產業的全產業鏈條。同時,加強產業鏈創新鏈融合,搭建開放型創新平臺,集中優勢資源要素,打造“企業集團+產業網絡+產業配套”開放式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科學布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隨州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拔節生長,發展后勁十足。目前,該區擁有生物醫藥及上下游相關聯企業10余家,涉及10大門類、千余品種,初步建成了集研發轉化、檢驗檢測、生產銷售、物流配送等多功能一體、產業鏈條趨于完整的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區。
火紅的五月,記者在健民葉開泰隨州公司綜合制劑車間看到,員工們加班加點生產,“沖刺雙過半”持續升溫。
據了解,健民葉開泰隨州公司啟動了綜合制劑改造項目,該項目占地面積5300平方米,總投資2.4億元,新建工業廠房10000平方米。全部達產后,公司可實現年產顆粒劑5000噸、片劑10億片、膠囊10億粒的生產規模。
“近年來,公司在注重對傳統制劑設備改造的同時,不斷加快新產品、新技術研發,該項目落地,可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和中藥制劑能力,確保藥品質量安全穩定。”公司項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上項目,抓技改,重研發,拓市場。健民集團將武漢總部遷至隨州項目正在緊鑼密鼓進行。同時,公司持續加大科研力度,不斷加快智能制造基地建設,高標準新建藥材前處理自動加工生產線、自動化高架立體倉庫、自動化凈藥材密集庫、藥材自動化提取生產線,智能化水平和中藥制劑能力大幅提升,藥品質量安全穩定,企業發展前景看好。
精細化工產業激活綠色發展“新動能”
推動精細化工產業集群化,一直是隨州高新區的努力方向。近年來,該區在精細化工產業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強鏈補鏈,加快推進產業集聚、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著力提升精細化工領域的競爭力、影響力。
在精細化工領域,龍頭項目往往能夠產生“一帶多”的產業鏈帶動效應。隨州高新區始終以“近零碳園區”建設為抓手,圍繞做優做強重點產業鏈的目標,精準布局、多管齊下、協同發力,著力打好“規劃牌”,通過科學合理布局產業項目,全方位構建低碳產業新生態,蹚出了一條“產業升級與低碳轉型”協同發展的新路徑,為全區可持續發展注入綠色新動能。
強攻工業、決戰園區。隨州高新區立足現有的化工資源、產業基礎、平臺優勢,持續發展“低碳園區+產業帶”模式,探索打造更多以“四特產業”為內核、可再生能源為支撐、產城融合為架構的近零碳示范園區。目前,全區現有化工企業22家,年產值可達60億元。
隨著5G升壓站機器人智能巡檢系統通過驗收,標志著國能長源隨州發電有限公司在電力運維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升壓站巡檢效率和安全性進一步提高。
國能長源隨州發電有限公司座落在隨州高新區青春化工園,項目投資50億元,建成兩臺660兆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已投產發電并實現對外供熱,設計年發電量59億千瓦時,產值利稅近2億元。
公司同步于2021年12月成立隨縣新能源公司,建設隨縣百萬千瓦新能源基地,目前一二期總投資30.75億元,年發電量可實現8億千瓦時,以農光互補為發展路徑,可創造就業崗位200余個。
立足打造“風光火儲”綜合能源一體化基地定位,國能長源隨州發電有限公司積極探索實施電、熱、汽、冷、熱水、副產品、壓縮空氣等多式綜合供應,配套啟動了化工產業園、物流產業園建設,不斷培育壯大熱力市場,推進物流和建材行業發展,努力打造精細化工地標。
低空經濟產業“借勢起飛”
日前,記者在隨州高新區府南產業園看到,總投資158億元的中嘉空天科技研發生產基地項目上,各種車輛來回穿梭,正在進行土地平整。這只是低空經濟在隨州高新區起飛的一個縮影。
中嘉空天科技研發生產基地項目是我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也是規劃打造國內首個以固體火箭動力系統為核心的彈箭星器全產業鏈研發生產基地。該項目投資體量大、帶動能力強,預計全面建成后年營收超300億元,可望形成千億級規模的空天產業集群,推動經濟發展體量躍上新臺階。
迎風而上,翱翔“低空”。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經濟的風口已至。近年來,隨州高新區搶抓低空經濟發展的機遇,加快產業布局、技術突破、應用拓新,加快打造增長新引擎。時下,低空經濟已成為該區搶灘的新“藍海”,各類場景不斷衍生,各家企業不斷涌現,為隨州高新區“借勢起飛”提供良好基礎。
作為新質生產力,隨州高新區低空經濟產業不斷向新突破,創新優勢、制造優勢、產業優勢、區位優勢正在進一步顯現。
5月15日,記者在湖北齊星集團公司純電輕卡智能化組裝車間看到,一個個機械手有節奏地揮舞著“手臂”,不到10分鐘就能組裝出一臺純電輕卡。“純電輕卡,代替傳統燃油輕卡,適合山區載貨,產品十分搶手!”該公司車間負責人對市場前景信心十足。
如齊星星領NC2124-Y采用依維柯聚星低頂底盤,改裝后的星領NC2124-Y是一輛多用途車,可以通勤商務、居家旅行代步,時尚年輕動感的無邊界進氣格柵,弧形的觀景大玻璃窗,“快樂人生”主題印花線條,讓整車簡約流暢,后門處的兩組功能大書包(分別是備胎式柴油灶及房車空調外機)才讓人想起這是一輛多功能的旅居房車。
車輛內部布局4座商務座椅的組合和6人對卡座版,采用了齊星最新發布的四柱電動硬升頂結構,在兼具保溫隔熱與便利性的同時,還完善了整車的防水性,只需通過一鍵升頂,內高可以達到2米,為駐車狀態下的起居活動提供了寬敞舒適的空間。
(責任編輯:水云之間 新聞熱線:0722-331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