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曹雯 劉毅 通訊員 吳正麗 吳慕楓 魏銀楓
“滴”——
4月16日,在黃岡市黃州區西湖安居小區門口,美團外賣騎手王款掃描“小新碼”后,騎車進入小區。
黃州區內,外賣小哥通過掃描“小新碼”進入小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曹雯攝
“有了‘小新碼’,送餐方便多了,節省不少時間。”他笑著說。
外賣騎手最怕超時。小區這“最后100米”往往是最耽誤時間的腸梗阻:有的不讓車進,有的登記繁瑣,有的小區內部道路像迷宮……
在小區保安看來,外賣騎手最讓人頭疼:嚴格管理,送餐可能超時,顯得不近人情;不嚴管,自己可能因失職被罰款甚至下崗。
這“最后100米”,時常導致外賣騎手與小區保安發生矛盾爭執甚至激烈沖突。
在黃岡,這一難題通過一張二維碼輕松化解。
2024年11月,該市面向外賣員、快遞員、家政服務員等新就業群體開發“小新碼”,在黃州區、黃梅縣共86個小區試點運行,實現掃碼即可進入,還具備樓棟單元導航、一鍵報事和求助等功能。
截至目前,共有7000余人次掃碼,有效處理報事事項30余件。
快遞小哥通過掃描“小新碼”進入小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曹雯攝)
暢通外賣送餐“最后100米”
4月20日,在黃梅縣譽天下·御府停車場入口,外賣員尤東掃描“小新碼”后,拎著熱騰騰的餐食跨進電梯,悠閑地哼起小曲兒。
去年夏天,他還像只“無頭蒼蠅”。近40℃的高溫下,尤東不得不把車扔在小區門口,抱著六七份餐食在各樓棟間全速奔跑。送完餐,汗濕的衣服能擰出水來。
送外賣一旦超時,外賣小哥面臨差評、罰款甚至淘汰風險。電動車進不了小區,只能靠兩條腿拼命跑,酷暑時節不少外賣小哥因此中暑。還有的外賣小哥為搶時間,時常超速、闖紅燈、逆行,不僅擾亂交通秩序,甚至釀成交通事故。
“以前人和車都要手工登記,耽誤不少時間。現在掃一下碼,車可以直接騎到電梯邊,快多了!”說起送餐新變化,尤東感觸很深。
“全縣目前共有140名外賣小哥,有了‘小新碼’后,大家在用餐高峰期至少可多送10%的訂單,客戶滿意度、復購率都有所提升。”美團外賣黃梅縣站點主管王燦表示。
“小新碼”同樣很受小區物業歡迎。
“他們方便省時,我們也樂得輕松。”在黃岡聯投小區國際城,客服主管譚蘭向記者展示了兩本臺賬:一本是手寫登記冊,潦草的字跡填滿騎手姓名、電話、進出時間;另一本則是電子臺賬系統,掃碼后自動生成的歸類騎手數據。
黃岡向榮物業服務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姚春芳有著同樣看法:“有了這個二維碼,我們和外賣小哥的矛盾糾紛大為減少。”
讓街頭騎手感受到一座城市暖意
“一天忙到晚、兩頭來回跑、三餐不規律”,是外賣和快遞小哥們的常態。
作為城市新就業群體的一部分,他們普遍期盼在獲得合理收入的基礎上,擁有充分的社會保障和職業尊重,并能有效融入社會。然而,他們的訴求往往難以“被重視”。
在破解“進門難”后,黃岡市委社會工作部整合鏈接各類資源,按照“就近就便”“小而精”的原則,為就業青年群體提供消暑乘涼、休息充電、閱讀學習等暖“新”服務。
4月14日下午3點,黃梅縣外賣小哥胡陽平來到站點附近的戶外驛站——正街鑫城戶外勞動者之家。“趁現在訂單少,來歇歇腳、充充電。”
這里,桌上擺滿了各類水杯,冰箱內是小哥們自帶的飯菜、醬菜。身著紅、黃、藍等各色工裝的快遞員和外賣員圍在桌前,聊天、吃飯、刷手機……
小哥們可以通過掃描小新碼,尋找附近的愛心驛站。
這樣的“能量補給站”,都可以通過“小新碼”就近尋找。
在黃州區西湖安居小區送完餐后,王款通過掃碼導航,到了附近的安居社區“愛心驛站”。“可以歇腳,還有熱水、微波爐、急救藥,真是太方便了!”
