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一区二区三区,牛牛精品在线,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潘金网站,亚洲伊人av

新聞熱線:0722-3318927 投稿郵箱:szrbs@21cn.com
從“空間改造”到“幸福再造”,武漢著力破解“一老一小”難題
分享到: 發布時間:2025-6-12 15:12
來自: 大武漢
字號: 打印 查看: 172

武漢,正悄然發生著改變。從街頭巷尾到社區公園,那些不打眼的角落,如今因“適老化”與“兒童友好”雙軌并行的創新實踐而被點亮。

武漢市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建設全齡友好城市。

瞄準建設全齡友好城市的目標,武漢正通過“適老化”與“兒童友好”雙軌并行的創新路徑,在細微處改善民生。一個個經過精心改造的城市微空間,成為著力破解“一老一小”難題的生動實踐。

“以前打開窗戶看到的是雜草和垃圾,現在是成片花海和巨大的愛心步道。每天晚飯后我們都下樓散步。”6月9日,家住武漢經開區湘口街道湘隆小區的居民雷克捷提起家門口的變化開心不已。

從湘隆小區居民家中俯瞰“湘口之心”。記者陶常寧 攝

雷克捷家住15樓,陽臺正好面對“湘口之心”游園,從陽臺俯瞰,一個巨大的愛心形步道呈現在眼前。雷克捷指著愛心形步道說:“每天都有孩子在上面奔跑、嬉戲。”

在武漢,深入街角巷尾的微空間改造,不僅讓居民窗前有了新風景,也讓孩子和老人有了享受生活的空間和場地。

在剛剛公布的《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可復制經驗清單(第二批)》名單中,武漢市遠洋鯨奇兒童友好口袋公園改造項目榜上有名。這個以兒童友好為主題的口袋公園,有滿足兒童多元運動需求的區域,還有兼顧老人需求的健身設備、舒適座椅。

6月5日,長江日報記者來到武昌區中建院小區,一眼就看到被4棟樓房包圍的居民公共活動空間。這個空間由一排大樹自然分隔,一邊是色彩斑斕的兒童樂園和沙池,另一邊是可供老人休憩聊天、舉辦表演的簡易舞臺與座椅。

中建院小區。記者何曉剛 攝

中北工程設計公司設計師劉從卓說,改造一開始,方案就定好了要“宜老宜小”。

如今,武漢的“宜老宜小”建設無處不在,從街頭巷尾到公交車廂,處處可見。

6月11日,在江大路蔡家田公交站,68歲的陳杏華推著患腦梗的老伴去復診。706路公交車到站后,她熟練地將輪椅移到后門,司機見狀立刻下車,打開無障礙翻板,協助她將輪椅安全推上車。對于家住鄂州葛店的安金水老人來說,每周一次的理療,因為有地鐵無障礙通道和電梯的守護,變得輕松許多。

年近70歲的李先生因風濕腿腳無力,洗澡時總怕摔倒。居家適老化改造后,他家衛生間添了防滑墊、扶手和淋浴凳,大大提升了他的行動安全。

6月10日,武漢安居鏈平臺數據顯示,自2023年12月武漢市啟動居家適老化改造試點以來,全市已有9000多戶家庭簽約改造。

所有的改造,都必須奔著問題去。

武漢聯投置業有限公司在青山區鋼都花園街道綠景苑社區燕語光年小區做了一份調查。

綠景苑社區共有居民5868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占四成。300份調查問卷的呼聲出奇一致,亟須建一個社區嵌入式民生綜合體,解決老人康養和0—3歲嬰幼兒的托育難題。

2023年10月,武漢聯投以“城市更新全齡樂養生活營造商”為定位,對此前的售樓部、社區底商等進行改造,建成了5層樓的燕語光年小區檸月樂齡中心,提供醫康養托服務。

青山區鋼都街道燕語光年小區檸月樂齡中心。 記者何曉剛 攝

6月10日一大早,檸月樂齡中心內,67歲的郭奶奶把2歲多的孫子送到二樓托育園后,悠閑地走到三樓長者服務站體檢,再到四樓頤樂學院唱歌、跳舞。中午,她到一樓幸福食堂吃飯,下午到五樓健身中心踩腳踏車。5層樓里,老少同樂成為現實。

同一天,硚口區豐竹園小區里,68歲的張麗珍開始了她的鍛煉,只見她穩穩推著助行器,沿著暗紋防滑塑膠鋪就的坡道緩步前行。“以前這段路坑洼得像搓衣板,下雨天根本不敢出門。現在我每天能走三圈。”幾步之外的涂鴉墻下,她5歲的孫子小寶正踮腳畫著歪扭的太陽,不時回頭喊:“奶奶,快看我畫的!”

