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別山革命老區核心區域的黃岡,有著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無數革命先輩為了理想與信念,拋頭顱、灑熱血,鑄就了偉大的大別山精神。近年來,黃岡積極組建市縣鄉三級老兵宣講團,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
黃岡市老兵宣講團成員 朱永明:雖然我失去了雙手,但是還有一雙腳,還有一個健全的大腦,背后還有我們強大的祖國,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沒有過不去的坎。
在黃岡麻城市龍池橋社區,黃岡市老兵宣講團成員、一等戰功榮立者朱永明,正在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上世紀80年代,朱永明在邊境作戰中為保護戰友被地雷炸傷,失去雙手、左眼失明。退伍后,他拒絕了組織的特殊照顧,用斷臂苦練生活技能,從擺路邊攤到開起小商店,30年不言放棄。許多居民在他的感召下,主動加入了社區助老、護幼、自強幫扶等志愿服務隊。
黃岡麻城市龍池橋社區居民 丁娟:他的這種精神深深地激勵著我們,要用心用情處理好群眾的事,讓人民群眾生活更美好。
黃岡市老兵宣講團成員 朱永明:永不言敗,不能給軍功章抹黑,永遠做對社會和家庭有益的人。
朱永明所在的黃岡市老兵宣講團組建于2022年,主要吸納兵支書、兵教師、兵醫生等不同層面的退役軍人。為了讓大別山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歷久彌新,他們不僅講,更帶頭干。宣講團成員楊愉銳,曾是天安門國旗護衛隊衛士,退役后返鄉的他,帶領鄉親們成立合作社,流轉土地兩千畝,引進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插秧技術,帶動45戶村民脫貧。
黃岡武穴市大金鎮梓秀新村村民 周中號:一年在家里有三四萬的收入,比外面打工都強,還可以照顧家庭、帶小孩。
黃岡市老兵宣講團成員、武穴市銳彥農機合作社社長 楊愉銳:我將繼續扎根農村,服務好農業,讓我們的“軍裝綠”“國旗紅” “黨徽金”在鄉村振興的廣袤天地中閃閃發光。
截至目前,黃岡市老兵宣講團成員已超百名,累計宣講119場,足跡遍及大中小學和社區、單位。
黃岡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 黃智利:深入闡釋大別山精神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在全社會營造弘揚大別山精神的濃厚氛圍。