即使是新入行的騎手,不熟悉環境,也可以通過掃碼獲取小區平面圖,樓棟單元號、衛生間、充電處等一目了然,再也不會像“無頭蒼蠅”亂闖亂撞。
騎手掃描小新碼后,可以查看小區內樓棟分布圖。
可喜變化還在悄然上演。
4月18日,黃州區“騎手友好小區”“友好商家”“友好食堂”相繼授牌,暖“新”服務持續拓展,小哥們將享受越來越多的出行、就餐、取餐等便利。
引導騎手小哥化身城市“流動哨兵”
有了這張小小的二維碼,黃岡的騎手小哥們成功解鎖“雙重身份”——他們既組成城市運轉的“毛細血管”,也擔當社會基層治理的“流動哨兵”。
去年12月的一天夜里,外賣騎手阿劍在環城東路一家外賣店取餐時,發現店內衛生條件差,食物隨意堆放在地上。他立刻拍照,通過“小新碼”一鍵報事平臺上傳。
第二天,他收到當地市場監管局的受理答復。沒過幾天,他再次送餐經過時,發現那家外賣店已開始停業整改。“每天穿行大街小巷,容易發現一些問題,我很高興能夠為家鄉城市治理出一份力。”阿劍說。
在黃岡街頭,越來越多的騎手小哥化身“啄木鳥”,以“隨手拍”形式,上報反映環境衛生、違停違建、亂堆亂放等問題線索,推動問題解決。
去年,黃梅外賣小哥石學清、黃震上傳環境衛生等問題多項,獲評縣里的新就業群體基層治理參與獎。
目前,黃梅正計劃和城管部門溝通,引導小哥化身“流動哨兵”,監督上報城市管理等問題。黃州區正積極開展“放心騎手”評選等活動,鼓勵大家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和社會基層治理。
“從‘被管理’到‘共治理’,要‘融入’更要‘參與’。”華中師范大學社會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梅志罡認為,“小新碼”是融入碼、參與碼,更是幸福碼,不僅有效推動新就業群體從“城市過客”慢慢融入城市、融入基層治理,同時也是補齊監管短板的重要一環。
【短評】
城市治理標尺要指向“人”的溫度
□曹雯
近年來,平臺經濟衍生出大量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新就業群體。目前,全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已達8400萬人。他們是服務市民生活、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小哥們”規模大、分布廣、流動性強,普遍存在社會融入感低、職業支持力弱等問題。一方面,在配送時限“緊箍咒”的壓力下,他們不得不與時間賽跑;另一方面,小區出于安全考量與管理要求,對外來人車“嚴防死守”。配送的“最后100米”,成為矛盾易發、高發地。去年,杭州一名保安與外賣騎手發生沖突,導致外賣騎手下跪而引發廣泛關注。騎手和保安沖突不斷,反映出平臺規則、行為邊界以及社會基層治理等深層次問題。
黃岡創新推出“小新碼”,以“最小干預”實現破局,通過一鍵掃碼解決了進出小區難題,縮短平均單次配送時間,在效率與安全、服務與共治的坐標系中,蹚出了一條雙方滿意的可行之路。
“小新碼”更深層次的價值,在于對基層勞動者的溫情關照。樓棟導航、愛心驛站、友好食堂等服務配套亮相,是一座城市對奔走在路上的小哥們敞開的溫暖懷抱。破除物理障礙后,“小新碼”借助騎手小哥們一線流動、熟悉民情的優勢,通過一鍵報事,也打通了他們參與社會治理、實現社會價值認同的“綠色通道”。
治理創新的標尺要指向“人”的溫度。“小新碼”不僅是破解社會矛盾的工具,更體現城市治理的巧思。看似簡單的一張二維碼,蘊含著民生關懷、技術賦能、多方共治三重邏輯,不僅重塑了外賣配送生態,更折射出城市治理從粗放走向精細、從管理走向服務、從服務走向共治的深刻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