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綠豆大小的膠囊機器人,在人體內精準送藥,從而徹底改變胃腸道等疾病患者的診療方式,這樣的夢想正逐步變為現實。今天,我們走進“國之重器”——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去看一看。
在華中科技大學的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實驗室里,曹全梁教授團隊正在調試他們的最新科研成果——一枚直徑10毫米左右的磁控電動膠囊機器人。這個小小的裝置,能被外部磁場精準控制,在人體內定點停留、定時釋放藥物,并且具備內置振動機制。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教授 曹全梁:打一個比喻,如果說你想把藥物撒到地表面,你可能把藥物就撒到草上面去,并沒有和地表面直接接觸。這種振動可以有效地將屏障消除掉,將內部的藥物100%釋放出來。
這項磁控技術至關重要,它能解決像DNA、蛋白質類藥物在腸胃里“水土不服”、吸收不好的難題,讓口服代替注射成為可能,比如未來可能替代胰島素注射,目前該技術已進入臨床前動物實驗階段。讓磁控膠囊既小、載藥量又高,背后是脈沖強磁場和相關電磁技術的關鍵突破?蒲袌F隊發現,傳統方法充磁后再組裝,強磁力會讓精密元件變形。他們另辟蹊徑,攻克了這一難關。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教授 曹全梁:最大的難度在于它內部的復雜磁化。我們現在也實現了先組裝、再整體充磁,設計脈沖強磁場位形,來一次放電讓它帶上一個多向磁場。
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每天進行著十多項前沿實驗。至今,已有30多個國家、141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在這里完成了2000多項課題研究,涵蓋物理、化學、新材料等領域。在標志脈沖強磁場裝置水平的五大核心指標中,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的峰值場強達到94.88特斯拉,世界第二;而平頂磁場強度、脈沖重復頻率、測量精度和磁體壽命等多項指標,均全球領先。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教授 朱增偉:在普通實驗室沒法實現的一些條件,我們可以用這里來實現。能夠發現更多的物理現象,也可以揭示更多的物理規律。
磁場越強,應用潛力越大。中心已啟動“脈沖強磁場實驗裝置優化提升”項目,計劃將峰值場強提升至110特斯拉,實驗站從8個增至27個,研究領域從物質科學拓展到生命科學和強電磁工程科學等前沿基礎科學和國家重大需求方向。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主任 李亮:現在你看到的醫院里面用核磁共振成像,用的1.5特斯拉和3特斯拉,能夠看到的是零點幾個毫米。如果把這個磁場強度提高到9.4特斯拉,我們就能夠看清30個微米的東西,對于疾病的早期診斷、藥物研究都是非常有利的。
從領跑世界的磁場,到惠及生命的微型機器人,國家脈沖強磁場科學中心正將“看不見”的科技力量,轉化為“摸得著”的健康福祉。
(長江云新聞記者汪佳睿唐清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