硚口區豐竹園小區。 記者冷靖華 攝

張麗珍特別滿意小區204棟樓下新改造的架空層。那是一處“四點半學校”,有黑板、健身器材、小桌椅,還有休閑長廊和長椅。她說,每天孫子放學后,她就帶他來這里看書、學習,累了還能去游樂區玩會兒。

硚口區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關負責人坦言,之前片區缺少像樣的“一老一小”活動空間,小區里孩子們放學后“放羊”、老人沒處歇腳的問題突出。打造“四點半學校”和老年休閑公園這樣的全齡友好空間,就是要實實在在地解決居民這些問題,把過去缺失的、大家迫切需要的設施補上,“不然這生活品質真就‘卡’在這兒了”。

“全齡友好的本質,是通過規劃和設計,打造一個更高效、更積極的社會環境,讓不同年齡段的人都能在此享受生活、保持健康、參與社會。”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毛子駿認為,建設全齡友好城市的根本就是要解決問題。

解決好“一老一小”難題,“微更新”后的城市空間才更具吸引力。

漢陽區墨水湖公園旁有塊曾經的“遺忘角落”,經過改造后如今被居民們親切稱為“活力紐帶”。

6月11日18時,記者來到這里,恰逢天空放晴。低齡區的沙坑里,孩子們專注地堆砌城堡;稍大些的男孩在迷你攀巖墻上比試身手;彩色漫步道上,年輕媽媽推著嬰兒車緩行,地面跳格子圖案吸引著學步孩童蹣跚踩踏。

適老健身區內,孫國華女士眼帶笑意。她邊在康復漫步機上活動腿腳,邊笑呵呵地說:“這里有頂棚、有座位,孩子玩得安全,老人坐著不累。”孫國華有幾位老友,飯后常聚在這兒拉家常。

曾經不起眼的“微空間”,一下就成了社區活力的催化劑。

武漢市遠洋鯨奇兒童友好口袋公園。 記者何曉剛 攝

“它們打破了鄰里間的隔閡,讓人們有了自然相遇、交流互動的契機。”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上官莉娜認為,武漢正通過空間重構破解“一老一小”難題。這種空間重構并非“單一改造”,而是著眼于更深層次的“代際共融”。

2022年6月,《武漢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國家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出臺。其中提到,要優先發展居民對生活品質提升迫切需要的社區養老服務、嬰幼兒照護服務、特色餐飲、新式書店等業態。

在城市更新和新建項目中,規劃層面也已明確提出要同步進行適老化改造和兒童友好空間設計。例如,要求新建道路、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必須符合無障礙設計標準;在社區內規劃設置適合不同年齡段兒童活動的場地和設施;鼓勵利用閑置空間建設“口袋公園”、社區微更新節點,打造家門口的“全齡友好”小天地。

展望未來,武漢建設全齡友好城市目標清晰、步伐堅定。(長江日報記者汪文漢 冷靖華 陶常寧)

(責任編輯:海闊天空    新聞熱線:0722-3318927)
請稍等,努力加載中...
請稍等,努力加載中...
隨州日報-新媒體矩陣
隨州發布-微信公眾號
隨州日報-微信公眾號
隨州論壇-微信公眾號
隨州日報-微博
隨州日報-人民號
隨州論壇-客戶端APP
隨州日報-視頻號
隨州日報-抖音號
隨州日報-企鵝號
隨州論壇-網易號
網絡經濟主體信息
隨州地區唯一新聞網站| 主管:中共隨州市委宣傳部|
主辦:隨州日報社| 關于我們
隨州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2120180011
鄂ICP備11004182號-2|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3119號|
鄂網備421201|
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AVSP:鄂備2018021號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722-3318927
郵箱635782607@qq.com
廣告服務電話:13908660920光明左使(劉先生)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游戏| 正定县| 定陶县| 原平市| 那曲县| 桐柏县| 正蓝旗| 民丰县| 噶尔县| 南昌县| 安乡县| 双辽市| 云和县| 盖州市| 南江县| 库车县| 霍山县| 岳普湖县| 出国|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安乡县| 新津县| 滨州市| 洛宁县| 临沭县| 普宁市| 五大连池市| 错那县| 达尔| 通渭县| 航空| 黄冈市| 神农架林区| 六枝特区| 定西市| 靖江市| 盐源县| 黄大仙区| 安义县| 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